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耿公的故事记一位退休教师的高标准

2019-09-21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标准工作

莘县张鲁镇耿楼村一个整齐干净的小院内,月季花开得正艳。院内养花除草的耿公,76岁,中等身材、两鬓斑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教师。走进小院,屋门口悬挂的“师道楷模”匾额、堂屋里摆满的读书笔记和荣誉证书以及老人言语里的家国情怀、乡镇和村干部对他的感慨、邻里的热情……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位老先生,不简单。

从耿继申到耿公

“胸怀信仰、紧跟党走、心向太阳、效仿地球、公转标准、自转优秀。”这是耿公对自己的定位。

地球怎么效仿?如何才算是公转标准、自转优秀?答案,就在耿公身上。

1988年11月,45岁的耿楼村小学教师耿继申在工作23年后入了党。耿继申觉得从此“入党为公”,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索性把名字改为耿公,以此激励督促自己。

事实上,此前他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已经很高了。每天第一个到校,负责打上操铃,清扫厕所,从未间断。每年的大年三十,别人家都是阖家团圆,他吃完饺子,骑上自行车就走,去学校守夜。工作38年,每一年的除夕夜,他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任教第二年,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一万天工作求全勤,三十个除夕不离岗’的目标。如果确实因为有事耽误了课程,他一定会找时间把课补回来,但这样的情况极少。”耿公的学生、耿楼村党支部书记耿雷娜说起这些事,眼里泛着泪花。

除了其间有一两年去外村工作,耿公的教育生涯都是在本村。张鲁镇党委副书记黄启华说,村里30岁到近60岁的大多数人,都是耿公的学生,一点儿都不夸张。

这是一个对工作有着高标准,对自己有着严要求的老先生。所以,当他在聊城市解放思想大讨论中以一封长信的形式直抒胸臆,建言献策,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认可时,大家一点儿都不觉得意外。

从坚持学习到“一揽子”奉献计划

2003年,耿公退休了。紧跟党走的步伐,却一点儿也没有慢下来。

耿公说,自他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天坚持收看、收听国家和地方新闻。尤其退休后,每天坚持至少2小时读书、看报、摘抄经典段落、撰写心得体会。保证做到每卷每篇都有学习笔记,所写政治学习笔记达到150万字。

学习是一方面,奉献是另一方面。耿公以不断设立“一揽子”奉献计划等形式,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保持同步。

20世纪80年代,耿公每月有固定工资,老伴种着一亩多的责任田,按说日子还过得去,可成家另过的儿女们发现,父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问才知道,他俩私下实行了两个“家庭10年计划”。一是每年从自己基本工资里拿出20%捐给教育事业。二是利用10年时间,在交完公粮后,向国家无偿贡献小麦1000公斤。

香港回归那年,交公粮时,耿公特意多交出一倍。澳门回归那年,本来该交45元的农业税,他家交了190元。1998年,长江、嫩江发生洪涝灾害,他家捐出300元。另外,又花了200元买回新布与棉花,连夜赶制了两床新被子一并捐出。

2003年,耿公退休当年,又制订了一个“十年奉献计划”:每年义务劳动3个月,义务植树100棵,总收入的三成捐资助学。为扶贫备荒,他还多年坚持为国家粮食储备库捐粮,先后为国家粮食储备库捐小麦10000斤。此外,给贫困家庭的学生送去学费、医药费,把学生领到家里吃饭,等等,更不是稀罕事。

村里人都愿意看电影,但是一年也难得有电影放映队下乡。后来,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他就出钱请放映队,给大家放一场电影,想以此为其他孩子树立榜样。

2014年10月17日是首个“国家扶贫日”,他制订了脱贫攻坚“五年计划”——每年拿出2000元钱用于扶贫救助。

乡镇盖教学楼,耿公捐了1000元。村里修生产路,他主动拿出4000元。村里安装路灯没有钱,他出资10000元。三八妇女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他都捐款。除了该交的党费之外,他每年再交一笔特殊党费。汶川大地震那年,他骑车去民政部门,捐款1000元。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他又制订了一个“三年计划”——利用3年时间,向镇、村两级捐款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耿公说,几十年来,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捐过多少钱,帮助过多少人。对此,有人说耿公“憨”,但他不以为意,“自己是一名党员,就该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制订计划也是‘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捐就捐,能帮就帮”。

从一封信到一份情怀

今年3月27日,聊城市召开动员大会,在全市开展以“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耿公了解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激动。很快,他就以一封书信的方式提交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在这封信中,耿公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所思所得、所做所想,并提出了包括编写新中国成立后聊城名人录等多条“金点子”。

谈及这份建议,耿公说得很实在,“这么多年,我做的这些事情,以现在这样一份建议的形式展现,很多人可能以为我是要追名逐利。其实,我真正想要的是一个树立高标准的‘渠道’。现在全市上下都在努力争创一流,那么,什么样的才是一流?我觉得凡是党的中心工作,都能积极主动宣传,执行起来走在前面,这样做是对的;工作期间高标准要求自己,退休后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坚持学习、热情宣传、健康快乐、量力奉献,这样做是对的;对家人好、对孩子好、对亲邻好,为家乡和国家积极做贡献,这样做是对的”。

耿公说,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学好先进文化、坚定崇高信仰。在他看来,奋斗成功最幸福、使命完成最轻松、遵纪守法最自由、爱国利民最光荣。

“我不吸烟、不酗酒,有钱就捐点,有力所能及的事就干点,村里人有需要帮忙的就帮些。每一天,我都感觉自己仿佛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之中,过得很充实,很快乐!”耿公说,当一个人做了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后,那种内心的愉快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的。

耿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他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耿公也没有站在聚光灯下,不图名、不图利,他做的,就是每天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好自己。只是这个标准,他给自己定得比较高。只是这个坚持,他比普通人坚持得要久。

(聊城市委老干部局供稿)

猜你喜欢

高标准工作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盐湖区人大常委会 视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不工作,爽飞了?
TPP知识产权规则:高标准保护与中国的因应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