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时代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9-09-27朱中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

本文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X2018B649);南华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2018KYZ034)

【摘 要】 马克思时代观是马克思对所处时代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时代观的基本内容,揭示了马克思时代观的精神實质,提出了马克思时代观的当代价值:有利于深化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事实的认识;有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马克思;时代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代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节点,对时代的关注就显得更为突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性质,自然就需要把握马克思时代观,深刻理解马克思时代观的基本内涵及精神实质。

一、马克思时代观的基本内容

革命者只有深刻认识所处时代的性质,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才能准确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回答时代课题,制定正确的国家方略和外交政策。厘清马克思对“时代观”的界定以及了解马克思时代观研究的动向,是深化理解马克思时代观基本内涵的必要手段。

1、马克思对所处时代性质的界定

“时代”一般意义是指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所具有一定特征的概念。马克思对时代进行了很多不同的表述,却始终没有对时代给出明确的定义。《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写到:“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辩证运动分析,科学解释了“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所谓的社会关系,具有了社会的属性,并形成了一个处于具有特定精神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除了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来阐释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外,马克思还从时代的性质对所处时代来规定。时代的规定取决于时代的性质,它是时代思想的核心要素。正确把握时代性质是制定政策方略的首要条件。马克思结合所处时代的性质和特点,认为他正所处的时代规定为资本主义时代,“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2]同时他还指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另一方面,正是从这时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3]不管是资产阶级时代还是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对所处时代性质的看法是一致的,基本意义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除了对所处时代性质的界定外,马克思还辩证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或者说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资本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非常革命的作用”,承认资本主义“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4]的历史进步性,并且高度赞扬了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贡献,认为资本主义时代在对自然的改造,工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方面的发展,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丑陋面目,对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矛盾和资本本质进行了无情地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时代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终将会使资本主义“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产资料;仿佛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6]

2、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时代观是马克思对所处时代的基本判断和发展趋势的看法。马克思坚持唯物史观基本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不同时代之间的性质和内涵,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以不同依据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两形态说、三形态说、四形态说和五形态说。

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以人从自然界的解放为依据,将人类社会分为必然王国时代和自由王国时代,史前史时代和人类史时代两种阶段学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以人的本质的肯定、异化和回归为依据,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是最初的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的社会,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马克思又从“世界历史”思想出发,分析了生产方式与世界交往的联系,将时代划分为封闭时代、半封闭半开放时代和开放时代。不仅如此,马克思基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分为原始公有制时代,私有制时代以及共同所有制时代。马克思始终强调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而生产关系的总和又是构成社会性质的基础。他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7]因此,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出发,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社会形态: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大机器时代。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马克思以所有制关系为依据,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个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最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深入分析所有制关系对时代界定的影响,将人类社会划分为部落所有制时代、古典古代公社所有制、国家所有制时代、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时代、纯粹私有制时代以及无产阶级的占有制时代五个阶段。

二、马克思时代观的精神实质

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所在,也是马克思时代观的集中体现。深刻理解马克思时代观的精神实质,有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生命力。

1、马克思时代观是实践的时代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改造物质世界、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恩格斯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8]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发展中特定时代的界定,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去理解,拿到实践中去验证,进一步强调生产力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他们认为,具体的、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影响着该时代的性质和特点,而不是用主观意志当作现实以捏造永恒的真理。理论应该放在实践中去检验,脱离实践验证的理论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的规定以及社会演变规律的阐述,并不是凭空捏造、臆想出来的,而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马克思把实践作为认识和界定时代性质的基本原则,实现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

2、马克思时代观是革命的时代观

在马克思看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到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一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类社会发展史。马克思主张把旧事物、旧社会制度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扬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考察每一种社会制度的变迁,在肯定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又抨击其弊端和不合理性,阐释更高社会形态的历史规律性。马克思以革命精神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时代产物,这既包括陈旧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囊括腐朽的社会精神文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必定会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时刻保持思想和制度上的先进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9]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革命史。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的革命性时,这样提到:“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10]他在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后,又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指出更优越和先进性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根本性矛盾的资本主义。

3、马克思时代观是科学的时代观

马克思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且对资本主义时代的看法和观点在当今仍然适用。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全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基于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马克思跳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藩篱,指明了人类社会必定会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型社会。在工业时代,马克思虽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蓬勃发展,但他们也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并揭露了资本逻辑下的社会公平正义、政治民主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毋庸置疑,马克思在所处时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危机属性,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一一显现,甚至程度更加恶劣,范围更加广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话语和逻辑体系,也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对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定位与研判,马克思预言东方大国的未来命运以及可能地位,“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现已得到应验。[11]

三、马克思时代观的当代价值

时代问题是各阶级、政党和国家审视处理其他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是制定重要国内外战略、策略的基础。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运动出发,整体梳理了世界历史及其发展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利于正确把握当前时代性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1、有利于深化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事实的认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入分析,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预示了资本主义在不久的将来必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虽相继爆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跌入谷底,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在国际社会上的力量对比。总体来说,马克思提到的资本主义终结时代尚未到来。当下的事实,资本主义已经不是纯粹的原来的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不断调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经济制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经济危机和社会阶级矛盾。因此,民众不能单纯地用时间刻度去解蔽与理解资本主义,而是站在唯物辩证的高度去把握,深刻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如果把他们之间做抽象的理解是不符合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本主义因素,需要将他们两者辩证地思考。因此,深刻理解马克思时代观,正确把握马克思对所处资本主义时代性质、特征的分析,能够深化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事实的理解。

2、有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准确认清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基本特点,全面把握时代主题、时代特征、以及时代任务,不仅是推动马克思经典作家时代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中国共产党制定合理化路线、方针及战略部署的客观依据。马克思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阐释,能够让民众认清资本主义时代所带来的经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论断。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人民群众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发展方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但民众需要认清的是: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给中国带来经济红利同时,经济霸权、政治施压、文化侵蚀、气候变化等西方社会的安全威胁依旧是中国所要面临的挑战。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12]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结合国内社会经济状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就要“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 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 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13]

【参考文献】

[1][2][4][5][6][7][9][10][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275、275、277、278、142、274、275、712.

[3]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2.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9.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01).

[13]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17-05-15 (3).

【作者简介】

朱中华(1993—)男,湖南汝城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