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问计 专家解惑

2019-09-17

科学导报 2019年54期
关键词:民居投影遗产

A虚拟影像与遗产保护

科学导报:张昕宇带领的侣行团队还原巴米扬大佛的事迹引起全世界震惊,请问如今有更先进的技术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类似的奇迹吗?

张剑葳:巴米扬大佛重建的一个基础是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将巴米扬大佛形象投影到被炸掉的位置上,我们便可在视觉效果上看到它重现。但是一断电便看不到重现的景象,因此这其实是一个虚拟条件。最近几年VR技术发展比较快,从图像呈现到倾斜摄影均可满足。其一是因为无人机的出现,其二是摄影建模软件给予技术很大的支持。计算力的提升和投影纹理映射技术的发展也为倾斜摄影技术提供了帮助,因此世人才会看到更多的虚拟影像。

B  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

山西新闻网:平遥古城遗产保护中运用了哪些科技手段?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有哪些差异性?

邵甬:从全国来看,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开展得比较早。就单体保护来看,中国从清政府时期到营造学社的建立都有涉及,但就城市保护而言,中国却开展得较晚。尽管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和陈占祥先生提出城市保护的理念,但并没有实施,到80年代后城市保护才被关注,平遥是第一批通过规划将其进行保护的城市。

在八九十年代,山西省规划院就已经为平遥古城作了具体保护规划,这为之后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07年,团队在为平遥古城作规划时又进行了全城的普查,并将其信息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之中,这也是当时比较突出的亮点。其次,针对平遥古城的保护,平遥设置一套量身定制的管理机制,其他城市保护管理可能歸属于某个职能部门,但是平遥古城却设立了专属的管委会以及专属的科室。

此外,《平遥古城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导则》引入了政府管理和财政及NGO(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需要保护修缮的传统民居产权人,在向政府提出申请并通过审核及公示后,对民居进行总体设计、施工、验收和审计,保护修缮资金由平遥县政府、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等NGO组织和产权人三方共同承担,激发了古城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C山西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黄河新闻网:全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运用科技创新最典型的案例是哪儿?结合山西实际情况,是否有可借鉴的经验?

李光涵:目前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典范是故宫和敦煌研究院,这与其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分不开的。但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如何用有限的经费和人力去开展遗产保护工作呢?开展国际交流、实施开放共享的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是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的几个重要因素。但也要注意,不能成为盲目的科技控——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注重科技的同时,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科学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要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方向。

D科学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今日头条:无论是高科技还是低科技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都加以运用,那么在科技成果转化是否有一些建议供参考?

蔡忠原(华沙理工大学访问学者、陕西村镇发展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蕴含在古建筑、古村落中的古代科学智慧本身就是当时的科技成果,如古人建造的建筑可以历千年风雨,壁画颜色经历岁月依然鲜艳等,将其转化应用到现代文化遗迹修复和建设工程中,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同时还可以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民居投影遗产
有关向量上的投影的概念解读
投影向量问题
遗产怎么分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遗产的分配
找投影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千万遗产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