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做主

2019-09-17吴晓洁

教育界·下旬 2019年6期

吴晓洁

【摘要】本文对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自主学习的特点、意义以及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及分析,其中着重论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旨在探究出多样的培养途径,为课堂中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普遍的而又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着显著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本身,与教师为主的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相对立。

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的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1]。培养中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更广泛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中高年级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课堂

1.师生平等,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

教师要将“师道尊严”的观念转变为“师生平等”的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新课标提倡一种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方式,尤其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没有一二年级那样强烈了,教师要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班级,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这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善于观察学生,能够巧妙地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自信。在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带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在学生胆怯、害怕时,教师充满期望的眼神或轻拍肩膀的安抚举动能够帮助学生祛除心理上的障碍。教师要学着“蹲下来”倾听,多和学生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经常问问“你是怎么想的?”“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通过探索,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轻松、民主的课堂中,能够实现以一种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2.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将“重教师教”的观念转变为“重学生学”的理念,课堂上注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如果课堂上教师一味注重完成教学进程,忽视学生的反应,不给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机会,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缺乏自我感知以及内化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课时的设置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些内容是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有些内容不适合的,教师不能牵强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课前、课堂中、课后都可以,这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譬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这一课是不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需要学生课上探索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组谈论等可以发现并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结论。如果学生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那学生在知道结论的前提下,可能在课堂上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对于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则在课前预习或课堂上自学都可以。也就是说,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什么时间适合、什么内容适合、如何“留白”,这些都需要进行精心设置,妥当处理。

3.重视学习过程,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教师要将“重结果”的观念转变为“重过程”的理念,课堂教学要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要想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同的学生之间学习水平有差距,要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同样的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到了高年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差距明显。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让他们能够多经历、多实践、多体验,最终感受到“我能行”“我也可以”。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会对校内和校外的学习都失去信心[3] 。

二、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1.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提取适合自主学习的素材

翻开现在使用的任一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可以发现教材的安排突出了生活性与情境性,教材所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同时教材注意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完成“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5]。

例如,对于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教师在引入时可以从生活中的梯形引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梯形,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梯形。接着便可以提问:对于梯形,你觉得主要学习什么?由之前学习认识三角形的经验,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部分可能要解决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完善,形成学习目标。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他们会产生疑问,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2.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育即生活,生活及教育,无论哪种教育理念,都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样,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教与学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仍然以《认识三角形》一课为例,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特点,不如以生活中的自行车架导入,用生活中常见的利用三角形作为支架的事物,讓学生根据这些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和交流讨论,了解它们的原理。我想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将知识掌握得更好,可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能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这不正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吗?

三、明确自主学习目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为了避免学生进行盲目的或无效的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恰当地指导学生学法。

1.明确学习目的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先和学生进行交流,问问学生你认为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交流谈论,将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呈现在课件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例,可以列出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关系怎么样?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就能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新知,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并且有方向、有目的。

2.恰当指导学生学法

对于要求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常常不知道怎么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学法上的指导。观察、比较、分析、测量、抽象、概括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动脑、善于动手、勤于动口。对于概念方面的,学习,可以采用阅读、查询资料的方式;对于空间图形领域的,可以采取画图、动手操作等策略;对于统计,则需要采取收集资料的手段……知识是可以迁移的,同样的方法可以在类似的学习领域运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时就能够应对自如,甚至举一反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课程尤其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将对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目前已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们更需要提倡自主学习这一种学习方式。我想,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俊杰. 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 硕士学位论文, 2006:3.

[2] 刘朝晖, 黄黎明. 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4] 郜舒竹.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数学教学基础[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 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