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9-09-18陈明珠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教学策略

陈明珠

摘 要:古诗词韵律优美、寓意深刻,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篇目,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也可以运用歌唱的形式,使诗歌形象得以丰满,使诗歌意境得以升华,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诗词教学。运用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诗词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9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全国所有学校义务教育起始阶段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学科将使用新版“部编版”教材。其中,语文学科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增加传统文化篇目。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小学课本12册共选优秀古诗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词教学也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虽然古诗词韵律优美、寓意深刻,但是其精炼含蓄,晦涩难懂的语言让很多学生谈“诗”色变。小学生理解能力尚浅,理解古诗词有一定的难度。而这样的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必然要知其然,用心去感知、去体会、去发现,方能品出其中之味。

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古诗词?这是语文教师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和诗以画,形象生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画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如果教师给时间学生,让学生把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画出来,一定会收获不少惊喜。他们会画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会画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会画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趣,在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白居易的《草》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它通俗浅显,却寓意深刻。诗人抓住野草的生长规律,给予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以热情的赞美。笔者在教学中用图画的形式巧妙地解释“离离”,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小草如何的“一岁一枯荣”,又如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的生长变化和顽强的生命力在画笔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又如在学习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教师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白纸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嫩绿的小树、翩翩起舞的黄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想象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活泼、天真的儿童。这是学生自己所画所得,理解记忆将更加深刻。学生如果仅仅凭借诗中的语言去体味,很难有深刻的感悟;如果教师直接把古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记住,但不一定能够形象地感知,更不用说记得牢固了。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理解古诗,学生能够记忆深刻。

二、和诗以歌,传承经典

《毛詩序》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由此可见,歌唱是诗歌意象的延伸。歌唱使诗歌形象得以丰满,使诗歌意境得以升华。诗是语言的艺术,歌唱是声音的艺术,二者结晶——诗词歌曲,从形式和内涵上获得了更高的艺术性,给人更多的愉悦和艺术陶冶。最近,央视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诗和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其实,在中国,“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十分悠久。《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大多是亦诗亦歌。不少专家认为,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是经典最合适的传承方式之一。

著名诗人闻一多曾指出:“诗歌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律是诗歌核心之一。笔者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然后和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来唱一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旋律演唱,对这首词的记忆就更深刻了,而配上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至此,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抱着一种“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而不再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苦差事。

三、和诗以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语文教学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诗词教学。李学斌的《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中关于游戏与教育也有这样一个生动的说明:同样一件事,对大人是“按部就班”的“洗澡”,而孩子则可以凭感觉,将之置换成“玩水”。“洗澡”是刻板而无趣的,“玩水”则趣味盎然、花样百出。课堂问答是司空见惯的教学形式,如果采用游戏问答的方式教学,寓教于乐,岂不是简单又实效?

李继东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辛弃疾描绘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种恬静闲适的村居生活,李老师设计了表演的游戏,引导学生猜猜他们的语言,学学他们的动作,尝试着演一演。于是,学生在词句当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角色,想语言、扮人物、做动作。在这一言一语的游戏中,学生仿佛就成了诗中的人物,他们体悟语言,感受词情。在不知不觉中,词中传递的美好的村居生活就深入学生的心田。

从学生对表演的热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喜爱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这样教授的诗词也有很多,如《小儿垂钓》《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寻隐者不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一切诗歌均诞生于游戏。”荷兰伟大的家赫伊津哈在其《人·游戏者》中说:“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功能。它在心灵的游戏场里展开,有它自己的世界,即心灵创造的世界。”用游戏的方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内词容,加快背诵的速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自编娱乐游戏。这些游戏中,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这里所谓的“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语言文字叙述事物的特征让人们去猜测的谜语,而是由诗文内容通过想象构建的简笔画面。构建这个画面自然离不开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他们依据诗意想象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同学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这叫“诗句接龙”;还有一种叫“我演你猜”的游戏。凡此种种,形式多样。这样,在入情入境的想象中,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学生达到理解诗歌、记忆诗歌的目的。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统的重任。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诗词的美,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瑞] 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李学斌.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教学策略
踏青古诗词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