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泰安:全力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

2019-09-27刘兆泉

中国民政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敬老院设施服务

刘兆泉

泰安市地处山东省中部,现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2891人,农村敬老院81处。自2019年以来,泰安市抓住制约农村敬老院建设的痛点、重点、难点和节点,实施以改善敬老院卫生间、厨房及餐厅、医疗服务、文体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老人外出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四改一定”,推动农村敬老院实现由单纯的服务特困老人向服务全社会老人转型,由传统的救助功能向强化养老功能转型,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参与转型。

聚焦“痛点”,将转型升级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泰安市不断加大敬老院改造力度,敬老院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敬老院建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基础设施差。绝大多数敬老院公共卫生间在室外,老人入厕不方便,且基本为旱厕,卫生条件差;部分水冲式卫生间缺乏供暖设施,冬季无法使用;洗澡间普遍无安全扶手,未配置呼叫设备,未铺设防滑地面;部分敬老院家具、衣物陈旧;院内缺少无障碍设施等。二服务水平低。近半数敬老院没有设立卫生室或医疗点;设有卫生室的,缺乏必备的医疗设施和用品;缺乏专门的医疗服务人员,无法满足在院老人就医需求;洗浴、供暖设施不达标,形同虚设;护理人员少、年龄大,普遍缺乏专业照护技能。三安全隐患多。部分敬老院消防手续不完备,安保措施不完善;厨房及餐厅条件差,未配备消毒柜和食品留样柜;部分膳食服务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四文体活动少。大部分敬老院缺少文化娱乐设施设备;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对此,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推进农村养老院转型升级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找痛点,补短板,强功能,推动农村敬老院设施提升、内涵拓展、功能转型,并将其纳入2019年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突出“重点”,将“四改一定”作为设施提升的突破口全面推进。突出“四改”重点,坚持高标准设计,精细化实施。按照国家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标准规范,制定《泰安市农村敬老院设施设备服务升级指导规范》,对卫生间、厨房餐厅改造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所需卫生洁具、炊具厨具等设备统一采购,有力保证了改造质量。一是卫生间改造突出适老性。采取室内直接加建、三个相邻房间居中改建、排房一端改建等方式改造,全部更换水冲式,安装适老化器具设施;同步高标准改造室外公共卫生间,最大限度方便老人就近如厕、冬季如厕、安全如厕。经改造,共新增室内卫生间497间。二是厨房餐厅改造突出标准性。厨房地面统一铺设防滑地砖,墙面瓷砖到顶,全部更换不锈钢材质的操作台和清洗池,配置符合标准的灶具、炊具、冰箱、消毒柜、食品留样柜等设施设备,餐厅统一配置餐桌椅、空调设备,每周制定老人营养食谱,有的乡镇还统一订制了适老性餐具,老人就餐质量和环境大幅改善。三是医疗室改造突出专业性。各敬老院依托卫生院设立医疗室,配备必要设施设备和药品,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巡诊,健全完善老人健康档案,指导协助老人按时服药,打通了重病老人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四是文化娱乐突出多样性。各敬老院利用空闲房间设置棋牌室、书画室、桌球室等不少于3间的文体娱乐室,购置健身器材、棋牌、乐器、书报等。在定期组织老人外出观光的基础上,各县市区还组织了送电影、送戏曲等老人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进敬老院,极大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配套设施突出一体性。充分考虑老人特点,对供暖、洗浴、家居、消防等配套设施进行一体化改造提升。粉刷老人居住区域,统一更换床铺、衣橱、沙发等家具,床头安装应急呼叫系统。按照节能环保要求,对取暖设施全部进行改造,新添量子锅炉、空气能、天然气等供暖设备,确保了冬季供暖效能。对洗浴室进行适老化改造,增加防滑、保暖、助浴等设施设备,满足了老人全员全年,特别是冬季洗澡的需求。加强安全管理,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时监管敬老院运行管理情况。

破解“难点”,将完善管理服务机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常抓不懈。在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着眼功能转型,强化机制建设,推动农村敬老院软件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定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照护、特困老年人护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上墙公开,从严落实。健全完善治安、消防、卫生、财务、值班、医疗、分级护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全部上墙。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做到专款专用。二是服务人员专业化。选好配强队伍。通过机关干部下派、人员返聘等形式,将有爱心、懂养老、善管理的人,充实敬老院长队伍,对不适合岗位人员进行调整;强化业务培训。突出护理员培训重点,建立分层、分级培训机制,落实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提升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组织举办专业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360人次;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敬老院厨师、卫生保洁人员、消防安保人员等岗位责任,明确岗位服务标准和工作内容,强化绩效评价考核。三是照料护理精细化。按照“集中居住、集中照护、集中经费”的原则,探索将农村特困人员中的失能老年人实行县级统管,全部集中到有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供养。全市已有三个县(市、区)128名失能老人实现集中照护。四是运营机制社会化。鼓励引导部分敬老院采取服务外包(购买专业服务)、公办民营(委托经营)、公建民营(资产租赁)等方式,引入专业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建设满足不同需求的高、中、低档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市有8家敬老院引入专业团队服务,成效明显。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对整体设施落后、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敬老院,实施原址改建或选址新建,推动其向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发展。

把握“节点”,将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任务部署、工作推进、检查指导等重要节点上,抓好统筹协调、资金筹措、督促落实等工作,确保痛点找准、重点抓实、难点破解。一是统筹协调到位。全市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县领导高位推动。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亲自协调,分管领导盯紧靠上,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政府全力推动。作为敬老院管理主体,狠抓改造过程管控,确保方向不变、标准不降、全面落实;相关部门协同推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共助敬老院“四改一定”工程建设。财政部门将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及时拨付资金。卫生健康部门安排各乡镇卫生院和公立医疗机构主动对接,抓好卫生室或医疗点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指导监管工作,确保老人吃得放心。体育部门协助支持敬老院配备健身活动器材。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四改一定”,资金先行。采取“乡镇自筹一部分,县级支持一部分,市级奖励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及改造资金。坚持政府主导,优先保证敬老院建设。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其中市级列支1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奖励;建立多元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参与敬老院建设管理。如彭集镇敬老院、汶阳镇敬老院引入社会资金,面貌焕然一新。加大奖惩兑现。设立奖罚预备金,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四改一定”为基础分,“统筹配套”为加分项,对完成任务快、质量好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进行资金奖励。三是督促落实到位。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业务指导作用,集系统之力狠抓落实。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敬老院制度,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全力盯靠,采取会议督导、随机督导、现场督导等形式,全程跟踪指导。坚持敬老院每个必到、逐个详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及时将存在问题和整改建议,以信函方式反馈给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

猜你喜欢

敬老院设施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