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析

2019-09-27吕若楠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生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有一系列变迁。其变迁轨迹按时间发展分为自我价值的觉醒与强化、价值观的多元与混乱、价值观的整合与重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几个阶段。价值观变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因素,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催化因素,全球文化的开放与碰撞是外部因素,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内在因素。

【关键词】 改革开放;大学生;价值观变迁;原因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轨迹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始终是时代发展的主脉,始终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国家前进的希望,也是民族发展的未来。改革开放解除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伴随着西方各种思想的渗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影响和冲击。尤为明显的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1、自我价值的觉醒与强化(1978年至80年代初)

改革开放前,“人”这个主体是被不断虚化了,加上人们的思想禁锢,人几乎不带任何理智的利刃,他们缺乏批判能力,以致错误的把国家当作普遍智慧的化身,“国家代替了一切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1]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结构呈现出一元化的状态,人们的价值观更是“铁板一块”,高度一元化。

改革开放,“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2]正是这场新的社会变革中,我们时代发展的主体——大学生,自我价值意识开始逐渐苏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正确主张的提出,为大学生自我价值意识的觉醒与强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都被认为是合理的存在,集体利益也不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做到两者兼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些令人们思想禁锢的东西逐渐隐匿,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变得更加理性,同时也变得更加多元。他们不断对过去禁锢人们思想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质疑,开始深刻的反思人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价值观的多元与混乱(80年代初至1992年)

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思想浪潮的冲击,犹如水坝突然被打开了阀门,一时间各种思想如洪水般涌来,保守与开放、思想禁锢与解放思想相互碰撞,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应接不暇。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们虽然在不断“扬弃”旧的价值观,但毕竟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仍旧占据着统治地位。大学生们在不断思考人生路该怎么走下去的同时,开始追求自我价值,但就在他们还未建立起新的价值观的这一特殊时期,西方各种文化思潮随着改革开放这一契机,铺天盖地的涌向困钝的中国人民,各种思潮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选择,但是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不能正确的理解与对待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混乱的状态。

3、价值观的整合与重建(1992年至2012年)

就在大学生价值观陷入混乱之际,1992年的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摆脱了许多思想上和体制上的禁锢,中国开始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这一时期,党中央紧紧围绕“抓住机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高校更是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灌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价值观受到了洗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提升,对自身的价值观不断进行整合重建。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大学生从迷茫、困惑中走了出来,他们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充满信心。

4、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2012年至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言论、思想表达空间。”[3]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生活在稳定的社会,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资源,使用着最先进的科技产品,接受着最先进的思想熏陶。十八大的召开,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5]可以說,从党的十八大至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一直是我国意识形态方面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坚持正面引导,不断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6]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具有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体系也逐步的形成和发展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大学生逐渐从沉迷于反思历史的过程中走了出来,思维更加活跃,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大众逐渐形成了尊重个体等开放的价值观,个体和主体意识得到了重视。

但是,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弊病,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特点也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背后权钱交易的现象,使得大学生深感社会背后的腐败与不公平,另一方面,当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差距的加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都使得大学生内心产生了动荡,潜移默化的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拜金”意识,加之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的盛行,使很多大学沉溺于娱乐,荒废学业,理性信念觉悟不够高,甚至背弃了理想,从这一方面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2、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催化因素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强调个人要服从社会,也就是说个人利益绝对服从集体利益,这一时期,大学生只是机械般的服从,很难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价值观表现为高度一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民主开放程度扩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动荡,而苏联的解体,加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面临严峻的局势,更是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体制产生了怀疑,大学生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方面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浪潮下深刻反省,大学生价值观日趋成熟。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4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更加强烈,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上所传播的西方社会思潮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是理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原先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到民主开放,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而青年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期,他们的政治参与变得更加理性,也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通过参与政治生活,获得了更多的政治知识,提高了民主意识,培养了自身的政治能力。由此来看,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催化剂。

3、全球文化的开放与碰撞是外部因素

改革开放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在不断吸收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禁锢了大学生的思想,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球文化的传入,大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思潮,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解放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大学校园是思想碰撞最强烈的地方。自从1978年以来,从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大学校园中兴起,到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敏感、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一方面刺激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包含的消极的价值观,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都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趋于理性,因此,全球文化的开放与碰撞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所带来的消极与积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4、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内在因素

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从宏观上来讲,受到国际局势的动荡和我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但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特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自身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也是他们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是由于他们思想单纯,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现象不能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一些复杂的社会现实或者假象会使大学生受到干扰,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消极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价值观十分不稳定,因受到一定功利思想的干扰而出现了价值迷茫。”[7]大学生通过在高校中不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逐渐成熟,对社会上出现的问题能够较好的分析,对西方文化也能够理性的对待。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献】

[1] 王涛,戴均.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2][6] 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12-18.

[3] 王军.改革开放以来大学上价值观的变迁[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王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培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吕若楠(1995—)女,陕西延安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大学生就业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