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的学法指导之我见

2019-09-25郭丽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数学教学方法

郭丽红

【摘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的探索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法指导;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的探索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笔者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就紧紧围绕在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课题展开了实践与研究.经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养成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启迪学法

数学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首先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及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自学过程中及时发现疑难,竭力寻求解难的方法,促使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变被动“苦学”为主动“乐学”,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指导学生预习可以分“扶”与“放”两个过程进行.开始时,学生没有掌握预习方法,主要采用“扶”着走的方法,即先拟定预习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纲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节时,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纲进行预习: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2.怎样求比值?3.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4.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渐渐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就“放”手让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自拟预习提纲,书写预习笔记,把疑难问题和个人见解写在预习笔记上,并在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上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其次,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笔者重点指导学生读懂教材,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他的解题思路.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笔者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促使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提示语进行学法指导.义务教育教材中常见指导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它既是帮助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的学法指导.

例如,教学“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一课时.在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后,教材通过提示语“联系求未知数x的知识,想一想这题还可以怎样解答?”教师充分利用这句提示语指导学生分析思考,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学新知.为了真正使学生领悟和理解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接着教材又通过让学生想:“根据题意,‘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的等量关系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利用这句提示语可以指导学生去掌握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对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独立解决大有益处.充分利用这样类似的提示语不仅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死”教为“活”教,“死”学为“活”学.

2.利用情境图表进行学法指导.小学生思维是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主要特点.因此,教材中直观图表对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情境图表的方法,发现规律,掌握知识而不至于对直观图表茫然失措,使一些本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障碍.例如,“年、月、日”的教学.教材给了一张年历,要求学生观察年历回答如下几个问题来学知识.

(1)一年有几个月?(2)哪几个月是31天?(3)哪几个月是30天?(4)二月有多少天?(5)2002年儿童节是星期几?……

这时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年历的目的,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按问题的顺序去观察,从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尝到通过自己掌握观察方法来学习知识的甜头,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变听教师一味讲解的“苦”学为自己亲自观察分析思考的“乐”学.

3.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进行学法指导.数学教学中授予学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独立地掌握某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定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确定学法指导的内容.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对“分数”这个概念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如何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分数”这个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呢?为了突破这个重点、难点,应该把指导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单位“1”作为本课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学生通过从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到亲手操作,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分数”的概念.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例如,教学了“圆柱的体积”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对这道题,学生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圆柱的高,再进而求出圆柱的体积:圆柱的高为30÷(2×3.14×5)=150157(厘米),圆柱的体积为3.14×5×5×150157=75(立方厘米).这样做显然较為麻烦.笔者启发能否用简捷的方法解答这题.学生用质疑的目光瞄向了笔者,笔者启发学生用圆柱的教具自己动手演示.学生就用拼接的方法,把一个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个长方体变换位置,把拼成的长方体横放下来,并将有圆柱侧面的一半作为底面,这样再启发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这时再启发学生能否想到更巧妙的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这时学生马上想到这个长方体体积为V=S侧÷2×r=30÷2×5=75(立方厘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综上所述,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数学教学方法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可能是方法不对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