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检测机构质量成本控制简析

2019-09-24金珂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分析

金珂

摘  要: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是检测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从A检测机构质量成本构成出发,通过对质量成本费用的统计分析,查找质量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对症下药,提出进一步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升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益和影响力,同时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检测机构;质量成本控制;分析

质量作为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检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成为检测机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引入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管理,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找到提升检测服务质量并控制质量成本的最优途径势在必行。

一、传统质量成本定义和基本分类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质量成本按照内容划分为四类:

(一)预防成本是用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产品低于质量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措施费用;(二)鉴定成本是用于试验和检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支付的费用;(三)内部故障成本指企业生产的半成品和产成品在出厂前因质量缺陷发生的损失和修复费用;(四)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A检测机构质量成本构成及分析

根据质量成本分类的理论,基于A机构检验检测业务特点,将质量成本和相关活动和费用做了如下映射关系(表1):

上表所示的质量成本统计结果中A机构总质量成本占检测收入的比例为7.93%,内、外部损失成本较大,占质量成本总额的53.58%。进一步分析质量成本各组成中费用较高的环节:预防成本中,质量管理和培训的费用较高,主要为质控部门人员工资;鉴定成本中工序检验费占比较大,主要因为检测复核的频次较高,所带来的物料消耗和人员成本较大;内部损失成本中停工损失和产品损失较大,停工损失主要是由于检测机构接受外部质量飞行检查时要求停工整改,产品损失主要是由于试剂耗材未进行严格的验证试验,导致检测结果受影响而进行重新修正检测所带来的损失;外部损失成本中退货损失较大,主要是客户在获取检测报告后对检测流程提出质疑,经过A机构自检溯源,发现检测过程中某些环节未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受损所带来的损失。

因质量成本理论在服务业应用实践时间较短,检测机构缺乏权威的质量成本比例数据进行参考比对。考虑到质量成本的优化与客户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采取对A机构检测业务按照不同客户进行分类,分别对各类客户业务的质量成本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找寻和定位A 机构质量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本文将A 机构检测经营性业务分为战略客户业务,中小型、散户客户业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各业务质量成本如下(表3):

通过上表各业务质量成本占比可以看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和战略客户的内部损失成本都较高,占各自质量成本总额的40.17%和44.21%,外部损失成本集中发生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业务上。政府部门和战略客户都具有比较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服务质量监管,因此A检测机构因外部监管造成的内部损失成本较大;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业务中的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是政府在依据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进行行政处罚时,被处罚对象对检测报告有效性质疑所带来的损失。从经济角度看,这两类业务的大量资源被投放到了弥补检测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业务的利润影响较大。

三、建议及改进措施

A机构可加强主动谋划,把握质量控制重点,击破上述分析中质量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结合质量成本管理理论,具体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

(一)做好质量计划的顶层设计,关注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A检测机构的大部分质量成本用于事后控制上,事前控制重视程度不高。如内、外部损失成本较高,预防成本中质量计划工作不深入,缺乏前瞻性的规划等。A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梳理检测工作流程,确认质量控制内容和目标,增強质量策划的全面性,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

2.强化岗位质量管理职责,减少各环节业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完善岗位分工,建立岗位质量成本负责制,使每个岗位职工能够明确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3.做好配套绩效考核,形成质量成本控制的有力抓手。建立操作性较强的质量绩效考核指标,并配以公正的奖惩措施,定期进行考核,提升职工标准化开展检测业务的自觉性。

(二)把握质量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上述的统计分析表明A检测机构很大部分的内、外部损失来源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和战略客户业务,为此A机构可对以下几方面实施重点控制:

1.加强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调研分析,提升检测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将重点客户的质量管理要求嵌入本机构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中,减少因外部监督带来的内外部损失成本。

2.加强采购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提高检测过程的经济性。加大预防成本中供应商评价费和鉴定成本中采购检验费的投入,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做好供应商质量考评,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提高检测试剂耗材采购的质量水平,对采购的试剂耗材进行充分验证,降低检测复核的频次,将质量问题影响缩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检测机构的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该树立科学的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式,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切实降低机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齐丽莹.D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控制体系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巩敏.某部系列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3]邹艳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探讨.财会学习[J].2018(12):104-106

作者简介:

金  珂(1985-),女,江苏南京人,汉族,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会计、成本控制等。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