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破“经典”

2019-09-26李业成

杂文月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四书五经经典法家

●李业成

我想秦始皇焚书是个历史偶然,他刚统治一个大中国,还没来得及了解品味儒家经典的妙处。秦始皇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把儒家的书捧为经典,官方的思想高度一致。

儒家书为什么受到官方如此器重?儒家的书对治国安民或“治民安国”有帮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足见官方态度明确。儒家的书中,充斥着驭民术,这便是“经典”的精妙所在。法家的书《韩非子》的驭民术远远高明于儒家,但封建统治者不推崇法家的书,原因是法家的书太露骨,不易摆到面上,儒家的书温情含蓄。比如法家治国驭民讲严刑峻法,而儒家讲孝,这二者看似南辕北辙,实则殊途同归,之所以选择后者,就是因为它温情含蓄心术内敛。严刑峻法不叫术,孝是术。《论语》中说得明白:“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样的人不会犯上,也不会作乱。孝,就是治国安民之术。如果把这一点弄明白了,我们就知道其时的封建统治者孝不离口的真实意图了,无论法家还是儒家都一样专心致志地为统治者服务。孝的意图妙,礼的意图更妙,其时的礼不是现代人观念中的平等互敬,而是等级条律,任何人不得僭越,如一条绳子从根到梢拴了一大串人,有一个人叫国君,提着绳子的一端,叫治国安民。儒家因为要含蓄要绕弯子,所以它的书就多,篇幅就长,足以让人皓首穷经,消磨终生。而法家直奔主题,其中一本《韩非子》足矣,其实用和速效可以拿西医比中医。

实际上,封建统治者对法家的书只用不说,对儒家的书只说不用,或作招牌用,仁义道德自己做不来,只想让别人做,让老百姓做,结果道德一直滑坡。如此,我们就知道这两家的书各自的轻重了。过去的士子,实际很聪明,只把四书五经当敲门砖,用它取得了功名之后,就像敲门用过的砖头一样扔掉了。他们都知道哪是好书,哪是有趣的书,哪是无味的书。曾国藩有个很深的感慨,说自己有幸及早科举考试成功,才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大量的四书五经之外的书。如果一个人六十岁才取得功名,那么其一生差不多就只能读儒家的书了。只读儒家的书,人的知识面就受到了限制,思想被禁锢,成了短腿或跛脚,走不动走不远。四书五经确实是经典,但一经封建时代的官方推崇,反而害了它,官方要推崇它,一定要把它变得适合自己,变得道貌岸然了。现代人不用它科举升官,抛开它的官方思想,以一种自我思考自由阅读的方式去读,蛮可以从中读出它的知识、趣味和一定的思想,仍不失为经典。

猜你喜欢

四书五经经典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四书五经
小小书法家
四书五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