APP下载

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考

2019-09-27吴熙欧阳黎萍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需求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吴熙 欧阳黎萍

【摘 要】高职院校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就业有压力的环境下,产生的压力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高职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在高职院校内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和解决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获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关键词】需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时间思考

引言

大学生活中学生需要自主解決问题,容易受到生活和学习等多个方面的打击,在承受压力和感到挫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违背学生原则的现象,犯下错误。但是在实际教育环节的开展过程中,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了解程度不高的影响,导致心理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产生负面效果。本文将主要围绕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实践思而展开。

一、结合实际需要,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在面对学科多元化,知识体系逻辑加强以及社会就业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取向还存在一定问题。在职业院校录取招收人数增多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本身的心理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职生的心理需求,导致教育工作不到位。除此之外,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5后,00后,在消费观念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等多个方面上都与传统概念下的思维逻辑具有较大差距,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的特点,而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主要是通过授课或者是一对一面谈的方式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由教师发挥主导型,高职生处在被动接受心理教育的位置,导致学生对教育理念的接纳程度不高,除此之外,传统模式下的心理教育侧重点往往与高职生关注感兴趣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接受心理教师的讲解内容,不利于学生心理按照健康的方式发展,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心理教育教师系需要从保证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角度上来有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例如负责心理教育的教师可以首先和授课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专注度的保持是否有较大变化,结合学生测试获得的成绩,对学习情况在一段时间之内浮动程度较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向学生发送网上匿名调查问卷,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了解到学生的真实需求,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同学在与舍友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吵架的现象以及同学在上课过程中是否会躲避老师的眼神等,涉及到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多个方面。将调查问卷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数据信息按照压力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来源进行分类,通过百分比的数据对比得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最能影响自己心情的因素,如与舍友彼此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负责进行心理教育的教师可以按照班级的排序邀请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共同进行谈话,询问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将学生的回答按照电子版的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如同学提到,某些同学时间作息与大家存在差异,起床时间较早,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睡眠,导致宿舍氛围不良好,这种情况下的心理教育可以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和指导方向,建议学生将卫生纸包裹在凳子脚下面,尽量减轻动作的幅度,降低噪音对其他舍友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宿舍相处过程中宽容的重要程度。

二、扩宽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集中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学生心理状况出现问题的病理性分析上,缺乏对学生个体成长和发育的重视程度,导致大多数学生仅仅是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难以从较深层吸收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生自身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仅仅依靠心理健康理论性知识难以保证学生可以灵活解决生活问题,向全面化方面发展。同时,在开放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所加强,迫切寻找表达意见和思考结果的出口。因此,教师需要将教育侧重点进行灵活调整,保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较高程度上契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提高解决问题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将心理健康的教育任务渗透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将班级同学按照13人一个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小组的分组,分组遵循的主要原则为保证学生自主意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和探究的空间。可以为学生安排扑克牌分类的活动,即教师将扑克牌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学生在没有看到的基础之上将扑克牌粘贴到头发上,保证其他同学可以看到,然后教师发布寻找伙伴的命令,即具有相同花色扑克牌的同学自动形成一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对扑克牌的花色不清楚,因此需要充分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来找到自己的组织,这个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沟通时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社会交往障碍,在整个班级氛围内的娱乐气氛感染下,有效缓解学生自身压力。任务进行之后,心理教育教师可以随机采访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自主探究活动的接受程度,进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自身今后开展的心理实践活动进行有关调整,进而保证学生可以认识到个体的发展,充分利于已有资源和优势来在最大限度上发展自己。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形成综合教育体系

在大学范围内,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托讲授的方式进行,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较低,影响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效果。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真实需求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切实形成综合性质的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例如开设“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站,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发布学生热点关注问题,如大学生是否应该加入学生会组织,然后及时观察学生的留言和评论情况,如果发现学生的文字语言背离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回复,然后借助网络的力量找出这名学生,与学生在线下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新生入学时,对新生的健康心理素养进行普查,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反馈情况建立起网络档案,为今后的审查和对比工作做好准备,也有利于辅导员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观察和辅助工作。教师在组织心理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保证学生听讲过程中的专注度,也可以在线下针对演讲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评,将评测结果以平时成绩的表现形式计入到期末的总成绩之中,以此来有效保证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和理解心理教育知识,并将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到学习生活过程中。

总结

高等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等技术的人才,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能向极端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以需求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韦宏霞,谢晶星,莫小兰.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思考——基于行动导向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50):377-378。

[2]周海丽,陈珍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03):29-31.

[3]路广欣,冯昕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信息:吴熙,男(1978.12—),汉族,籍贯 湖南涟源,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作者信息:欧阳黎萍,女(1978.10—),汉族,籍贯 湖南宁远,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需求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