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记忆,记忆是会骗人的

2019-09-19娟子

大众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谷仓被试者诱饵

娟子

都说鱼类只有短短7秒的记忆,比起它们,我们人类可幸运多了。我们不仅可以记起自己许多年前第一次走进小学校园的场景(回溯记忆),还可以记得要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点第二天吃的早饭(前瞻记忆)。

有了记忆,我们才能应对当前环境带来的诸多挑战;有了记忆,才有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个性与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殊不知,对于我们如此重要的记忆系统也会出错,偷偷地给我们使了个障眼法呢。在记忆的研究领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错误记忆,它是指人们错误地回忆起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回忆的内容与现实并不相符的现象。

被试错误地回忆或再认出体现了与呈现刺激具有语义关系/知觉特征上关联性的未呈现刺激的现象。

DRM范式是研究关联性错误记忆最常用的实验范式。在这个实验范式中,被试在学习阶段被要求识记一系列语义相关的单词,如床铺、做梦、打盹、疲倦、夜晚、睡醒、休息,并且这些单词的语义均指向一个关键诱饵单词:睡觉,但是这个关键诱饵在学习阶段并未呈现过;结果发现,在之后的回忆或者再认测验阶段,被试报告关键诱饵呈现过的概率非常之高, 甚至达到了对学习过单词的击中概率水平。

这可以说是非常神奇了。要知道这可是被试完全自主产生的错误记忆,被试居然报告出自己压根都没见过的东东!当然,除了自主产生,被试也可以在外界诱导的作用下产生错误记忆,比如误导信息效应。

接触误导性信息后,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心理现象。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先让被试观看一段视频——由于汽车超速而发生车祸,致五车追尾,然后实验组会就这段视频向两个小组分别提问,A组会被提问一些包含错误假设的问题,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经过谷仓的时候车速有多快?”而B组则被提问“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车速有多快?”这时,你们一定已经发现,“谷仓”这个被实验组加入到提问中的客体。

结果发现,相比B组,A组的被试Z者更多地报告在视频中看到过谷仓,这就是被错误诱导下产生的虚假记忆。

通过想象能提高一个人确信某一未发生事件发生过的程度。

首先提供给被试者一份列有多项童年时期的事件清单,要求被试者判断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每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间隔两周后,被试者想象清单中某些事件发生的情景。最后,被试再次填写事件清单,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想象后,被試者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定显著提升,这就是想象膨胀。此刻,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那些我们自以为曾经影响我们一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到底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期望中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的自传体记忆——这种特殊的情境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到底掺杂着多少虚假的成分?

人们将自己实际没有经历过的,只是根据已有经验推断出的事件记成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件。

有研究发现,当给被试呈现某一特定场景的图片,如儿童游戏室后,被试者会错误的回忆起该场景中未被呈现,但属于场景中典型物品的玩具。另一项研究发现,当被试阅读一段去餐厅吃饭的文本时,尽管文本中并未提及点菜这一步骤,已经对这一系列脚本了如指掌的被试者们会错误的回忆出点菜这一环节。

人们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人们加工外来信息的认知负荷,使人们很快地根据以往经验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另一方面它也使我们变得“过度自信”,还没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全面的考察,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说,你的记忆是会欺骗你的!(编辑/高纬时)

猜你喜欢

谷仓被试者诱饵
险恶之人
脑洞大开
德西效应
谷仓山
多看一眼都不行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枇杷落下一地黄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