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与成长机制探索研究

2019-09-24冯永宁李力辛欣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全方位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冯永宁 李力 辛欣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建设现代化强国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必然发展。一方面,受办学条件影响,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倾向于精英教育,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集中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与第一课堂教育体系融合度较低。因此,以课堂教育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全方位的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健全高校双创教育的成长机制,对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全方位;课堂双创;成长机制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3+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8年度陕西省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及“多位一体”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XGQT2018YB4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辅导员研究专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国家开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意味着对高校育人体系及学生个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为“双创教育”)是我国高校培养建设现代化强国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必然发展,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具有开创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于学生个人角度,双创教育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校受办学条件影响,在双创实践探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各异,双创教育易成为精英教育模式,缺少对全体学生的普适性;另一方面,双创教育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而对于这一问题,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号召,高等院校双创教育应逐渐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迈进。这也意味着高校双创教育要注重以课堂教育为载体,构建全方位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健全高校双创教育的成长机制。

一、高校双创教育现状

(一)国外双创教育现状

国外“双创教育”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并于1974年将《New Venture Creation》纳入教学课程体系,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创业教材,书中主要集中于通过创业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随后各国也相继开展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双创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学者普遍认同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其中,Mullan和Long提出了将专业课、基础课、创业实践以及创业意识四种资源引导的创业教学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需求,创业教育也发展为精英化教育模式,如MTO(Management of Technology)教育,每年仅向社会提供1.2万名人才,并未普及一般学生。当然,这与创业主题教育有关,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进行创业,更多的学生需要的是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的培养。

(二)国内双创教育经验实践

我国双创教育起步比较晚,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多在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后出台,为创新创业的萌芽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各地高校也展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背景下,短期内便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就業形势的严峻,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反映出高速发展下的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被异化为精英教育,缺乏对全体学生的普适性,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双创教育主要存在于第二课堂,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和完善,更需要创新现有的教育生态体系,健全针对于全体学生的双创教育成长机制。

二、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

(一)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专业作为学生踏入社会的立业之本、谋业之基,对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同身上的烙印。而双创教育重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是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极具优势的附加值,也被认为是一种“生成性教育”。传统的高校创新创业体系,主要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建设。但在这些创新创业活动中,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参赛作品多脱离专业知识,并没有发挥出专业优势,创新性不足。其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锻炼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亦会思考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期许,甚至有少数学生会将之付诸创业行动实践当中。在专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双创教育是先决条件。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故只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即把创新创教育的思想理念渗透在专业教育中才能取得“1+1>2”的成效。

同时,将双创教育植入到专业教育中,更是将双创教育中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深深融入专业教育中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专业与市场对接的天然优势。为此,高校在进行双创教育的成长机制建设中应立足于行业和专业发展,以专业教育为载体构建基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并将双创理念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创新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而实现双创教育的常态化。此外,双创教育还引领着专业教育的革新方向,促使学生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专业,不断提升其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

(二)深化课程体制改革

课程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径,是将双创教育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迈进的核心。结合双创教育实际,深化课程改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主题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自主选择经济、企业管理等相关通用知识,并ERP模拟沙盘推演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二是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将双创教育中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深深植入专业课程中,在专业教学中教授学生行业新技术、新方向,开设具有发散思维的专业课程,亦或将教师的科研项目等转化成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三是打破专业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设置跨专业课程,构建多专业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课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者,深化课程体制改革的关键还在于加强双创教育导师的队伍建设。对此,双创教育导师要具有创新意识与精神,关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优秀者能以相关技术或技能参与到区域行业、企业的实践,并且能在双创教学中介绍行业发展的动态,善于用行业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此作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鼓励双创教育导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支持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甚至让成果项目走入课堂,鼓励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以行业及企业的技术需求为着力点展开相应的产学研合作。

(三)构建校企协同双创育人体系

双创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在于创新创业理念的灌输,具有一定的实践属性。因而,双创教育更需要搭建校企协同的双创教育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创教育平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改善高校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及创新创业典型人才担任双创教育课程的教师,将创业最新的政策、专业发展前沿信息、专业成果及自身的创业经历融入教学中,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源。校企协同双创育人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创新要素与企业创业主体资源上的优势,能够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一方面对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赢得社会及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成长机制,促进双创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

(四)健全双创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体系是高校育人模式的风向标,是落实双创教育的关键点。传统的考核体系仍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考核重点还放在理论知识的背诵,缺乏足够的知识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难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对待。为了更好的将双创教育融入到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改革并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新的考核体系要突出创新创业理念,健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方式要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此外,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更倾向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任课老师对学生做出评价外,还可采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以及专家评价等模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学生表现,以考核结果为导向,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双创教育,推动双创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小结:

双创教育是二十一世纪高校培养建设现代化强国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关键途径。以课堂教育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迈进,构建全方位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健全高校双创教育的成长机制,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07):1-6.

[2]曹大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的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116-120.

[3]刘敏,肖秋生,冯国营.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基于山东农业大学的调研[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77-78.

[4]吴春玉,张茹岑,孙伟男.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开展MOT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8-10.

[5]周小丰.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6]包忠明,张静.刍议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高教论坛,2018(06):94-97.

作者简介:

冯永宁(1986.6-),男,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全方位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