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显身手“过五关”,高考作文“斩六将”

2019-09-19朱光栋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演讲稿作文题劳动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面世以后,依旧如常,街谈巷议,有褒有贬,按我一说,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出得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真心好!作文题设有五个关口,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语文作文的各种特征,还具有较强的高考选拔功能。以下,我就拿此为例,跟大家谈谈在面对高考作文的时候,是如何过哪五关,是如何获得高分的?

一、主题关

对命题者而言,主题是顶层设计,而对答题者而言,主题则是写作方向,是写作深刻处。考生一定要高瞻远瞩,也只有大方向把握,才能有出色的文章出现。

1. 主題于考生素养。今年作文题命题立足“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作文题目虽然避开了“五四100周年”“国庆70周年”等热点,但又把内容聚焦在考生的日常生活中“劳动”这样一个熟悉的话题。这样,其主题还是很鲜明的,因为“德智体美劳”的“劳”是“劳动”的意思,而“劳动意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点之一,隶于“实践创新”要素之中,属于“社会参与”层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它与德智体美教育并行不悖,相补相成。今年的高考作文考查高中生“劳动意识”,直接聚焦于核心素养,凸显了立德树人。

2. 主题于品德修养。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功能,利用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劳动意识”的作文题是鲜明旗帜地体现出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的而言, 题目要求考生既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也要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材料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为总纲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存在偏差甚至错误认识的态度进行鲜明的对比,进而引导青年一代对劳动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从对比中得到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相信这样旗帜鲜明地体现新时代教育方针和理念的作文题目是今后作文备考的一个重大方向。

3. 主题于回归传统。热爱劳动,勤劳朴实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名句就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因此,热爱劳动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品质底色,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劳动的重要性,他曾经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曾经引用过。因此,今年的作文题,命题者是有意传播回归中华优秀传统,这点考生要知晓。

二、审题关

审题关是应试作文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因为考试要兼顾公平,作文就要在一条线上比个高低,于是高考作文就有了审题立意,因而,高考作文的命题设置审题关是很巧妙的,既不能难倒大部分人,又不能好像没有设置审题难度一样。而今年作文题的审题关的设置上是恰到好处的,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下,笔者结合今年的作文题探讨如何过好这个关卡。

1. 材料要审宏观架构

材料答题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可以分两层,以“可是”为标志划分前后两层,第二段为第三层。第一层有两句引言,命题者试图用此句告知,中华民族素来热爱劳动。综合来说,第一层是从正面阐述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也指出了这里的“劳动”并非是广义的劳动,而是狭义的“体力劳动”。

第二层的意思也不难概括,这三个“有的说”并非是对前面的评价,而是一种情况的列举,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劳动认识有偏差的现象列举,这三个认识的偏差有:第三层也就是第二段,只有一句话“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也就是说,整则材料你有哪些能揭示本质性的思考。

写作提示语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写作指令:写一篇演讲稿。在此,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复兴中学”这个埋伏,复兴中学,为何要起名“复兴中学”,二是写作内容的限制:倡议当代学生应该热爱劳动;矫正一些学生的错误劳动观念;给当代学生提出希望与建议,这个写作内容最好是一样不落地体现在考生的作文里。

综上所述,考生可以设置一个国旗下的讲话,阐述劳动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当时,理由是劳动从未在某代人或某个人那缺席过,劳动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潮流,劳动从未有过保鲜期;也可以提出当代的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的必经之路,还是人生历练和人生内容的丰富的重要砝码,文章从以前的劳动创造财富的单一看法进而提升到劳动不仅能创造财富,还可以丰富人生与生活,这样写会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还可以靠近家国情怀,写劳动是我们新时代学生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为我们青年学生正肩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子,不劳动,中国梦何以实现?不劳动,劳动的精神何以延续与传承?

考生都认为这样的题目容易写,但要写出深度和广度并不容易,有水平的文章需要多种思维的关联,例如古今勾联,正反比照,家国与我等等。

2. 材料要注意一些关键部位

关键部位一:名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和名言“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表面看,这里只是两句引言而已,但细心看,这里有乾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物质匮乏。”命题者试图通过此名言来阐述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明显地指出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出自《诗经·大雅·抑》。意思是“起早又睡晚,家里洒扫除尘垢。”命题者试图通过此名言来阐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明显指出热爱劳动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这两句名言一选自《左传》,二选自《诗经》,两句引言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包含着劳动的历史厚重与传统古朴。

关键部位二:列举同学的三类抱怨。一类抱怨的理由是学习为主,劳动为辅;二类抱怨的理由是劳动是低级的,应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三类抱怨的理由是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可以花钱给人替自己劳动。这三个认识偏差道出了现实生活的三组思考:一是学习和劳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二者有矛盾冲突不?二是IT时代,还需不需要我们参与劳动了?三是有钱雇人帮自己完成劳动,自己还需要劳动吗?这很明显,给出一些错误的观念予写作者去反驳,让演讲稿的写作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因为,于当今,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存在劳动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学业压力繁重,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加上当今错误思潮的冲击,有的青少年崇尚享乐安逸、渴望一夜暴富;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协作;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欠缺;有的消费超前、大手大脚、攀比享乐……甚至,有的高中形成了鄙视体力劳动者、随意浪费的错误观念……

关键部位三: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或许不少考生对“复兴中学”这四个字不敏感,认为就是命题者随便一取的名字。其实不,字面上永远没有多余的文字,为何不用“某中学”而用“复兴中学”呢?命题者是希望考生写作时能关注“时代与我”“国家前途命运与我”,也就是说,希望考生在写演讲稿时:明确劳动的意义希望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关键部位四: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应该是写作的目的,因此,在写演讲稿时,一定要明确此目的。你可以先立论后反驳,再顺势倡议;也可以把演讲稿的主题定为倡议,希望复兴中学的学子能身体力行热爱劳动,参加劳动,并由己及人,倡导劳动等等。

三、构思关

当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解开了神秘的面纱时,不出所料,今年的作文题对问题的反思会比较明显,对青年未来的意识看得比较重。考生要写准这题,非常容易,但要写高分就不容易了,因此,这道作文题,构思关就得过好了,作文高分自然不成问题。

1. 先立后驳。“立”与“驳”是一对带有思辨色彩的兄弟,假如我们文章的立意构思用到了这,文章会达到深刻,而事实上,本次的高考作文题如果用此构思,事半功倍。而我们通常听说的一种构思是“先破后立”,现在这里强调的却是“先立后驳”,为何这顺序会有如此的变化呢?原因是作文材料的安排,作文题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需要亮出演讲的主题,故需要先“立”。如果先“破”后“立”,会让人有一种莫明奇妙之感。演讲稿不是一直可以“立”吗?为何文章的构思又要使用“先立后驳”呢?原因在于作文材料重点提到现在中学生那“三不”,这是应该在演讲中接受反驳的,也是需要去驳倒的观点,这样的构思才能切合题目和达到深刻。例如2019广东省十大优秀作文的第一篇《点滴劳动,共筑盛世》一文里就是使用了此构思:

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广东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反观周围,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 引议联结。演讲,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说,201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的构思也可以遵循平时不少学生练的议论文结构——引议联结,在写作构思方面,可以将演讲稿加上“引议联结”,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2019广东省十大优秀作文的《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一文里就是使用了此构思:

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广东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和大家一样,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正如古语所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热爱劳动的传统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劳动,培养劳动自觉与热情。(引)

或许在有些同学心中,劳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操劳,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它似乎只有汗水与苦辛。更有甚者对劳动不屑一顾,或大力吹捧“坐享其成”的态度,或对劳动者的付出嗤之以鼻。但是,这样的认识正确吗?事实上,……(议)

我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背后的精神态度,在劳动中获得人生成长财富。议其实劳动与科技、学业从来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相反美美与共,意义非凡。袁隆平……(联)

……我们这代青年定能以扫一屋之小行,实现扫天下之大志,绘制新时代的蓝图!

同学们,“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路。”希望在无尽的前程中,我们都有劳动作伴!(结)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3. 并列式

并列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这篇演讲稿就需要层层论证,层层推进,用此构思写这篇高考作文能写出深刻,写到极致。而许多同学会问,演讲稿如何能构思为平时训练的并列式结构呢?以下列举2019广东省十大优秀作文的《劳则生欢,劳则生慧》来看看:

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广东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根本,是国家繁荣的基石。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劳则生欢,劳则生慧”,并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热爱劳动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

劳则生欢,劳动使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

劳则生慧,从劳动中我们可以汲取经验。……

然而,如今却出现许多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此处彼处,都应当是我们青年人劳动之处。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让劳动帮助你我心生快乐、闪耀智慧的光芒!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四、任务关

当下的新材料作文都是给材料给任务给写作要求的作文。这种作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任务,三是写作要求。要求考生在材料范围内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内容等来完成写作任务。材料对作文起很大的限制作用。材料是作文的内容范围,也是作文的含意范围。作文的内容、主题都不能离开材料。从这一点说是新材料作文,但是,它又增加了明确的任务。作文离开材料、任务都是不行的。不像过去的给材料的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标题、话题是主要的、核心的。所以,今年的作文题的任务关还是好过的,以下,就任务关作几点说明;

1. 内容指令。对任务范围的圈定,这是当今作文的一种有效的命题方式,因为这样既防止了套作,也是对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和品质”的考查。如2017年,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要有有机的联系。什么是有机的联系?搞不清楚就会丢分。材料还要求写作对象是外国青年。稍不注意,就可能写成外国人,而忘了人家要求是外国青年。2018年的作文材料要求自己的身份是“世纪宝宝”,写作对象是2035年18岁的青年,文章要装进时光瓶等。不看清要求而丢分就太可惜了。今年的作文题有两大内容指令:一是对“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原因并理解劳动的本质及价值。二是提出希望和建议。例如可以谈对“三不”的看法及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做辩证思考,如劳动并不妨碍学习反而能促进学习,劳动促使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科技能帮助人劳动但并不能取代人劳动等。

2. 作者指令。考生的身份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因此,演讲词的口吻应该复合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切忌老气横秋,谆谆告诫。面对材料指出的“三不”看法也不能置身之外,甚至居高临下,演讲词的口吻适合,应以己之身,评己之事。评述论证完毕,应结合“从我做起”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劳动建议,倡议同学们从力所能及的劳动做起,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等。

3. 读者指令。考生的听众是复兴中学的同学,尤其那些“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同学。所以,写作时,要跟那些“三不”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揭示本质,让其看清事物的本质,能言及考生个人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又能提出殷切的希望和具体可行的建议。还可以用呼吁的形式不斷呼吁这些学生,例如呼吁他们“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

4. 文体指令。文体指令也是一个任务之一,比如2015年,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这就提出了三项要求:书信体,写作对象,写信人。稍不注意,你就可能把写信人写成“×××”。今年的作文题表明了写法和规定了文体,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的行文中要注意对象意识和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意识。

五、文体关

近几年高考作文,很多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标记“文体自选”。所谓“文体”,是指《考试大纲》中提到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的应用文等文章体裁。“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而在2015年要求写信,2019年要求写演讲稿,按理,这也不是意外,因为高考《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见的应用文。”2015年和2019年规定的文体是应用文。除此之外,高考作文评分的基础等级第二条就是“符合文体要求”。也就是说,文体这一关,考生还是要认真地去过。

今年的作文题目要求“面向本校(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而且要“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广东高考阅卷语文科质检组副组长胡家俊说,2019年作文要求写演讲稿,考生对演讲稿的格式、针对性和现场感的理解还不足够。也就是说,很多考生的文体关是没有过好的,怎样才能把演讲稿文体关过好呢?

1. 格式要求。首先必须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顶格写称谓语(如: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一行空格写问候语(如:大家好),开头部分要有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可以说明自己演讲的题目是什么,结尾要有结尾语(如谢谢大家)。

2. 写作要求。在正文内容的写作中还要注意几点:①体现“复兴中学”这一校名,材料中既然特别提到了,在写作中最好要用到。②必须体现“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强调热爱劳动的重要性,呼吁必须从自己做起。③要提出希望和建议,也就是要具体提出建议希望同学们从哪些方面做起。④语言表达时要有文采和气势,可以大量使用反问、反复、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总之,写作时内容要体现出针对性,语气表达要体现出对象感,语言风格要体现出鼓动性。

3. 演讲稿的现场感要求。演讲是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信息交流。在本次高考作文中,不少考生往往只是演讲者自身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倾诉,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作文难以取得高分。我们写作时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演讲者的信息传导和听众的信息反馈对应和联系起来,运用设问、呼告、变称和换位等修辞方式与表述技巧,增强语言表达的交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演讲稿的现场感。例如2019年广东优秀作文片段:

大家好!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既是指引人们迈向幸福的光亮灯塔,亦是延续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但揆诸当下,“劳动无用论”却甚嚣尘上。因此,我希望借此次演讲,让同学们对劳动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劳动究竟是什么?也许你我都难以精准概括。但请大家环视四周:那堆砌整齐的一砖一瓦,是工人们的劳动;那干净整洁的一道一路,是清洁工的劳动;那骄傲成长的一草一木,是园丁们的劳动……甚至连我们写下的一笔一划,也是各自的劳动。你我都在以劳动丈量时间,用劳动编织生活,无需刻意找寻,在校园里随手定格,你都可目见汗水,劳动的汗水在熠熠发光。劳动,它就在你我身边。

要注意,因为是考场作文,它和平时我们撰写演讲稿还是有点区别,区别在考场作文对现场感的要求没有那么强烈,有就可以了,正如如上选段,考生除了标准运用好演讲稿的结构外,在写作中间也“安插”不少体现现场感的词语与句子,例如“我希望借此次演讲,让同学们对劳动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请大家环视四周”“你我”等等,整个段落注重与听众双向信息的交流,运用设问、呼告和换位等修辞方式与表述技巧,增强语言表达的交流性。

[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构思】

一、我们教学生练过演讲稿,演讲稿讲究开篇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于是我设计了开头的主题曲题目和小故事,一来想着能形象些,二来把演讲主题率先提出,三是引用材料,四是拉近距离,为打动听众与征服听众做准备。就这样,文章就写到了“不,劳动没有过时,劳动是一首咏唱不衰的流行曲!”

二、根据审题,我设计了演讲的主题,要倡导热爱劳动,就要让受众者明白“劳动从未在某代人或某个人那缺席过,劳动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潮流兴,劳动从未有过保鲜期。”文章就到了“试想”前。

三、阐释劳动的意义方能倡导劳动,于是有了“试想”那一段的论证。

四、不足之处:任务的完成不够到位,写作要求有“倡议大家“熱爱劳动,从我做起”,笔者一心想通过揭示本质来让演讲稿有着宣传、鼓动、教育的作用,全顾及了写作的对象,却轻视写作者,没能从写作主体去谈谈如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点,或许,这点也是我没能达到特等奖的真正原因!

劳动,永远的流行曲

朱光栋

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你们好!

你们留意过没有?劳动节和青年节总会紧紧相依,永远追随?因为这里有故事,故事里有主题曲,这主题曲的名字叫——《劳动,永远的流行曲》。

在演讲前,我想分享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昨天,我们复兴中学进行全校大清洁,当我爬上高处,准备把风扇拆洗,灰尘就簌簌而下,我的脸变成了“包公脸”,于是,笑声、同情声、打抱不平的声音,声声入耳。“都什么年代了,这些机械的劳动只适合机器人。”“我们怎么就不能像香港的学校一样,把劳动任务外包吗?”“都快高考了,这劳动可耽误我们的学习哩。”在很多同学的眼里,劳动是一首古老的歌。在此,我不禁想问,劳动真的过时了吗?

不,劳动没有过时,劳动是一首咏唱不衰的流行曲!

曾经,《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50年代的中国人敞亮歌喉,大步踏进油田区;60年代的中国人哼着这小调,扛着锄头,上山下乡了;70年带的中国人踏着这首熟悉的旋律,轰轰烈烈地投入改革开放,创业去。然而到了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身上,劳动就那么被人嫌弃吗?

不可否认,现如今,物质文明的充实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一些同学有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工明确,自己是做“大事”的人,像一些机械劳动应该交给社会最底层的人或者机器人去做……

我要说的是,如果您是这样想的,那就错误了。我要告诉大家:劳动从未在某代人或某个人那缺席过,劳动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潮流兴,劳动从未有过保鲜期。《帝王世纪》里记载,“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都要“御驾亲耕”。清雍正每年二月初二都会走出圆明园,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扶犁耕田。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待了7年,也劳动了7年,正因为其热爱了劳动,劳动锻炼了他一身硬朗骨子,劳动给养成了一身的好品德。

试想,劳动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还要提倡劳动?那是因为,千百年来,人类都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世界,创造财富,改善生活的。现代社会,我们青年学生正肩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子,不劳动,中国梦何以实现?不劳动,劳动的精神何以延续与传承?因此,唯有劳动,才有可能为我们的国家创造更大成就,唯有劳动,才有可能推动文明发展的巨轮。

同学们,阿道司·赫胥黎曾说过:“劳动者最美,但劳动者容易愚昧,容易被摆布,所以社会动力来自劳动者,而指引者则是知识分子 。劳动没有过时,劳动正当时!我倡议:让我们再一次一起歌唱《劳动最光荣》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演讲稿作文题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阳光住进我心里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热爱劳动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祖国在我心中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