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邦丙澜沧岩群中发现蓝闪石榴辉岩

2019-09-27彭智敏王国芝王保弟王立全付于真关俊雷胡金峰

关键词:环带岩群石榴石

彭智敏, 王国芝, 王保弟, 王立全, 付于真, 关俊雷, 胡金峰, 张 辑

(1.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成都 610081;2.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 3.核工业二八○研究所, 四川 广汉 618300)

蓝片岩-榴辉岩相变质杂岩带的时空展布是板块汇聚边界及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的重要标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一带的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广泛发育的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岩石组合、蓝片岩和榴辉岩是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标志。近年来,李静等(2015,2017)在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的临沧复式花岗岩和澜沧岩群增生杂岩间的湾河蛇绿混杂岩中,发现了由高压榴辉岩退化变质而成的榴闪岩。近期,本文项目组在1∶5万区地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云南省双江县邦丙地区的澜沧岩群增生杂岩带内发现了多个新鲜的蓝闪石榴辉岩露头。昌宁-孟连结合带内蓝闪石榴辉岩和榴闪岩的发现,对于揭示原-古特提斯洋的深俯冲和增生造山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构造意义。

邦丙位于云南省双江县的东部,区内大面积出露的早古生代澜沧岩群,呈南北向带状、断片状夹持于昌宁-孟连蛇绿混杂岩带和临沧复式花岗岩之间,构成了一条巨型的增生杂岩带。澜沧岩群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等构成,经历了蓝片岩相的变质作用改造;在区域上被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不整合覆盖。产于澜沧岩群增生杂岩带内的邦丙蓝闪石榴辉岩,呈大小不等的构造透镜体夹持于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图1),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延伸约2 km,最大的蓝闪石榴辉岩透镜体宽约70 m,长约100 m。围岩与蓝闪石榴辉岩变形强烈,局部还可见大量的石英脉和磁铁矿化现象。

邦丙蓝闪石榴辉岩呈褐绿色,以斑状变晶结构为主,变基质为柱状、粒状变晶结构(图1-B)。多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均匀分布,显示块状构造特征;部分榴辉岩中的石榴石与绿辉石、蓝闪石发生明显的分异而显示条带状构造。蓝闪石榴辉岩中的变斑晶多为石榴石和蓝闪石,有时也见斜黝帘石。变基质主要由绿辉石、蓝闪石、绿泥石和少量石英、金红石构成,其中绿泥石为退化变质成因。榴辉岩中最常见的代表性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斜黝帘石±石英。

图1 邦丙蓝闪石榴辉岩的野外露头与标本特征Grt.石榴子石; Omp.绿辉石; Gln.蓝闪石

石榴石(面积分数为20%~30%),自形粒状,常呈变斑晶状产出,发育递进变质环带。以铁铝榴石(66%~67.25%)为主,其次为钙铝榴石(20.38%~22.29%)和锰铝榴石(8.87%~12.37%),镁铝榴石(1.25%~1.62%)的含量较低;它们在(FeO+MgO)-(CaO+MnO)图解中落入蓝晶石带内。石榴石变斑晶中常见细小的绿辉石、石英、蓝闪石包裹体。

绿辉石(面积分数为40%~55%),新鲜,绿色,多色性不明显,大多呈细小粒状分布于变基质中,少量呈石榴石和斜黝帘石的包裹体;在绿辉石成分图解上均落入绿辉石区域。对绿辉石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变基质绿辉石、石榴石和斜黝帘石包裹体中的绿辉石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石榴石中绿辉石包裹体的Na/(Na+Ca)为0.27~0.38,Al/(Al+Fe3+)为0.62~1.00,绿辉石中硬玉分子(Jd)的质量分数为20.44%~33.44%。变基质中绿辉石和被包裹于斜黝帘石中绿辉石的Na/(Na+Ca)为0.42~0.52,Al/(Al+Fe3+)为0.92~1.00,绿辉石中硬玉分子的质量分数为37.64%~48.45%。

蓝闪石(面积分数为5%~12%),多呈变斑晶形式产出,少部分见于变基质中,偶尔也见它们与绿辉石一同被包裹于石榴石中。蓝闪石常与绿辉石平衡共生,并普遍具有光学环带和成分环带。有的蓝闪石环带中心为蓝透闪石,边缘为蓝闪石;有的环带中心为浅色蓝闪石,边缘为深色蓝闪石,该环带最为常见。

斜黝帘石(面积分数为3%~10%),多呈变斑晶形式产出,具有明显的环带构造,其内常见细小粒状绿辉石包裹体。

白云母(面积分数为1%~3%)与石榴石和变基质中的绿辉石平衡共生,Si(原子数)为3.43~3.56,Si/AlⅣ为5.95~7.98, Na/(Na+K)为0.05~0.12,属于典型的多硅白云母。金红石(面积分数为1%)多呈小粒状分布于变基质中或被包裹于石榴石变斑晶中。石英(面积分数为2%~5%)多见于变基质中或被包裹于变斑晶中,在变基质中常相对集中呈团状。绿泥石(面积分数为2%~5%),常沿石榴石的裂缝分布或者围绕石榴石呈环带状展布。

利用矿物温度计对峰期变质所形成矿物共生组合的温压条件进行估算,获得榴辉岩的峰期变质压力为 3.27 GPa、温度为643℃,属于硬柱石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压力超过了石英-柯石英的相变压力(2.8 GPa±),暗示蓝闪石榴辉岩可能属于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蓝闪石榴辉岩形成于较低的地温梯度环境中,是冷洋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盆的发展、演化过程。邦丙蓝闪石榴辉岩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勐库地区退化变质榴辉岩相距200 km左右,二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因而,邦丙蓝闪石榴辉岩的发现对于研究滇西原-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构造格局、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环带岩群石榴石
斑晶斜长石环带结构及成因研究进展
东天山星星峡地区星星峡岩群的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一种BDII/GPS抗干扰环带天线设计
张北—围场地层小区红旗营子岩群变质岩时代及接触关系探究
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太古宙:岩群之诗
天王星的光环系统(二)
重器千秋——石榴宝石
如何正确的鉴别石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