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中市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

2019-09-23杨三维罗建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晋中市总产值

高 洋,杨三维,罗建军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技术进步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美国的索洛教授在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奖以来,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经济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进入90 年代更是把定量评价技术进步的贡献作为考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006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中,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评价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1-2]。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定量评价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反映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潜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国际间、地区间比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以及对其所受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并对农业科技政策做出相应调整[3-7]。

本研究在阐述农业科技进步测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山西省晋中市的农业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旨在对晋中市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 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晋中市统计年鉴》和《山西省统计年鉴》。本研究根据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函数中的变量选择作了适当的调整,由于晋中市的原始数据只能提供到2013 年,所以样本估计年份区间确定为2000—2013 年,“十二五”部分只采用3 a 的数据,其中,农业总产值和物质消耗均采用2000 年不变价计算。用于模型计算的变量为农业总产值、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耕地面积。其中,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产值)来源于《晋中统计年鉴》和《山西省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全部统一换算为2000 年不变价的农业总产值;农业物质费用根据《晋中市统计年鉴》和《山西省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与“农业总产值(2000 年不变价)”相乘,换算成2000 年不变价的各年份农业物质消耗(费用);农业劳动力,为当年年末的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量;总耕地面积,由于农村土地撂荒的普遍性,采用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代替耕地面积。4 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晋中市农业总产值、物质消耗、劳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情况

1.2 测算方法

目前,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理论和方法,是一个学术上还在继续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法(索洛余值法)作为测算模型。索洛余值法,又称索洛残差法,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来的,其基本思路是先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再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统计的实际,根据总投入等于总产出的前提,因变量为农业总产值,自变量为时间(代表技术变化)、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耕地面积,构建测算公式。

Yt=A×eλ×αKt×βLt×γMt(λ >0,0 ≤α,β,γ≤1) (1)

其中,Yt是农业总产值,Kt、Lt、Mt分别为与Yt相对应的投入要素,即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A 为常数项,t 为时间变量。α、β、γ分别是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的投入产出弹性,λ 为科技进步率。

对式(1)两边取对数可转化为如下形式。

lnYt=αlnKt+βlnLt+γlnMt+λ+lnA (2)

两边对t 求导,进而可以得到下式。

λ=Y-(αK+βL+γM)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E(A)=(Y-αK-βLγM)/Y (4)

农业物质费用贡献率:E(K)=αK/Y (5)

劳动力贡献率:E(L)=βL/Y (6)

耕地面积贡献率:E(M)=γM/Y (7)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8)

式中,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通常叫作科技进步率。农业科技进步率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差。

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 (9)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10)

各种投入的产出弹性利用柯布- 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测算。在计算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物质费用、劳动力数量和耕地面积的产出弹性分别取值为0.55,0.20 和0.25,因此,对晋中市的相关数据也按固定弹性测算。首先假定耕地的产出弹性与全国相同,均为γ=0.25,仅调整物质费用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α 和β。同时假定α+β+γ=1,由于γ=0.25 不变,因而有α+β=0.75。

弹性调整公式如下。

αi=α×ln(e-1+(K0/L0+Kt/Lt)÷(K0i/L0i+Kti/Lti)) (11)

式中,γ 为全市农业物质费用弹性;αi为所属县农业物质费用弹性;e 为2.718 3,K0、L0和Kt、Lt分别是全市基期年和计算年的农业物质费用和农业劳动力数量;K0i、L0i和Kti、Lti分别是市、县基期年和计算年的农业物质费用和农业劳动力数量。根据计算,晋中市农业物质费用弹性为0.50,因而农业劳动力弹性为0.25。

2 结果与分析

2001—2013 年晋中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划分为3 个时间段:2001—2005 年(“十五”)、2006—2010 年(“十一五”)和2011—2013 年(“十二五”),将各时间段处理后的投人和产出数据代人回归方程,估计出3 个时间段农业总产值、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的年均增长率,再结合弹性系数,计算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各时间段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及贡献率(表2)。

表2 晋中农业投入产出年均增长率和年均科技进步贡献率 %

从表2 可以看出,晋中市“十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率为6.75%,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62%,农业物质费用贡献率较大,为43.96%,由于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逐渐下降,因此,二者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分别为-2.13%,-2.45%;“十一五”期间,晋中市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下降为6.14%和53.38%,而该时期由于物质费用逐年上升,且增长速度较快,其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上升为46.77%;“十二五”期间,物质费用贡献率为42.58%,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种植面积有所缩减,但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所回升,分别达到6.36%和56.17%,且农业劳动力明显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适宜用作长期趋势指标,而不宜作为短期指标来使用。这是因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滞后性、长期性和一定的周期性,它的作用大小与经济周期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科技的发展(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需要一个储备过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一个积累过程[8-12]。对于农业来说,随着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会出现波动。因此,在对本区域农业规划进行调整以及制定有关农业政策时应考虑这一规律,而不能仅根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出现的波动情况进行决策[13-15]。

3 结论与讨论

3.1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逐步上升

通过测算,晋中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及农业科技进步,其中,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在农业经济的增长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逐渐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3.38%上升到56.17%,农业物质费用投入的贡献有所下降。按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于60%为集约型增长结构”的划分,晋中市农业经济增长接近集约型的增长结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达到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贡献率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山西省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全省有2/3 的耕地为旱地,晋中市也是如此,干旱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旱作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较大

由晋中市的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分析可知,晋中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增长率在9.65%~10.76%,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占到42.58%~46.77%,总体上来看,晋中市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由物质投入推动,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十二五”期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晋中市逐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要延缓农业物质费用投入报酬递减的倾向,应加快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快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转变[15-17]。

3.3 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向正

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突出[18-19]。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外出劳动力有所回归。所以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均为负值(贡献率分别为-2.13%和-0.46%),到“十二五”期间,农业从业人员有所增加,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3.34%。

3.4 耕地面积的减少对农业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统计结果显示,晋中市自2000 年以来,农业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或保持恒定,变化不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种植面积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9%,0.14%和-0.94%,耕地面积的贡献率分别为-2.45%,0.30%和-2.09%。因此,晋中市今后的农业发展,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是关键,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晋中市总产值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
7月陕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由负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