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紫印象 一半是酒,一半是茶

2019-09-21独家专访彭立昭康旭晶

北广人物 2019年36期
关键词:阿紫诗歌朗诵诗歌

□独家专访 本刊记者 彭立昭 文 康旭晶/摄

“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东方,有一个巨龙的民族;在东方,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在东方大写的方块字里,让我们和世界一起,读中国……读中国,你会越来越爱这片神奇的土地;读中国,你会越来越亲这里的每一寸山河;读中国,你会想起乳名一样的父老乡亲;读中国,你会发自肺腑地向着东方喊,我爱你,中国!”

2019 年9 月1 日,由北京广播电视报社主办,金马腾达(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为京城百姓献上“最爱读书的人”公益性读书栏目《最爱读书的人》朗诵会。活动现场,近百名读书爱好者和北广朗诵团成员在主持人席立娜的带动下,诵读诗人阿紫的作品《读中国》,共同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读中国》是对新中国70 年的礼赞!《读中国》也是送给孩子们新学期最好的礼物!

一袭紫红色衣衫的阿紫走进《最爱读书的人》读书会场,大家都惊讶于她的美。她眼眸温柔,一颦一笑间既有细腻深情,又飘逸而灵动。

“爱诗歌,读诗歌吧,生活会变得温暖,心中会更有爱的力量……”每每聊至创作,她总能将诗句一字不落脱口而出。诗歌永远是她的“心灵港湾”。

作为诗人、词作家,阿紫的头衔和荣誉很多——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侨联、北京妇联文化项目“我为母亲写首诗”发起人,荣获2016 中国诵读文学贡献奖……

践行诗歌诵读公益事业多年,阿紫曾带着诗歌走进不同的人群,始终铭记诗歌初心,以爱为源,以温暖为生命力,用诗意传递中华文化的仁善之德、传诵诗歌文字的真善美。

她的诗里,拥着少年朦胧的爱

阿紫出生于丹顶鹤故乡黑龙江齐齐哈尔。吉祥、尊贵和长寿象征的仙鹤,栖息繁衍于她成长的乐园,赋予她诗意的“磁力”。孩童的好奇心、探知欲和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美最早、最真诚的血脉源头。

“北风吹着我的脸/把我的脸都冻僵了/但我突然看到天边的夕阳/就像妈妈燃起的火炉一样/路上便不再寒冷……”9 岁时,乖巧灵动的阿紫爱上了写诗,诗也教会了阿紫怎么热爱生活,也更细微地教会了她观察生活。

北方,常常是还未入冬,大片的雪花便如约飘至。下雪的前一个黄昏,常常是北风凛冽。下雪的前夜,阿紫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静听窗外寒风呼号,那风声像是有人吹着哨子在奔跑。她睁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仿佛要把世间万物的瞬息变幻都装进她的心里。而窗外那一抹夕阳,满世界的亮,就这样把她的诗心晃醒。

“我看到各种情景,心有所感,都会写下来。横着写觉得不过瘾,就竖着写。尽管当时觉得有点浪费日记本,但觉得这样子好看。日积月累,我的日记本也越来越多……”她说。笔自拿起,阿紫便从未放下。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灵感也如潮水袭来,猝不及防。阿紫偶尔听闻邻居姐姐的爱情故事,看到男方参军前赠与女生的定情的“红丝带”,看着邻家姐姐头发上每天系着的、跳动着的红丝带,几分羞赧中映衬着阳光,一切是如此美好,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那首《红丝带》——

“分别时你塞给我一条红丝带/告诉我山那边是岁月的海/我是一只颠簸的木船/缆是你手中的红丝带/于是在记忆的臂弯里/悄悄地拥着少年朦朦胧胧的爱/我在流失的日子里徘徊/在你的路上等待/默默地编起粗大地发辫/系上思念的/红丝带。”

那一年,阿紫14 岁。

阿紫的写诗天赋就这样显露出来。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她笔下最美的呈现,哪怕是后墙角第一棵发绿的新草、丁香花瓣上摇晃的露珠……一切都集灵性、风韵和情怀于一身。

考上大学后,阿紫和那时候很多爱好诗歌的文学青年一样,爱上了汪国真、席慕容、朱自清等名家作品,几乎“沉沦”于诗歌创作的长河里。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汪国真诗)她诵读着,往往会泪流满面。

阿紫的青春,诗意而浪漫。

不敢回头,诗歌带她“走天涯”

大学毕业后,阿紫走上工作岗位,只是觉得不要束缚自己心性便好。朝九晚五的生活里,每有业余时间和灵感,阿紫便寄情于写作,写诗歌也写散文。

2003 年,阿紫在网络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诗歌天地。她,如同一条鱼,热情地游向云端的诗歌彼岸。很快,她的诗歌作品在网络上风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时,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辗转找到阿紫,热情邀请她加入这家文化公司的创作团队,阿紫一下就动心了。为了心中诗歌的梦想,阿紫毅然辞去安稳的工作,告别家乡,孤身来到了北京。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在离别故土的火车上,阿紫写下了这首《和春天上路》:“当大红的灯笼/点燃茂盛的希望/饮一杯滚烫的烈酒/穿过北风和春天一起上路……放下你的疲惫和忧伤/去闻泛香的泥土/去听根脉/顶破坚冰的炸响/我要在最后的一场风雪后/跪在母亲的身旁/感谢薪火千年的恩情/感谢给予我血液的滋养/我要在今生的眺望中/膜拜远方/感动那炉火啊/燃成暖我一生的目光/我要向黑夜借一盏暴风雪的灯光/让恐惧/让路/让脚步/走得顽强/走得嘹亮。”吟诗中,她独自品咂着内心深处那一杯杯离乡的苦酒。

有人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初来北京,阿紫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尤其是想母亲那一挥再挥的手,想母亲手里那杯温热的水……

“一转身/把故乡锁进了门里/把自己隔在了天涯/不回头,我不敢回头/不回头,我不能回头/屋檐下/我苍老的母亲啊/您新的泪水/已经顺着旧的泪水/一层一层地打湿/打湿了/风雪中我远去的背影/还有出门前/您刚刚给我换上的新鞋袜。”(《故乡》第一首)

“长发/还是旧日的长发/只是偶尔在人前盘起/适应红墙内熙熙攘攘的繁华/还是不习惯晚上出门/还是不会说善意的假话/还是睡前看一段唐诗宋词/还是在夜里悄悄地想家/想家的时候/不敢让家入梦/我怕惊醒后真的相信/相信自己/人在天涯。”从此,诗歌带她远走天涯……

匍匐向诗,捧一掌炽热的心跳

阿紫来北京的第一年,最令她难忘的是“和春天上路——女诗人阿紫大型诗歌朗诵会”。那是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艺术家联盟策划下举办的,当时,1000 个新浪语音室同时转播,开辟了中国大型诗歌朗诵晚会的先河。自此阿紫把全部的自己“嫁”给了诗歌。

2008 年汶川地震,举国同悲。那一刻,阿紫写下了献给抗击地震灾难的人们的《重建家园》:“远方的你怎么样/深深地让我牵挂/ 我的父母我的孩子/ 你们啊不要害怕/ 伸出啊滚烫的手/ 爱能把灾难融化/ 我的兄弟我的姐妹/ 我们啊是一家/ 让我们走近你身边/ 用爱画一个同心圆/ 情温暖啊爱温暖/ 一起重建我们的家园……”。

很快,一场由原创中国网、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艺术家联盟三方紧急发起的名为“网聚你我,共献爱心”中国互联网大型赈灾义演酝酿筹备。三天后,北京21 世纪剧院,这场赈灾义演上演。阿紫的《重建家园》给予了重建家园的人们温暖和力量。

阿紫多才多艺,她不仅能写诗歌,诵诗歌,还能歌唱。那时,有一场义演晚会在新浪、搜狐、腾讯等多家网站直播,阿紫和众多爱心人士用歌声为受难的同胞送上了关爱、勇气和力量。

中国侨联“亲情中华·文化讲堂”走进北川中学,阿紫作为“文化讲堂”第一期邀请嘉宾,来到北川。在“阿紫诗歌朗诵会”中,多名艺术家倾情演绎了阿紫的《和春天上路》《中国力量》《我的祖国》《母亲》等经典作品;1000 多名学生集体朗诵阿紫原创《中国少年》:“我们出生在中国的大地/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儿郎/我们的母亲是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我们的父亲是奔腾不息的长江/我们是东方初升的朝阳/我们是国家未来的脊梁……”在一首首明媚而温暖的诗歌中,孩子们拥抱阳光,拥抱生的希望,更拥抱感恩之心。

这些年来,阿紫的创作步伐从未停下,她为红十字会创作爱心歌曲;为云南白内障的患者朗诵诗歌;为大中小学生讲诗歌中的古朴与深情。阿紫走进部队,走进社区,走出国门……

2016 年3 月,“生命——阿紫诗歌进澳洲”诗歌朗诵活动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阿紫携团队为澳洲华人诵读诗歌《中华颂》《为你摇成落花》《回家过年》《与你相遇》,一首首乡音、一段段乡情,令台下观众无不动容。

在墨尔本之行的最后一首诵读诗,阿紫选择了《我的祖国》:“我是多么爱你/我的天空/虽然我的星星没有眼睛/我的夜晚风稠雨密/我仍会伸着裸露的手臂/捧一掌炽热的心跳/匍匐向你……”在场的华侨华人眼含泪光,起身鼓掌致意。此后,诗歌朗诵会,让众多的澳大利亚华人诗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截至目前,全国300 余个城市发起了“百城万人读中国”活动,用诗歌讲述中国故事,蓬勃中国力量。

如今,阿紫的足迹已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以行吟的方式传播正能量。据悉,阿紫举行了近400 场“公益诗歌朗诵会”,是国内举办诗歌专场最多的诗人。

“酒”化为“茶”,浓烈得令人心碎

阿紫的诗歌散文里,既有“酒”的一面,也有“茶”的一面。

“酒”的一面,让她的诗歌情感浓郁、节奏紧凑、气势奔放,勇于直面时代和人心的真相。比如她创作的《生如胡杨》——“我在佛前许下宏愿/等你三千年/我独守苦寒/孤寂天涯/迎朝阳送晚霞/三千年的守候/只为你到来的刹那……朋友/让我们穿越亘古的洪荒/穿越钢筋水泥筑就的屏障/脱去红尘华美的衣裳一起去大漠/去跪拜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做人——生如胡杨——千年不死!死如胡杨——千年不倒!倒如胡杨一—千年不朽!”

胡杨树,就像一位身披盔甲的勇士,昂首挺立于大漠之中,用顽强的精神,成就不朽的传说。阿紫笔下的胡杨树,不但给予人视觉的美感,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导引。她的情感密集,有如机关枪发射,洒脱、豪放。

阿紫的《读中国》,节奏是多么的明快,在调动大量历史意象的同时,时时观照现实,勾勒出了一个既历史底蕴深厚,又热情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感恩、思念、奋斗、奉献,全新的中国呼唤着海内外的人们不断叩访,书写出更为美好的祖国形象。

“茶”的一面,则让她的诗歌通幽入微,那种或温暖或悲凉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情感缓缓流转,逐层展开,能渗透到读者的骨血里去,唤起一种深切的共鸣。

比如,她创作的《英雄母亲邓玉芬》:“我是在您去世的四十年多年后/在一幅老照片里认识您的/那年当日寇的铁蹄踏进中国/您坚定的将相濡以沫的丈夫送上抗日的战场/将五个英武的儿郎送上抗日的战场……在那个年代/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不寻常/它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牺牲/意味着亲人再也不能推开家门……”

阿紫以细腻到尖锐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平凡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母亲的传奇,向伟大的母爱致敬。

阿紫状态最好的时候,能将“酒”与“茶”调和于一体,创造出既冷酷又温暖,既尖锐又柔软的文字。比如她的散文诗《梦里梦外是江南》:“走进江南,就走进了小巷深处古老的故事里。轻轻地挥动衣袖,在斑驳的时光中,一遍遍,一遍遍地触摸清绿的石板和清幽的叹息。在清香的柔情中,在花开最美的季节里,等待一个久违的声音,再次在红尘中的相遇……”她以笺为舟,执笔做桨,等一场烟雨迷蒙,轻摇船楫,待一次烟花三月,独下江南……江南的一砖一瓦里,都有诗人的足迹,一草一木间,都写有流传千年的诗行。

好一句“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恰似那“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温柔。还有那小桥流水流不尽的思念,河岸杨柳依依数不清的明媚,春风化雨丝丝入扣的恬然,和一袭素衣衣袂飘飘的潇洒,人便沉醉于这满园的春色里。“似梦如幻,似诗如画,美不胜收。”

“酒”化为“茶”,温和而柔软,却又浓烈得令人心碎……境界已至此,阿紫将必有更大造化。

猜你喜欢

阿紫诗歌朗诵诗歌
石头比美
黑熊奶奶的老花镜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运斤成风
郢书燕说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韩诗人诗歌朗诵会
北京举办第二届诗歌朗诵大赛决赛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