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渝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报告

2019-09-27李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书写能力现状措施

李玲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C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探讨造成其现状的原因,结果显示:C高校的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上存有众多困难,整体状况令人担忧。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与方法:要树立留学生自信心;并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重视板书的书写与设计;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完善学校相关条件。

【关键词】 外国留学生;书写能力;现状;原因;措施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软实力的增强,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也随之受到了许多外国留学生的追捧,成为了外国留学生交流学习的圣地。而汉字作为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西方表音体系的文字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汉字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幅幅抽象的图画,十分枯燥且晦涩难懂。面对结构如此复杂的汉文字,外国留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上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畏难情绪,进而对汉字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再加上汉字书写教学不被多数人所重视,这也使得汉字学习收效甚微,甚至在汉字国际教学中成为了一个瓶颈问题,亟需研究和解决。

经调查研究发现,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来渝交流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日渐增多。那么在渝外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水平如何呢?目前还没有学者针对重庆外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从重庆市新建本科C高校(以下简称“C高校”)着手,以来渝各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作为研究突破口,以期了解在渝外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促进重庆高校汉字教学的改革。

一、留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重庆市C高校国际学院的初、中、高级外国留学生,他们大都来自于印度尼西亚、越南等汉字文化圈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非汉字文化圈。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并根据不同等级的外国留学生,将问卷设为了初、中、高等级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了70张调查问卷:初级问卷6张,中级问卷29张,高级问卷35张,共回收问卷70张,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63张,有效率为90%。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发现,被调查者中有女性54人,男性9人,其中45人属于汉字文化圈,18人属于非汉字文化圈,大多数留学生接触漢字的时长集中在三年以下。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搜集了留学生的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听写记录本等资料,并对其中的书写偏误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畏难情绪普遍存在

为调查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的态度,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你认为汉字重要吗、汉字的认和读哪个更重要、汉字书写难吗”等问题,其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字的喜爱程度普遍高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大多数的留学生都认为汉字学习很有必要,但同时他们也认为汉字难以书写。为调查留学生对汉字的初步印象,在问卷中我们还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开放式问题:你对汉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绝大多数留学生的初步印象都为汉字十分麻烦、复杂、难以识记和书写,甚至有留学生初见汉字就质疑自己是否能够学会,有少数的留学生认为汉字像画一样好看、可爱独特有意思,但这也难以提高他们对汉字书写的热情与兴趣,无法改变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2、汉字书写困难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C高校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存在同音字、形近字记忆混乱,整字记忆困难,笔画顺序混乱,增删笔画、结构错位,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这也正是当前外国留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状。

(1)同音字、形近字混淆:被调查者中,有20%的留学生易在同音字方面混淆,例如:简陋——简漏或简露、逊色——训色、曝光——爆光或报光、橘子——句子;有13%的留学生易在形近字方面混淆,例如:恕——怒、援——暖、邀——激等字。

(2)笔画顺序混乱:如“尴尬”二字的偏旁为“尢”,而54%的留学生在书写过程中错将“尢”写成“九”的笔画顺序;再如“爽”字,本是应该先写两边的“×”笔画再“人”,而55%的留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先写“人”这一笔画。

(3)增删笔划、结构错位,占比34%。增删笔画表现为多写或少写,如“羹”字的“美”少写两点,将“武”字的“弋”多写一撇变成“戈”。又如:聊、康等字;结构的错位则表现为:点的位置偏误、笔划的长短、部件之间间距把握不准等,如持、锤、趣等字。

(4)据统计,被调查的留学生中书写不规范的占有54%。主要表现为书写时笔画的扭曲,东倒西歪,难以工整地将字写在方框里,甚至难以下笔。

3、汉字使用情况不理想

此次调研,我们针对C高校留学生的汉字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得数据由表3所示。由表3可知,留学生的汉字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留学生除了做汉语作业时汉字使用频率较高外,在其他情况下对汉字使用率偏低,对汉字的认知感不强。由此可以推断出外国留学生对汉字学习兴趣与热情度较低,汉字使用情况差,不具备提高汉字书写能力的观念。

4、学生内在动力不强

由表4数据可得,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一周内学习汉字的时长集中在4小时以下,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集中在6小时以下,平均每天花费在汉字上的时间不到一小时,且一部分的留学生学习汉字并非自己的主观意愿。由此可知,留学生汉字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5、学校分班不合理

我们针对C高校留学生书写过程中的笔画、认和写的程度进行了调查,所得数据由表5所示。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初级留学生无论是从笔画还是认和读的方面都高于中高级留学生,C高校初级留学生汉字书写情况呈现出反比现象:等级高的留学生,书写能力反而较差。由此可以得出:C高校留学生存在分班不合理现象。

二、问题的原因探究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C高校的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上存有众多困难,整体状况令人担忧。接下来,我们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其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1、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学习目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由于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汉字学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一部分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是出于个人喜爱,想要学习中华文化;一部分的留学生学习汉字是为了通过考试与日后就业;一部分的留学生学习汉字是为了开拓视野;再有一小部分的留学生学习汉字是家庭的要求。汉字学习目的的多样化产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当前的汉字教学造成了一定阻力。还有一部分的留学生属于进修生,进修时长为一年,他们认为是否学习汉字对自己的学业与生活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他们将汉字学习的要求设为保证日常的正常交际,导致他们对汉字并无多大的兴趣。

二是学生基础薄弱。留学生汉字接触时长多在3年以下,接触时间短。汉字学习基础薄弱,加之留学生对汉字学习兴趣较小,平时疏于识记与练习,导致留学生汉字会“说”而不会“写”的书写现状。

三是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感不强。留学生从小在表音文字系统的环境中成长,汉字接触少、认知感较弱,对汉字没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概念,因而容易出现记忆混淆、部件缺失等问题。

2、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是办学条件不成熟。C高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国际教育起步晚,缺乏办学经验,且教学设施设备不全,综合起来看,C高校各个方面的对外办学条件都还不成熟。

二是招生制度较为宽松。C高校国际学院建院时间短,对外教学资历浅,知名度不高,为保证充足的生源,降低了招生门坎与标准,造成了留学生汉字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

三是课程安排有缺陷。该校虽课程类型多样,但没有将汉字书写课设为主修科目,虽在每种课型上都会涉及到汉字的书写与练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认读,且相对于“读写”他们更喜欢“听说”,久而久之,汉字在留学生脑海里便成为了一种从属地位。

3、教师层面的原因

一是教资力量薄弱。C高校国际学院专业教师少,教师大都是其他学院的代课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缺乏本体性知识,对汉字的研究较少,对于汉字的构字法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够对汉字做一个很好的解释,激发留學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教师不够重视。一些教师认为对外教学只是简单的教留学生会认,会读,并主观臆断留学生偏重口语即可,没有必要会写;教师缺乏重视,因此不会花功夫提前进行备课;加之留学生汉字书写基础薄弱,一些教师缺乏耐心,对留学生产生教学倦怠,在教学过程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课堂管理较为宽松,要求不严格,对于逃课现象置之不管。

三是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随文识字,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张海媚,2018),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文中认识和学习汉字,而留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中通常会学习一些简单的口语,例如“谢谢、请、再见”等,这些口语虽常用,但构字复杂,留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便产生了厌学和抵触心理。

四是随着教学设备的进步,教师教学多采用多媒体展示,而少于板书示范,使得本就存有畏难情绪的留学生对于汉字更加恐惧,而不愿意试着去练习。

4、汉字自身原因

一方面,“汉字符号系统是表意文字,完全区别于表音的文字符号系统”,导致了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王莹、程远,2014)对于从小在表音系统的母语环境下成长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犹如天书一般无处着手。

再者,汉字历史悠久,部件数量众多,框架结构庞大,由横、竖、撇、点、折五种基本笔画构成;且笔画变换复杂,两两结合又组成新的部件,部件与部件之间关联性弱;又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感模糊,留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往往被形似字搞得晕头转向,例如己与已、折与拆、人与入、治与冶。

另一方面,“汉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但时间的流逝使得汉字的音、义、形之间关联性减弱,甚至毫无关联”。(殷源苑,2018)例如“特”,虽是“牛”字旁,但如今通常用作“特别、特殊”,与牛并无联系;又如“篮”字,如今通常用作“篮球”,与竹也无关系,留学生对这类字难以建立起联系,因此理解与记忆更为困难。

三、提高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措施

1、要树立留学生自信心

经研究表明,留学生对汉字学习普遍存有畏难情绪,而畏难情绪正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汉字自身的复杂特性阻碍了留学生汉字学习的进步,而是留学生自身的恐惧抵触和退缩心理使他们停滞不前。自信心是留学生汉字学习道路上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逐步引导留学生树立自信心。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神话的角度对汉字起源进行讲解,同时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只有对汉字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动力,才愿意去花时间练习和坚持。(王骏,2011)

第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汉字识记教学;引导学生寻找并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信心,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灌输。

第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简单的入手,由简入繁,从笔顺到结构再到整字记忆,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赞美与鼓舞,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战胜恐惧和畏难情绪。

2、并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消化。教师在对外教学过程中应不局限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沿用,还应努力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方块字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留学生汉字学习的进步。

第一,字谜法。猜字谜是一种兼趣味性和内涵性为一体的游戏,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翟中秀,2018)他通过对汉字部件的拆分、增减、合并等方法对汉字进行描述,形象且具体,有利于留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例如:谜面“日复一日”,这个谜语是把谜底“昌”字进行拆分为了两个“日”;“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走”,这个谜语则是将“日”和“月”组合起来。

第二,对比法。经调查发现,对比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识记方法,它将汉字中形似的部件和整进行对比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强化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笔画“扌”和“犭”、“宀”和“穴”、“厂”和“广”等形近部件进行比较教学;也可多列举“士和土、简和筒、怨和怒”等形似的整字进行对比教学。

第三,强化法。教师可以整理搜集留学生平日易错易混淆的字进行强化练习。

3、重视板书的书写与设计

现代教学设备的进步为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部分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弱化了传统板书的重要性。而传统板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相对于现代教学设备,它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有利于教师良好形象的建立。因此,教师应对传统板书给予重视。(殷源苑,2018)

第一,教师应言传身教,将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展示汉字,教师则在黑板上规范的展示汉字的笔顺、部件,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并练习。

第二,教师在板书时应合理筛选内容,主次分明,在黑板上呈现并罗列教学思路和重点,同时注意字迹的工整。

4、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仅是留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者,还应该是监控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加強对汉字教学的重视。

第一,加强教师教学素养。重视自我本体性知识的培养,扩充汉字方面的知识,随时弥补和修正自我的不足。

第二,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进行严格考勤,对笔画、汉字结构等方面的书写制定较高的标准,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新的教学方案。

第三,有针对性的进行汉字练习。教师可以搜集并整理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类型,并针对错误类型设计练习题目,达到强化的目的。

5、完善学校相关条件

第一,学校应完善招生管理制度,提升招生门坎与标准,优化留学生队伍;将汉字书写设为主修课目,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引起留学生足够的重视。

第二,扩充师资力量,招聘专业的对外教学教师,完善教学设施设备。

第三,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招聘本国学生“志愿者”对留学生进行辅导,加强本国学生和留学生的交流。

结语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中华文化传播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留学生开启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而汉字作为汉语教学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各专家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其教学的规律。当前汉字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留学生自身、教师、学校三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努力。学校要为教师的汉字教学提供便利和条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学生则要提高自我标准,约束管理自我。

【参考文献】

[1] 郝晓梅.从汉字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谈留学生汉字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6-9.

[2] 王莹,程远.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汉字学习现状调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39-40-54.

[3] 张海媚.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社科纵横,2018(01)133-137.

[4] 王骏.外国人汉字习得研究述评[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01)42-51-58.

[5] 翟中秀.字谜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优势分析及教学策略[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3)110-112.

[6] 殷源苑.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与原因分析[J].智库时代,2018(25)170-173.

[7] 王德胜.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迫在眉睫[J].文学教育(中),2010(02)118.

【作者简介】

李 玲,女,重庆涪陵人,重庆文理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书写能力现状措施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学校利用书法教育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行动研究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和应对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巧用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