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肯?能?会?乐”四学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9-09-25张暖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套数除数整数

张暖华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正确处理“学”和“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教与学的重点应放在“学”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掌握“教贵在导”的窍门,笔者运用“肯、能、会、乐”四学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肯学”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爱好数学的学生,会特别关注每一个新内容、新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学习,会认真思考每一个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他们会为某个数学问题得到解决而感到无比的喜悦,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认识新的事物,探索新的知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既然兴趣这么重要,我们如何挖掘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数学课中通过下面的一些方法对他们进行挖掘.

(一)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可以用问题进行引导,诱导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学“比例尺”之前,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中国地图,再提出问题:“有了这幅中国地图,我能够很快知道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考老师.”这时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有的同学想知道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有的同学想知道广州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有的同学想知道广州到深圳的实际距离……最后教师设计疑问,诱发学生主动去学习:老师用这把短短的40厘米的直尺,就可以知道两地之间成百成千千米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全班同学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新的知识上.结果,这节课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学习,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画图上,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学习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特别是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加应该多表扬少批评,多创造一些表扬的时刻,以表扬的手段来排除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有一个“向心”的动机进行学习.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了“三准许”,教师错的准许提意见,不明白的准许及时发问,不同意见的准许共同探讨.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我把学生分为4人小组,动手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同时清楚知道在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通过上面的举措,让学生自主的讨论,发问,不但掌握新知识,而且增进学生的友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团体合作精神.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竭尽全力地学习.

二、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能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总是在矛盾的转化过程中由旧知到新知的.当遇到新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成旧知识进行解决,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探索新的知识.所以笔者在教学新知识时,重视抓住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做好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抓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從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探索规律,使学生“能学”.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我先出示口算题:

0.36÷12= 8.6÷86= 0.35÷7=

0.45÷15= 2÷5= 0.48÷1.2=

当学生做到0.48÷1.2时,同学们鸦雀无声,全班看着教师.接着,我就问:“0.48÷1.2不会口算吗?这道题与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区别?”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以前我们计算的都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根本没有学过.”我就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出示下列的过渡题:

(1)14.4÷18 (2)144÷180 (3)1440÷1800

(4)1.44÷1.8 (5)0.144÷0.18 (6)144÷18

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哪些题的除数是整数,哪些题的除数是小数?

然后:不计算,判断上面的哪些题目的商是有可能一样的?并说明理由?(这里就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商不变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例题;3.248÷0.14,让学生开展讨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能否把它转变为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总结基本上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把3.248÷0.14→324.8÷14;

② 把3.248÷0.14→3 248÷140.

笔者又结合他们总结的两种情况,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为什么?”(通过讨论总结,学生得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法则——达到学习目的)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课堂上也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筋,塑造一个探索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能学”的目的.

三、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会学”.

(一)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一般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在教学中,笔者总喜欢创设一些的情境,借助实物、幻灯的演示或图片,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来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一棵树.如图所示: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剪树有什么特点?这样一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就展现出来.很快,学生就知道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举出大量的例子.又如,教学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过程中,由于学生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边都是直的,容易明白推导的过程.而圆的边是曲的,怎样把它由曲变为直的呢?我就有电脑演示出圆的边由曲边直的过程.如图所示:

通过演示,学生清楚明白,圆分的份数越多,曲线就逐渐变为直线.

(二)用知识的迁移,懂得知识的形成规律,促进学生会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先前内容的学习对以后内容的学习所产生的某些影响叫作迁移.由于迁移关系到先前学习的内容和新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所以,运用类比进行迁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我先出示“5+5+5+5=20”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5×4=20”,并说明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表示4个5相加是多少?这就是整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我再把上面的加法算式变为“58+58+58+58”,让学生比较两道式子的意义,学生很快就比较出这两道式子基本相同,只是一道是整数,另一道是分数,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它们都可写成乘法算式,“58×4”.学生都很顺利掌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是相同的.最后从58×4中让学生推敲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师采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新旧知识的联系迅速展开,把“已知”作基础,充分运用已有的解题经验,有利于形成解题方法,并能更好掌握数量间的变化规律.

四、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为了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中学习,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习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学生乐学的途径之一.

(一)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基础,它就成了学生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从教材中,我们能够领悟出很多的好方法和规律,所以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教学生阅读教材,重点抓好“读、想、议、记、问”五字的读书方法.

① 读:就是认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内容,并划出关键的词句.

② 想:就是要求学生想一想划的词句的含义,及解题时发现什么解题方法和规律.

③ 议:就是议一议各自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看法.

④ 记:就是记住解題方法,记住疑难.

⑤ 问:就是有疑难的先向自己问为什么,解决不了的再向同学、教师问为什么.

(二)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生的思考方法,要注意从分析能力入手.其理由是:第一,分析思维是一种有步骤、有条理、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实质上就是逻辑思维,而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第二,分析法最能适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我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

红叶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在教学上述的例题中,笔者用分析法教学生思考例题的过程分下面几个步骤.

① 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工作效率)

要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工作效率),一定要知道两个条件,即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而工作时间是3天,题目已知,那么就可以从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得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剩下的工作总量÷3”.

② 求剩下的工作总量.

要求剩下的工作总量,就应该求总共要做衣服的套数减去已经做了的套数,而总的套数题目已知为660套,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关系式:

剩下的套数=总的套数-已经做的套数

=660-已经做的套数

③ 求已经做衣服的套数.

从题目已知条件可以知道:

已经做衣服的套数为平均每天做的套数(75套)×已经做的天数(5天).这样从问题出发分析后,得到下列的思路图是:

这样通过分析,学生清晰看到解题的过程,懂得分析应用题,掌握解题的秘诀,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教是为了不用教”,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猜你喜欢

套数除数整数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余数比除数小
答案
求整数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