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办学品质落实内涵发展

2019-09-17贾洪凯周如俊陆道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

贾洪凯 周如俊 陆道华

【关键词】职业学校;办学品质;内涵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4-0018-04

职业学校应该办成怎样的“高品质的教育”?我校的主张是:高品质的职业教育体现为教师幸福、踏实地工作,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师生能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校的实践和思考,谈一谈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品质。

一、学校内涵发展——树立高品质的教育思想

有品质的职业学校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哲学的内隐和外显来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用信仰凝聚学校发展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種力量自觉或不自觉地流淌在师生言行之中,融入并逐渐形成为学校的一种行动品质、一种精神追求。[1]

(一)体现为学校沉淀的管理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积淀、形成共识的管理哲学内容,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2]我校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勤行”文化育人:自强不息、敬业好学,眼勤、手勤、嘴勤、腿勤、脑勤,融入“严谨”“耐心”“踏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拼搏”等工匠精神的培养导向。学校引入企业的“8S”现场员工管理要素(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推行“五场”共融育人:以“寝场”培养情感人,以“餐场”培养文明人,以“学场”(教室)培养文化人,以“工场”(实训场所)培养技能人,以“岗场”(岗位现场)培养职业人。[3]

(二)体现为学校凝练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灵魂。我校一直秉承“三成”(成长、成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一体两翼”(以中职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开放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办学定位,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德技并修”“技以勤行”的育人原则,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特色办学、“双主体”协调育人,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努力将学校办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终身发展有基础的“现代化、特色化、规范化、信息化”中职校,推进省中职校领航计划“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目标的落实。

(三)体现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站位

办学的高品质是通过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发展得以体现的。随着智能化生产系统与行业、企业的高度融合,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胜任智能化、数字化岗位的职业能力,能够跨学科、跨专业、跨产业、跨领域的复合式技术技能型“智造人才”。[4]我校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细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内容,融入核心思维(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的思维)、核心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核心行为(家国情怀、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廉洁意识)、核心精神(中国精神、工匠精神),[5]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来。

二、教师内涵发展——突出高品质的专业引领

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品质和教育追求。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根本路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理念应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6]职业学校要着力从外力驱动和引发内需两个方面引领教师走上高品质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一)体现为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内因是事物产生变化的根据。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激活教师的内驱动力,激发他们将教书育人当作精神需求、幸福追求。学校应给予教师一是自飞的空间,体现为教师教学的自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同在),自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师人格同为),自律(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行为同律);二是自主的权限,体现为教师教育权利的自选,教育评价的自评,教育方式的自用(教育手段与诊断方式);三是自激的动力,体现为教师工作的愉悦与健康的心态投入同悦,教师工间休暇与各种跨界教育思想的同撞,教师学术沙龙与生活享受的同感;四是自研的激发,体现为教师反思与研究的同趣,钻研与写作的同怀,行动与体悟的同悟。[7]

(二)体现为学校培养的“外驱力”

外因是事物产生变化的条件。我校加强教师系统化、分层次培养,实施教师培养五大工程。一是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突出名师工作室共同体的个人自主发展、平台交流展示、团队共同提高。二是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突出名师引领、在职培训、出国进修、参加各类大赛等培养途径。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养培训资源库,使教师理论知识系统化、技能知识实践化、教育理念国际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四是校企岗位互换工程,实施校企教师、技术人员“岗位互换、双岗双责”“双向挂职、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五是全员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全员参与、同伴互助、网络教研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三、学生内涵发展——开展高品质的成长教育

职业学校的办学品质最终指向学生的内涵发展。培养出具有“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正常发展的智力与职业能力)、“能”(良好的“德技双馨”素养)、“善”(豁达和为善的道德修养)、“健”(健康和谐的身心)、“雅”(绅士淑女般的言行举止和正确的审美意识)的高品质学生,[8]是职业学校办学品质的最终显现。

(一)体现为学生培养的“品质素养”

成长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其形成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品格。我校从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出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开展“七个一”素质培养(一个求真向善的立人品质、一门娴熟精湛的立业技能、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种便于交流的外语常用语、一手规范工整的钢笔字、一套职业行为的社交礼仪、一项出类拔萃的个人特长),着力于学生的素质提升。

(二)体现为学校营造的“品质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校精神、活动、秩序的集中体现。我校构建了“三化”共融的育人环境,着重对学生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一是打造优秀的环境文化,实施校园文化“视觉化、落地化、上墙化、标识化”四项工程;二是打造渗透性的专业文化,着力于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三是打造德育性的活動文化,建构主题教育、社团建设、课程渗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五位一体”机制,有效开展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技能文化节三大专题活动,提高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能力。[9]

(三)体现为学校开设的“品质课程”

课程建设是职业学校品质提升的原动力。高品质的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一套高品质的课程体系。我校构建了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为导向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采取“公共基础性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个性化课程”的组合方式,推行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渗透式融合,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式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嵌入式融合,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衔接式融合,[10]突出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既指向国家课程的落实,凸显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指向个性化课程如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落实,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体现为学校推行的“品质课堂”

职业学校高品质教育的落实在课堂。当前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将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输转变为知识与技能的处理和转换。我校提倡“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努力实现技术与教学充分融合,寻找教与学互动、交互的最佳契合点,[11]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质。一是创建智慧校园,初步实现职业学校的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二是建造智慧教室,将其搭建成以互联网课程为中心的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库平台;三是构建智慧课堂,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进智慧实训,借助VR、AR等各类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智能化职业体验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其进.品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追求[N].江苏教育报,2018-10-17(3).

[2]史亮,邵志豪,解庆福.基于教育家办学的学校品质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2):53-56.

[3]周如俊.“8S”现场管理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文化”融合育人[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2015(11):41-45.

[4]周如俊.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转轨”策略: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J].职教论坛,2016(10):26-32.

[5]翁孝川.培养核心素养,职校生“以不变应万变”[N].中国教育报,2016-08-30(7).

[6]周如俊.“咖啡工间”之于教师管理[J].江西教育,2011(Z2):59.

[7]周如俊,董振.“六个对接”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2014(8):77-80.

[8]周如俊,陆道华,汪杰.“四化”融合 文化育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3(12):15-17.

[9]周如俊.素质教育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2014(3):69-74.

[10]张祺午.职业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J].职业技术教育,2017(2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
浅谈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职业学校班级柔性化管理模式初探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职业学校液压与气动教学探索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