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景观视角下的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探索

2019-09-22张立琼苏醒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

张立琼 苏醒

摘 要 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需要关注城市生命周期,结合城市发展定位与经济水平,分步骤进行有序升级,而最为重要的起点是保留城市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山水资源,预留城市发展空间。秀山县的规划之路可作为山水型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基于此,依托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称秀山县)十余年的规划设计实践,对比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和规划理念,以生态景观视角为出发点,探索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生态景观;重庆市秀山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5.023

1 公园城市理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府新区时明确指示:“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公园城市”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是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也对城市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建设新路径探索。其中,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市为平原型特大城市的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但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多方面原因,小城市在规划理念、建设实践等方面滞后于大、中型城市,致使其公园城市建设目前尚无实践范例。基于此,依托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县)十余年的规划设计实践,对比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和规划理念,从生态景观视角出发,探索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2 城市特色与城市转型

2.1 城市特色——书中边城,画里秀山

秀山县——沈从文笔下《边城》原型地,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边陲,处重庆、贵州、湖南三省交界,是渝东南重要门户。以“边城”为原型,可以概括出秀山的城市特色为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和形态美。

2.1.1 自然美

秀山县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城市依山而建,沿河而生,其格局如图1所示。自然山水格局是秀山最具价值的生态资源,体现出“山水城园”浑然一体的自然之美。

2.1.2 生活美

秀山县是中国花灯歌舞之乡,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库,素有“湘黔锁钥、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的美誉;秀山花灯、秀山民歌先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巴楚文明曾在这里循环往复,汇成源远流长的鲜明生活之美。

2.1.3 人情美

秀山县是多个民族屯居地,少数民族人口以土家族、苗族居多,三省交界之地形成特有的风土人情和边城文化,具有民风淳朴、乡情浓重的人情之美。正如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1.4 形态美

城市山水结构是形成城市空间的逻辑秩序,是构建城市整体格局的基础,也是城市空间系统生长的基础。秀山县城市规模适中,其城市山水结构体现出了一种人、城、境、业有机融合的和谐关系,在空间上呈现出了城市形态之美。

2.2 城市转型——从工业城市到旅游城市

秀山县是我国锰矿最为富集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锰都”。2009年以前,秀山县是“一锰独大”的工业城市;2010年以来,秀山县城市定位逐渐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旅游城市。

《秀山縣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重新确立了城市发展定位为:“渝东南重要门户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区域性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特色产业基地。”城市发展定位的转变为秀山县生态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3 秀山县十年规划之路

以城市转型为契机,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设计,见证和陪伴了秀山县的城市转型,持续十年指导秀山县绿色空间规划设计。以2018年公园城市的提出为节点,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009—2016年是秀山县规划实践探索阶段,2018年之后是公园城市理念践行阶段。

2009年,秀山县对梅江河进行整体规划布局,要求以滨河公园单点设计为契机,提出对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及其空间布局作出整体规划,加强滨河绿地各区段的连续性,塑造一个有代表性的整体滨河绿地景观意象。

2012年,秀山县梅江河沿线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七星公园等)是从梅江河整体发展的角度上设计公园,充分预留其未来延展空间,并明确各自的功能特点,突出特色,设计出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

2015年,秀山县梅江河绿道系统规划是在梅江河沿线公园绿地建设的基础上,对接旅游等相关专项规划,贯通沿线慢行道,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梅江河绿道系统。

2016年,秀山县凤凰山公园总体规划提出,将凤凰山公园打造为秀山的城市门户和生态绿心,并与梅江河滨河景观带共同体现“秀丽无边,山水恋城”的城市特色。

2018年,秀山县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规划是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通过生态廊道、绿道建设实现游憩休闲方式从传统点状公园到线状公园的转变,统筹城乡绿色空间。

2019年,秀山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以将建“公园”转变为建“泛公园社区”为整体思路,将公园打造为服务周边、辐射外围的新城绿心,成为未来县城功能提升的主要载体和空间。

3.1 实践探索阶段

3.1.1 2009年梅江河整体规划布局——河流整体保护规划

2009年,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接到梅江河沿线两个单独的绿地地块设计,其设计任务简单,也无明晰的上位规划。

梅江河作为秀山县的母亲河,全长138 km,流域面积2 890 km2,贯穿秀山城区,是秀山县的城市特征,是秀山县城市风貌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巨大。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建议统一规划后,再进行地块设计,而这一建议得到了秀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随后,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完成了梅江河整体规划布局建议,提出了要严控沿河绿地,塑造具有秀山城市特色的整体滨河绿地景观意象(如图2所示),并据此完成了两个公园地块设计,取得了良好反响。

2015年,在秀山县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的布局建议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城市最具价值的生态资源,预留了城市发展空间。

3.1.2 2015年梅江河绿道系统规划——沿河绿道系统规划

2015年,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接到梅江河沿岸绿道系统规划项目,设计范围为梅江河沿岸绿地共17万平方米,主要设计任务是在梅江河沿线现有公园绿地建设的基础上,对接秀山县旅游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游览道路,贯通沿线慢行道,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梅江河绿道系统。

在此前整体规划建议的基础上,本轮规划延续其整体规划思路,以“情深韵远,诗意梅江”为主题,以梅江河自然、文化景观为核心资源,以体现秀山地域文化特征为重点,强调对历史人文节点的保护和恢复,塑造能够表达秀山县独特地域文化的整体滨河廊道景观意象,使绿道系统成为彰显城市文化和实现城市生活理想的重要窗口。

3.1.3 2016年凤凰山公园总体规划——“公园+”设计理念

2016年,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对秀山县的另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本底——凤凰山进行了总体规划,将凤凰山公园定位为秀山的城市门户和生态绿心,与梅江河滨河景观带共同体现“秀丽无边,山水恋城”的城市特色。这一轮的规划中,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明确了“公园+”的设计理念,将凤凰山作为集文化展示、山水体验、度假养生、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进行整体打造。1)营造“公园+”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凤凰山生态涵养的功能,并将其纳入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保护城市“绿心”,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2)营造“公园+”丰富多元的游憩体验。充分结合生态资源,营造绿道休闲健身、生态林园游览、凤凰夜游等游憩场景,形成丰富多元的游憩体验。3)营造“公园+”互联共享的公共服务。结合公园及绿道体系,统筹布局集散广场等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性设施。

3.2 公园城市理念践行阶段

3.2.1 2018年秀山绿地系统规划——全域绿色空间规划

2018年秀山县绿地系统规划修编恰逢“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积极响应,探索全域绿色空间的规划思路。

3.2.1.1构筑三生共荣的绿色空间格局

强化秀山县“三山、一河、一环、成网”的绿色空间格局,保护生态本底,延续水系格局,奠定秀山县公园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基础。秀水县绿色空间资源分布如图3所示,具体的绿色空间格局规划如图4所示。

3.2.1.2构筑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网络

构建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秀山县的生态廊道网络规划示意图如图5所示。秀山县的生态廊道主要包括凤凰山、梅花岭等一级生态廊道、20条二级生态廊道和54条三级生态廊道,其中,凤凰山一级生态廊道的局部示意图见图6,梅江河二级生态廊道局部示意图见图7。

3.2.1.3构建“绿满秀城”的全域公园体系

秀水县的公园城市建设重点围绕凤凰山、龙塘坡、梅花岭区域实行生态修复,构建山水生态本底、郊野公园、城镇绿化网无缝衔接的全域公园体系,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秀山县的公园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共计3大类、9小类(见图8)。

3.2.2 2018年中央公园规划设计——“泛公园社区”设计理念

2018年,秀山县进行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央公园位于秀山县凤凰新城中心,在规划设计之初,项目组确定了将建“公园”转变为建“泛公园社区”的整体思路,将公园打造为服务周边、辐射外围的新城绿心,成为未来县城功能提升的主要载体和空间。

由于公园周边居住区密集,且其对城市开敞空间的需求较大,设计要考虑公园各出入口与城市的无缝衔接,将公园入口设计为城市景观节点,并联通周边各个绿点及绿道,打造新城“泛公园社区”。此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使用人群,按照“15分钟生活圈”理念布局公共游憩服务设施,满足市民多元化、特色化的游憩活动需求,进行符合地域特色的人性化设施设计。

4 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思考

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人城境业有机融合”的实践观,表1分析了其内涵特征与表现形式的对应关系。

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需要关注城市生命周期,并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和经济水平分步骤进行有序升级。以秀山县为例,秀山县从工业城市逐步转向绿色城市、旅游城市,而最为重要的起点是基于最初对梅江河的整体保护,影响了秀山未来城市的整体格局、空间形态、发展边界,甚至影响了秀山城市的转型。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公园城市的建设目标(表2)。

5 结语

小城市山水绿地与建设用地之间有更高的融合度,且城市规模较为适当,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也相对简单,在公园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中,更容易实现规划落地。而且,从秀水县公园城市建设来看,其前期的规划对后续的设计也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城市最具价值的生态山水资源,预留了城市发展空间,契合了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中将绿色空间作為城乡生态格局和规划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的核心理念。因此,秀山县的规划之路可作为山水型小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
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生态住宅景观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优良鸟类食源植物冬红Holmskioldia sanguinea的生态景观营造实践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探析
河道整治中生态及景观的护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