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 审计全覆盖问题研究

2019-09-24冯思齐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大数据

冯思齐

摘要:审计全覆盖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审计系统的现实要求,也是建设和提升审计治理体系、审计治理能力的必经之路。当下,大数据技术成为信息纪元的主流,这无论对于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是巨大的挑战和重大的转型机遇,国家审计也顺应潮流,由传统模式步入信息化模式。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和审计全覆盖的推进之间的关系,对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大数据;机遇;挑战

一、审计全覆盖与大数据、云计算

(一)审计全覆盖的内涵

2015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在中国政府网公布,对实行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审计全覆盖的范围、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等具体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意见》指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范围包括四方面,即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二)大数据的内涵

当前,对“大数据”一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学术界通常认为,大数据有“4V”特征: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速度快)和Value(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为传统的数据搜集、处理及应用技术带来了革新,也带来了大数据时代新的思维理念。这些思维的转变也将对审计全覆盖的推动产生影响。一是大数据技术能够采集处理全部数据,消除了抽样风险;二是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审计数据海量化、内容复杂化,审计人员不再也无法过于关注数据的精确度;三是基于大数据平台,审计人员应利用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摆脱对因果关系的依赖。

(三)云计算的内涵

当前对云计算概念的解释有许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计算依托于互联网,提供可伸缩、低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

云计算基于数据共享中心理念,是网格计算、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处理的新拓展,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构造的超级计算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所有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将计算任务在服务商数据中心内分布运行,高效利用服务商优异的计算资源,可以融合在其他设备上分布的信息与资源,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工作。此外,只要在网络环境下,便可以结合移动应用在移动智能设备上查看和使用云计算。

(四)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如图1所示,没有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大数据采集、挖掘、储存的信息便很大程度上无法发挥其用武之处;没有大数据存储的海量数据为基础,云计算优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就难以彰显。

(五)大数据、云计算助推审计全覆盖的实现

1. 大数据、云计算使处理海量审计数据成为可能

正如上文提到的,审计全覆盖的范围包括四个方面。可想而知,这四方面的审计必然涉及海量数据。如果没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几乎不可能。而解决不了审计数据全覆盖这一基础问题,审计全覆盖也必将难以推进。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审计人员能够建立依赖于大数据技术打造的国家审计数据系统与数字化审计平台,以此为基础将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信息化审计系统对接,再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数据分析模块等,将应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海量审计数据成为可能。

2. 大数据、云计算消除了审计抽样风险

以往在政府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根本无法收集和整理全部相关审计数据,工作过程主要依赖于审计抽样与审计人员积累的审计经验。而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够使用全部审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无需再依靠传统的随机抽样的审计方法,消除了审计抽样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有利于审计全覆盖进程中审计工作的开展。

3. 大数据、云计算打破了审计信息孤岛化

当前,跨区域跨行业的數据信息难以整合共享,甚至审计机关内部都很难有效地沟通交流,这导致了审计信息孤岛化。如果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审计,便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审计信息孤岛化,比如基于审计大数据平台和统一的数据接口,跨区域的审计机关、跨部门如财政、税务等能够实现数据对接,进而使信息得到有效整合。显然,审计信息孤岛化程度的降低对于审计全覆盖的推进有很大的意义。

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助推审计全覆盖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举例来说,审计全覆盖包含多个专项审计任务,其中很大一部分尚未被大数据系统统计,或者说这一部分的计量统计具有一定困难。而审计人员对整体数据存在缺失的审计对象无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同时,基础平台的缺失使被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比如一部分被审单位自身信息化水平较低甚至从未进行信息化建设,这就导致一些数据由于保管不当等原因缺失,或由于不存在统一的数据接口导致数据无法对接,使审计数据获取难度增大,妨碍了审计全覆盖的推进。

(二)大数据、云计算助推审计全覆盖要求更优质的人力资源

大数据、云计算在审计全覆盖中的应用需要大量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大数据“4V”特征之一的Value(价值密度低),基于大数据技术获取的审计相关数据呈现数量巨大、价值低的特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从数量极大的非结构化数据提炼出有用的审计数据。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然而,当前审计机关内部的人员更习惯于传统审计方式并不熟悉、甚至完全无法进行信息化审计工作。

(三)缺失相关法律法规

现行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没有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相关内容,这给二者在审计全覆盖中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阻碍。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全面、规范的法律法规,审计人员才有依法审计的基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才能在审计领域中顺利的运用和成长。从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储存审计信息,到运用云计算技术分析审计证据、得出相应审计结论,审计的每个流程及其包含的信息都要求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因此,大数据、云计算与审计全覆盖的相关法规急需完善。

三、運用大数据、云计算助推审计全覆盖的建议

(一)打造系统科学的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

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首先应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将审计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反应审计数据实时动态的大数据平台,为审计全覆盖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建立审计大数据平台的关键在于建立具备统一数据标准的数据中心,以此为基础才能让审计单位与被审单位基于同一数据传输、交换接口实现数据的即时采集、存储与共享。

(二)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审计队伍

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审计全覆盖离不开高水平的审计人才队伍。要增强审计人员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工作能力,首先,其自身要主动学习大数据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其次,审计部门要对现有审计人员开展相关能力的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大部分审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数据采集工具多维度进行查询分析。

(三)建立健全大数据、云计算相关审计法规体系

首先,要制订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全面的、科学的法律法规,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提供法律基础。其次,要出台国家层面的审计全覆盖具体细则。最后,地方审计机关可在不违背指导性规则的基础上,制定更切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保障审计全覆盖的顺利实施。

(四)完善审计数据安全机制

审计部门掌握大量被审单位的数据信息,如果政府审计部门数据平台发生信息泄露,不仅给相关部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会使政府审计部门的可信度和政府形象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数据平台的安全防控,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审计数据安全机制,对外要加大大数据平台中心的软硬件设施的安全投入,如设立内外网隔离及防火墙等,以防黑客及不法分子的入侵,同时对数据的传输、储存等进行加密;对内,则要首先建立完备的冗余、备份系统,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不丢失、不损毁;其次,设立严密的访问控制机制,防止无关的审计人员接触数据;最后,要加强有关审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同时在其明确个人保密责任与义务的基础上,增加对信息外泄的惩罚力度。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2]付忠伟,黄翠竹,张百平,马丽娟.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探析[J].审计研究,2015(03).

[3]靳思昌.论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J].财会月刊,2018(07).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大数据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