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与教材灵活运用分析

2019-09-25沈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沈娟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材也相对地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教师的教材观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注重深度钻研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教材资源,然后融入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对教材灵活运用的效果.这会助益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的灵活运用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材应用;课堂教学

当前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课改精神,教师要切实贯彻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就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来进行.只是当前很少有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教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力度不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所执教的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更深层次的教学资源,做到教材的二度开发利用,并且做到教材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

一、数学教材深度挖掘与活用的重要性

当前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新教材的内容都建立在完成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师必须正视这一教材的变化,意识到新教材中蕴含着比以往更多的教学资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着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比较单一的问题,新教材却非常重视克服这一问题.尤其是一年级新教材中增设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比如,思考题、你知道吗、做一做等等相关的教材内容都强调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而且这些新增的内容注重一定的趣味性,将数学现象与数学规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有效又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本质或者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材也注重让学生初步去感受数学课程的知识多样性,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观察事物,从而了解数学现象.这利于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从部分新增的教材内容来看,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体现了对教师与学生的新要求,教师对新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活用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二、数学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的有效策略

当前正在使用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可以初步拓宽小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其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因此,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将深度挖掘教材资源落实到实际行为之中,让小学生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用例题的教学资源

例题是教材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与新知识相关的解题信息,也蕴含着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例题的内容时,可以对刚学的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深化,并在例题的指导下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因此,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新知识在数学问题解题方面的知识内容,助益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当前新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中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方面,以往教材中的例题仅仅只是让小学生根据图片的数量关系来列式,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但是新教材却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了出来,旨在让学生自主收集与整理信息,结合题意与已知条件来解决针对性的问题.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与方向性,可以让学生在清晰的解题思路下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活用习题的教学资源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侧重点,要求教师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各项能力.而在新教材的习题中,已经适当增加了提升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数学练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可以积极挖掘新教材中习题知识版块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当前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习题部分增加了类似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的对比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掌握类似程度较高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起明确又清晰的数学知识概念.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比较弱,在容易混淆的相似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数学概念的混淆而引起解题的错误.为了帮助小学生纠正数学知识概念的认识误区,并且在对相似数学知识的分析与比较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发现这些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内部关联.而这对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增强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技能.比如,在苏教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得数不同的类似算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促使其在分析与比较的过程中掌握好相关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的灵活性与准确性,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水平.

(三)活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资源

在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以往更加明显.比如,模型思想在教材中的渗透与发展是教师无法忽视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模型思想,使其深刻体会数学和外界之间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时,一般需要贴近现实生活,或者走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将数学问题抽取出来,再使用数学符号来建立起蕴含着多种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一数学模型可以有效体現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从而快速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还能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效理解解题结果的意义,促使其真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内涵.比如,在“加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加法的数量关系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时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3+2=5”的这一数学问题,为此,教材增加了这样的内容:“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这个内容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这一内容而理解相应的情境.例如,原来有3人,后来又增加了2人,那么此时的总人数就是5人.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新增的内容,引入加法算式的知识,也就形成了“3+2=5”这个加法算式.这也就体现了一个具体到表象、从表现再到抽象的运算过程,可让学生因此建立起加法模型,使其更好地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活用教材中主题图的教学资源

主题图是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主题图为主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境体验,然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主题图来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动态画面的生动性与灵活性,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丰收的果园”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就蕴含了一些主题图.其中有苹果梨子,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能够有效吸引一年级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将这些主题图呈放在多媒体画面中,使其真正成为动态画面,再灵活地增加一些对话,让学生以买家或者卖家的身份走进情境之中,发现画面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最终采用准确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这一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师要切实重视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在提高教材利用度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要明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材的灵活运用存在紧密的联系,切实采取有效方法,活用教材资源.

【参考文献】

[1]时笑宇.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52.

[2]张伟.小学数学基础年级教学反思探微[J].新课程(上),2018(6):170.

[3]张芳.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吉林教育,2016(10):89.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