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以文化人,注重情境创设

2019-09-19肖良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作文题命题劳动

肖良

高考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大型考试,为国选才育人,多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考的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一体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高考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高考命题工作紧紧抓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牛鼻子,依托《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坚持价值引领,注重精神浸润,突出品格锻造,全面弘扬主旋律,扎扎实实引导考生上好高中阶段最后一堂成人课。仔细研究高考真题尤其是全国Ⅰ卷近三年作文题,笔者发现2019年高考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思想教育明显

高考是国家考试,体现政治导向。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总要求,多方挖掘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文化基因,积极响应最高领导人关于劳动意义价值的有关论述,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等现象设题,突出以文化人,引导考生思考劳动意义,探寻劳动价值,发现劳动之美,传承劳动之魂。

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加强思想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不少学生和教师目光狭窄,追求功利,眼中只有分数,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体美劳等其它方面的培育。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书山题海,每天的学习疲惫不堪,学生缺乏劳动的时间和精力。更有一部分家长忽视劳动的重要性,要求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等等问题。全国Ⅰ卷作文题针对种种现实适时纠偏,抛出问题引导考生思考,鼓励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倡导从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实践。通过此题的命制希望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

青年人是国家希望、民族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批批青年勇于担当,接续奋斗,将劳动精神代代相传。虽然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正在和将要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人工智能是有边界的,人的情感的丰富性和劳动的创造性是机器无法代替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的价值和创造。建国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条件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尽管如此,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一直都没有变;热爱劳动,埋头苦干的精神亦需要代代传扬。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歌颂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美好没有过时,广大青年学生依然需要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参与劳动的好习惯,用埋头实干的精神接续努力,砥砺奋进。

二、注重情境设计,突出应用导向

近年来,在写作教学领域“交际语境写作”渐渐引起重视,这种以交流为目的,以读者为导向,以情境为基础的写作理论影响越来越大。全国Ⅰ卷作文题越来越注重情境设计,命题者通过创设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引导考生针对特定的对象,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任务,甚至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和思考,全面检测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

2015年以来,全国Ⅰ卷作文题注重情境设计的命题思路一脉相承。2015年作文题,考生需针对小陈举报老陈高速路上开车打手机事件,“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2017年作文题,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作文题,针对200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9年作文题,要求“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真实的任务情境,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导向应用实践。长期以来,高考作文没有走出虚假抒情的误区,为文造情,虛情假意泛滥。近年来高考命题这种情境导向是一种正常的回归,值得肯定。写作本质上是一种交流,让考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明确个人身份,增强对象意识,学会理性思考,开放包容交流,对未来成长发展好处多多。尤其是对象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因为只有心中有读者,才会考虑什么样的内容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只有心中有读者,才会考虑读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对意见不同声音;只有心中有读者,才会考虑怎么说才会产生更好的交流和传播效果等。这些在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都是考生需要认真思考的。

演讲稿是一种现场感极强的实用文体。考生需要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个中心,针对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尊重劳动、不愿意劳动等现象问题进行思考表达。情境限制需要特别考虑,演讲人是复兴中学学生,演讲对象是本校的同学,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态度诚恳有感染力,且需以平等交流的态度提出希望和建议,还需思考如何表达听众能听的更清楚,更容易理解接受等。

可以预见,高考作文题命制的这种指向生活的应用性导向,注重真实情境创设的命题取向还会持续。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学习生活中持守公民立场,积极理性思考,眼中心中有对象意识,重视语用实践,注重实用文体的训练,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三、注重思维品质,检测说理能力

思辨是议论文的基本品质,客观理性是说理的基本立场。

当前宏大主题类的作文题盛行,有教师就认为认真研读党中央的重要文件,领导人重要讲话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文章,上级领导怎么说我们跟着怎么说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生发辨析。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一方面,党中央和领导人的重要文章、讲话是党和政府多方调研,高瞻远瞩,试图在全国传递的一种声音,我们的确有必要认真研读学习揣摩,在实践中领会贯彻落实。但另一方面考生还是需要有一种思辨意识,在行文中努力展示自己高超的说理能力。考生需要在作文题材料提供的有限空间里努力体现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深刻性、层次性、批判性等,追求思维的客观全面和理性辩证。

基于此,笔者认为,命题者在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一些破绽,正好是考生展现思维品质的好机会,需要在行文中认真辨明,将说理引向深刻。

题目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作文题公布后,有研究者就认为命题者不够严谨,这是将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学习不是劳动吗?脑力劳动不算劳动吗?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难道让人类一直生活在山顶洞人时代?

不少研究者思考的这些问题,笔者相信命题者肯定也思考过。命题者这样设题就是要让广大考生不仅仅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还要思考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今天,我们需要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体力劳动,考生需要在作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考。这也正是命题者想要检测考生思维水平的一种方式。

笔者相信命题者的初衷只是针对社会上轻视劳动,不尊重劳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等现象而发,强调在21世纪的今天,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当下强调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仍有其价值意义。青年人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埋头苦干,接续奋斗。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劳动精神不可丢。况且各行各业劳动者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命题者呼唤人人尊重劳动,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崇尚劳动,人人参与劳动,让“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成为现实。

展现良好思维品质的好机会岂可轻易放过!

附录下水文一篇:

人工智能有界 劳动幸福在我

湖北十堰一中 肖 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复兴中学高三一班的×××,人工智能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家通过研究人类大脑的思考、学习和工作方式为未来生活描绘出一幅美好图景,让机器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并帮助人类执行任务、解决问题。似乎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只需要动动手指,甚至是眼睛眨动一下就能享受机器带来的便利。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有界,劳动幸福在我》。

人工智能是无数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科学家长期研究,协同攻关,智慧劳动的成果,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现在和将来的某一天正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环境。没有广大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智慧汗水就没有人工智能在当前的应用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明白,人工智能并不是無所不能,至少在当前来看是这样的。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和手臂等器官的延长而已,通过机器辅助人类工作,方便你我生活而已,终究无法代替人类。人工智能不能到达的地方恰恰是人类最核心最本质的存在,比如丰富的情感,创造性的劳动等等。

同学们,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让我们热爱劳动吧!

首先,劳动的过程充实有味。也许会腰酸背痛,也许会汗如雨下,也许会口干舌燥,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呀,付出才有收获。在劳动中还可以暂时忘掉压力,忘却烦恼,实现脑力的张弛有致休息。其次,劳动的结果丰盈美好。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开阔眼界,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收获幸福,提高生存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沟通交流人际和谐等。最后,劳动的人生壮美辉煌。亿万年前,劳动实现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转变,实现了巨大飞跃;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劳动让人收获财富创造价值,实现更加壮美的人生理想。

在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畅想着未来的智能生活,但我依然要呼吁:尽己所能,劳动造美!在校园,帮助同学做点事情;在家庭,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在社区,帮助大家做点好事;在社会,志愿服务发光发热……总之,你的点滴劳动将让社会世界更有光彩!

同学们,劳动光荣,劳动幸福。让你我携手共进,共同参与劳动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和谐!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