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增加文章韵味的方法

2019-09-18夏应红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言形式

夏应红

摘 要:文章是通过语言形式和内容增加韵味的,是作者个性特点的自然表露。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材文章为实例,归纳总结了一些增加文章韵味的方法:叠加字词,丰人物景色之形;变换字词,增句子灵动之感;用拟声词,生真实情境之趣;化短调序,增表情达意之效;对称对照,造整齐抑扬之韵;独段反复,增文短意丰之味;刻画细节,构生动细腻之美;议论抒情,立明确高深之意。

关键词:文章韵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

有韵味的文章,耐人寻味。比如,作家老舍的作品语言带着“京味”,林语堂作品的语言闲适恬淡,曹文轩作品的语言细腻深情……文章的韵味,是作者个性特点的自然表露,也是作者以语言形式为载体反映其人生智慧。

一、叠加字词,丰人物景色之形

在写作中,描绘情景、形象时,如果能适时叠加字、词,可以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形象更加准确、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

如,《台阶》一文中“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通过使用叠词“坐坐”“细细”“沙沙”“痴痴”,生动地再现“我”的可爱。又如“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通过叠加或变化字词,凸显了父亲对台阶的珍爱之情。

二、变换字词,增句子灵动之感

在结构比较对称的排比式复句中,如果能将对称句中的相同词变换为意思相近的不同词,就会增加句子的灵动感。

如句子“学校义工服务志愿者们和社区居委会义工们也开始忙活起来,有的帮忙组织居民们自觉排队并派发排序号,有的帮忙拉直对联纸,有的帮忙摆放晾干写好的对联,并把一幅幅晾干的对联卷起来绑好,赠送给需要的居民”,如果将后两个“帮忙”一词,分别替换为意思相近的两个不同词语“助力”“协助”,语句读来就多了灵动之感。

三、用拟声词,生真实情境之趣

在文章的场景描写部分,如适当运用拟声词,会让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真实性和趣味性乍现。

如,《端午的鸭蛋》文中“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拟声词“吱”;《台阶》文中“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覺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的拟声词“蹦”“啪”的运用。

四、化短调序,增表情达意之效

不同的句式即使表达同一个意思,会有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合理运用这些句式表达的形式技巧,更有利于表情达意,读来也会觉得别具风味。

如,《安塞腰鼓》中的原文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这组排比、比喻句中,作者将喻体放在前面,且以短句的形式出现。笔者试着把句子改成常规表达形式: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把这两组句子对照就会发现,原文运用短句,语速较快,营造出一种激越的气氛;同时喻体放在前面,给人更深刻的具体形象感,感情强烈地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因此,化长句为短句,调整语序,可以增加氛围,强化表达的情感,突出句子意旨。

五、对称对照,造整齐抑扬之韵

在文章中适当采用对称的结构句式,对照性句子内容,读来会给人一种整齐、抑扬之美。

如,《散步》一文中的“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又如《安塞腰鼓》一文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六、独段反复,增文短意丰之味

独段,即独句成段。独句成段,字句简短,独立结构,突出醒目,易引起读者注意,收到突出强调的效果,再添之反复,这种突出强调之效就更甚,表达的意思就丰富起来。

如《王安忆自选集》中《小鲍庄》一文:“那两个人从太阳照眼的地方走来了。那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两个人一步一步走到了眼前,问道……”作者通过将“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反复,并独立成段,突出强调“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的画面对鲍仁文的心理冲击之大;进而突出鲍仁文对文学作家、记者的期待及此时看到可能是期待中的人物的内心的激动。

七、刻画细节,构生动细腻之美

一篇文章细腻生动,离不开细节的刻画。在细节刻画方面,笔者特别欣赏作家李森祥的文章《台阶》。该文的细节刻画随手可拈都是佳语。以此文为例,浅析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细节,增加文章韵味。

(一)运用景物烘托

如“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一段,通过“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作者细腻地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渴望,对筑一个高台阶的执着。

又如“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踏好的黄泥的色泽,烘托了父亲喜悦、对台阶期待的心情。

(二)运用描写手法

如“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作者通过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父亲对新台阶的喜爱、呵护,表现了父亲对台阶的珍爱。

又如,“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一句中,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写出父亲谦卑的个性特点。

(三)运用修辞手法

如“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一段除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添加拟声词、适当联想外,还适时地使用拟人修辞,作者细腻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挑水的情形,表现了父亲不服老、不服输、要强的形象特点。

八、议论抒情,立明确高深之意

在记叙文中,作者对最典型的事例、最动人之处、感情最激动之时、隐示全文的义旨等地方进行适当议论、抒情,表达个人的观点,抒发情感,启发人思考,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叙内容的意义,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中“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種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通过描写枯败的紫藤萝多年后又繁花绽放的情景,联想到人的遭遇,议论抒发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感受,歌颂了生命的顽强。

以上所列方法,往往需要在文章中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方法,打造语言形式和内容,可以让文章或富有情趣,或饱含情感,或充满内涵。当然,还有很多增加文章韵味的方法,比如,文章中使用方言词汇,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等等,在教学中,还需语文教师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创新。

猜你喜欢

语言形式
绘画色彩的形式语言
例谈形式视角下的中年级人物语言教学策略
大学校训文化探析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阅读课堂之本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咂出“语言形式”下的味儿
汉英思维差异新究:语言、表达和文化
抛开繁花锦簇,实实在在、完完整整解读语文文本
抓好起步教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