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加持文物 唤醒沉睡历史

2019-09-17

科学导报 2019年54期
关键词:生命体单霁翔故宫

历史,从它成为历史的那一刻起,就是带着神秘色彩而来的。人们活在当下,却时时刻刻想翻阅历史,了解百年甚至千年前的世界。在众多阅读作品中,笔者对《康熙遗诏1722》颇有偏爱:此书作者大胆采用时空转换、人物穿越和魔幻手法,把古今两条重要线索交错编织得多姿多彩、跌宕起伏,造就了如梦如幻、神秘灵动的特殊意境。好似,读者是通过VR现代科技的力量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历史所真实发生的一切。

合起这本书的时候,笔者在想:倘若书中的科技力量加持在文物身上,真的让历史展现在人们眼前,那该有多好。毕竟,看再多的文字都不如历史切实在眼前那样来的畅快。单霁翔,他曾是故宫“看门人”,现接任故宫学院院长,书里的幻境让他“变古为今”。

养心殿内,西暖阁前,单霁翔“端坐”龙椅,召见大臣。

单霁翔:“我最近是不是胖了?”

大臣:“皇上,您是不重不威呀!”

这幕“君臣对奏”发生在故宫“发现·养心殿数字体验展”上。这套应用系统每个大臣可以“对答”500多句。在这里,人人都能“走”进数字化的養心殿,批阅奏章、密谈臣僚,或者带上虚拟现实头盔,御览殿内陈设,十分惬意。

除了场景以外,每件文物都是一个生命体,每每走进博物馆看到一件件展品,都在脑海里幻想它曾被谁使用过?若是酒器,谁曾在什么场合时用它觥筹交错?若是战器,那是谁曾用它挥刀斩杀?是败倒在血泊中,还是得胜回朝?

读者已不仅仅能满足于文字的描写与叙述,当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出现和日臻完善,就期望于有人可以把科技与文物结合起来,让这些生命体活起来。让历史的画面呈现在世人眼前,去揭开它谜一样的面纱。

为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前不久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为“科技+文物”融合发展指路搭桥。目前,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相关部门和地方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读者都能有机会“亲历历史”“唤醒历史”,传承与光大中国博大精深的厚重文化。

猜你喜欢

生命体单霁翔故宫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雪中故宫
总统也不能破坏规则
和单霁翔的四次“偶遇”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故宫
生命科学(三)
让生成的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