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研究

2019-09-27郝明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郝明

【摘 要】 本文论证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联系,阐释了其意义,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的对策:打破“灌输式”传统教学,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改革,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进行思想的引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合到社会实践上来。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承担者,肩负着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科学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互相融合发展,可以最大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利于解放大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联系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有着本质的协同,二者都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全球化这样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坚定党的领导,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党十八大以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党的重大任务,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其思想高度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深刻意义。因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起来,可以构建出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要把大学生放在时代的最前沿上,结合中国国情,坚定“四个自信”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培育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的意义

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相融合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的建设,让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当今时代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相融合发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碰撞,而高校开放和包容的环境氛围,使得很多大学生接收很多外来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作用加之传统文化的落后,使得许多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思想偏差,因而产生了对中国文化不自信的想法,在这些负面思想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相融合发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1]

2、理论成果与应用实践脱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相融合发展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理论成果与应用实践脱节。当代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接收信息途径快,在各种短视频的新鲜内容的冲击下,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内容太过抽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性较强,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现在很多高校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缺乏实践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过于肤浅,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

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解放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力武器,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时代文化的发展,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特点出发,可以从学科建设,教材的编写还有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出发,找到相应的措施来实现。

1、打破“灌输式”传统教学,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改革,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教师授课的方式决定着大学生的听课质量,因而高校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改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例如: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局势,以开放的经济学理论观点论述为何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如“绿色发展观念”的形成就是以马克思中国化提出的,因而高校教师可通过这一理念向学生普及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让其深刻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适用性,以此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最大化引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2]另外高校还可以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操作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等教学任务研究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课题和马克思理论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取得经验,高校可选择一部分学生在不同课题上进行试点,看看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我国当代国情的看法,然后通过总结和完善,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达到培养大学生高度政治思想的目的。

2、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进行思想的引导

“四个坚持”“中国梦”的提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是党的治国方略,可见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重视,国家未来的发展寄托于大学生,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实践也寄托于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关乎党的命运,因而高校一定要统一思想,集中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大学生政治思想。可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方面分析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前沿基地,而教师是最直接的传播者,因而教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

3、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合到社会实践上来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经验,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真理的实践产物,闪烁着历史的光辉。而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单一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其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因而要把理论结合到社会实践上来。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上课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在校园内开展学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观看等途径比如带领大学生走访革命根据地,重访历史足迹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认知。另外,可以结合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式,加深其思考方式。[3]

五、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相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属性,不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制约因素,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难以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为此,高校要加大力度改革,深化体制内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一条新的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 戴波.浅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154-155.

[2] 彭江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09)27+29.

[3] 马军海、张楠.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及其当代自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2)30-33.

【作者简介】

郝 明(1986.11—),陕西礼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陕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