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一打磨匠洪家光 绝技创造奇迹

2019-09-21

北广人物 2019年36期
关键词:洪家滚轮航空

“80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防科技实力。它是影响发动机安全性能的关键承载部件,其中仅叶片就有近千片,一旦出现瑕疵,就会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很多人以为,精度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二十分之一的发动机叶片,一定是高科技机器打磨出来的,其实,它必须经过人工打磨才能使用。这项精密磨削技术以往只有欧美少数国家掌握,并对我国严格技术封锁。一线工人洪家光苦心钻研,突破技术封锁,并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打磨匠”!他说:“不要看低每一个职业,任何职业只要用心去做,做到极致,都能让你找到心中的钻石!”

拜全国劳模为师苦练“绝技”

洪家光于1978 年出生在沈阳,父亲常年重病,母亲靠清运垃圾养活全家。7 岁时的一天凌晨,洪家光在和妈妈一起清理垃圾时抱怨道:“妈,天天扫垃圾的生活太苦了!”母亲想了一下,笑着说:“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没准这垃圾堆中也有钻石呢,我们要学会在垃圾堆中找钻石!”因为年龄小,妈妈话中的含义洪家光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为了尽早挣钱养家,洪家光初中毕业后去读技术学校,1998 年,19 岁的洪家光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工作。第一天上班,洪家光走进有些神秘的厂房,穿越一道道安全防护门,心情激动不已。他本以为能在这里见到梦想中的飞机和发动机,可实际上,他的工作就是重复加工发动机上的零件。洪家光的心凉了半截,但回想起妈妈的话,他又暗暗告诉自己:要学会在垃圾堆中找钻石,要学会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车床加工时铁屑横飞,车下来的热铁屑飞到身上就是一个小点儿。可洪家光看到老师傅张凤义干活时总穿白汗衫,一天下来,白汗衫上一个污点也没有,忍不住好奇询问。张凤义说:“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东西掉进去,就是大灾难。”自那以后,洪家光每天擦拭车床3 遍,时时清理切削下来的碎屑,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养成了工作一丝不苟的习惯。

全国劳模孟宪新在中国航发界是“大国工匠”级的人物,尤其“高速切削内螺纹”技术,是他的拿手绝活,每分钟1200 转,且无须反转退刀。而洪家光加工这个零件只敢开到300转,否则生产出的零件就是废品。为了掌握更精深的技术,洪家光拜孟宪新为师。

小技工创奇迹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车工,但洪家光非常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一年下来,别人完成4000 个工时都有难度,洪家光能完成7000多个工时!车工的一项关键技术是磨车刀。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只要知道哪位师傅磨刀磨得好,洪家光就主动去请教,根据师傅们传授的技术反复练习打磨。

洪家光不仅潜心钻研磨刀技术,研究车工加工技术也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在实践中发现,加工超窄、超深螺纹每次车削线长达33米,刀具很快就会磨损。洪家光综合以往的直进法、阶梯法和扩槽法3 种进刀方法,反复试验,自创了全新的“左右阶梯进刀法”,降低磨损,填补了公司该类零件加工技术上的空白。洪家光所在的工装制造厂,每年负责加工的产品多达4000 多件,是公司生产产品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分厂之一。当时,金刚石滚轮加工技术只有老师傅刘永祥掌握。作为年轻工人,洪家光根本没有上手的机会,但他用心观察师傅的操作手法,边看边记录边思考。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叶片是影响发动机安全性能的关键承载部件。长期以来,外国用于加工叶片的“滚轮金刚石成型技术”对我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一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水平提升的瓶颈。突破被欧美公司封锁的技术难题迫在眉睫,2009 年,洪家光申请科技立项,立志加工出高精度的滚轮。到了2013 年,洪家光终于攻克了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课题,将滚轮精度从0.008 毫米提高到0.003 毫米,仅有头发丝(0.08 毫米)的1/27。经检测,洪家光做的金刚石滚轮,达到3.5 万次的磨削寿命,最精的尺寸可以做到两微米。如今,该技术已被成功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

成为“大国工匠”

洪家光说:“比起飞机的其他部件,发动机是最具挑战性的精密装备,是机械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厉不厉害,从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上就能够看出来。”很多人以为,高度精密的航空发动机,需要高科技机器的打磨,其实不然,发动机的叶片必须经过人工打磨才能使用。而洪家光的日常工作,就是打磨发动机叶片。

部分发动机的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为0.003 毫米,而现有数控机床的精度只能达到0.005 毫米。为此,洪家光在反复实验操作中,练出感知0.001 毫米粗糙度变化的本领。他发现,每次细微调整参数,切削面的颜色和亮度都有变化,产生的火花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为了找出最优的加工方式,他一次调整0.001 毫米,用眼睛看变化,记录下来,再调整。经过成百上千次试加工,他将遇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了数万字的笔记,整理出加工心得。

当时洪家光已是粗加工领域的技术能手,获得“辽宁工匠”的荣誉。得知精密磨削技术面临技术瓶颈,他主动申请研制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几年间,经过1500多次尝试,洪家光团队最终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以后的数控化制造和批量生产打下基础。

在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洪家光凭借研发“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 年4 月28 日,洪家光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站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20 年来,洪家光完成1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300 多个技术难题,经他之手打造的数千件产品无一瑕疵,他成为打磨飞机“心脏”的大国工匠、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猜你喜欢

洪家滚轮航空
洪家滩游记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滚轮滑雪运动多元价值与推广策略研究
1+1=150
滚轮移动式铸铁机改滚轮固定式铸铁机设计改造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光电传感器的新功能拓展——滚轮式光电测距原理演示仪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富有西方建筑魅力的济南洪家楼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