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父母

2019-09-24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9期
关键词:归属感爷爷奶奶同桌

母亲带大的孩子过度依赖爷爷奶奶

Q:女儿3岁时丈夫离世,之后6年,孩子只见过一次爷爷奶奶。今年暑假,孩子奶奶主动提出要见孙女,我就把她送过去了。原以为她会认生,发脾气,但她却很快融进那个家,动不动对他们提出买这买那的要求。这让我很意外,老人却觉得是我教的,让我赶紧把孩子接回家,女儿却不想回,我该怎么办?

A:孩子虽然没有爸爸,但她肯定知道自己还有爷爷奶奶等亲人。这种血脉的关系和人类天生的基本需求一样无法被替代。孩子本能地通过很快融入、提出自己的物质需要来印证这一点,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方面的无限渴求。

首先,是情感依赖的需求。人和动物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出生后对身边人会产生情感依赖。依赖的人越多、越稳定,孩子就感觉越安全。而孩子内心早期的安全感就像一口深井,需要身边这些人往井里源源不断地“输送爱”。能给孩子“输送爱”的人越多,他的情感就越饱满、越充盈,安全感就越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情感依赖的空缺。

其次,是归属感的需求。归属感是一种身份认同,比如“我是爸爸的好女儿”“我是妈妈的漂亮宝宝”“我是奶奶的乖孙女”等。角色越多的孩子,身份认同就越全面,被身边人需要的“归属感”就越足,性格发展就会越稳定。

最后,是被关注的需求。孩子不停地提出买这买那,是在通过物质的满足来确定自己是被关注、被认可甚至是被爱的。为什么是物质?这也和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通过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来表达爱有关。

所以,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发自本心,并无不当之处。妈妈需要反思的,是如何与爷爷奶奶沟通彼此的关系,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等问题。至于接不接回来,不需要征求孩子意见,而是妈妈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乐于助人的儿子被打击了

Q:12岁的儿子从小就乐于助人,去年,得知同桌的母亲得了重病,儿子捐了300元,比老师捐的还多。他还常给同桌买这买那。前不久,儿子意外发现同学用的是最新款手机,他家一点儿都不缺钱时,儿子不淡定了,觉得自己的爱心被利用了。我该怎么安慰他呢?

A:我的儿子自小人缘好,我们也属于热情的父母,于是小朋友都喜欢来我家玩,他也会去别人家。有一次,儿子却罕见地拒绝了好友的邀请。他的理由是:“他家规矩太多了,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玩儿的。”孩子的妈妈问起原因,我就照直说了。没想到对方丝毫没有解释或难为情,反而说:“他有这个感受是对的,这也正好让他知道,家和家是不一样的,每家规矩也不一样,他明白了这些,将来就会更适应了。”当时我很惊讶,因为若这事儿发生在我身上,我肯定会反思、解释甚至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感受。但很快,我就觉得这位妈妈说得很对。

孩子步入小学就是进入社会的开始。我们无需给孩子提供一个粉饰着爱心與温情的社会,更无需去刻意营造一个事事都能让他“顺利”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面对真实,他更能接近真实的“社会化”,从而学会将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所以,孩子此刻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在他非常适合的年龄接受一堂现实生活给予的“安全教育”,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效营养。父母在接纳孩子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同时,不妨和他一起来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爱心可否“一厢情愿”,是否需要有观察和判定,以后面对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做,甚至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心”,此刻适合他的“爱心”表达方式是什么?

这些问题若空口说,孩子不会有真切的体会,但此时借助他的亲身体会再沟通,却能让孩子铭记终生。

猜你喜欢

归属感爷爷奶奶同桌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换同桌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看望爷爷奶奶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同桌有病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羡慕我同桌
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