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融入课程建设奠基幼儿美好未来

2019-09-17钱芸

教育界·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融入构建

钱芸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获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中,家长当是幼儿园课程构建、过程实施及成效评价的参与者、合伙人,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携手前行,调整变通、鲜活优化,幼儿教育方可行稳致远、奠基未来。锦绣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实践中,通过与家长的接触碰撞,深层互动,使家长朋友们从了解课程开始,深度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最终达成合作共赢的家园共育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构建;融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获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和幼儿园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也对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做出了要求。在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中,家长当是幼儿园课程构建、过程实施及成效评价的参与者、合伙人,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携手前行,调整变通、鲜活优化,幼儿教育方可行稳致远、奠基未来。

一、接触碰撞,在融入中了解幼儿园课程

汉郑玄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让家长深度融入幼儿园教育,首先必须让家长知道何为幼儿园课程,家长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幼儿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即一日活动皆课程。在课程游戏化深度推进的今天,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任何一个细节,都属于课程范畴。这些,绝不是家长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学会朗诵儿歌、演唱歌曲、学习数字书写、加减运算等显性现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以上这些显性表现实际上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与教育初衷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为此,我们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孩子在幼儿园中的一日活动。如在儿童用餐时,家长们看到孩子们有序自主点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游戏活动时,家长们看到孩子们游戏材料轻拿轻放,游戏结束后按标记将材料送到指定地点;户外活动时,家长们看到孩子们有序展开,共享玩具。家长们为他们的所见所折服,惊叹于幼儿园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也由此及彼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点不仅是知識的获得,行为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如此就抓住了万目之纲,就可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做到真正身心到位、深度融入,达成“众篇”皆明之效。

二、深层互动,在融入中共建幼儿园课程

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必须是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参与对幼儿在认知、语言、情感、行为、态度以及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产生最持久和最深刻的影响。沟通交流、共建参与、分享评价,是家长深度参与、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互为支撑、彼此补充。

1.沟通交流,让家长深度融入构建课程

(1)激发家长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对幼儿如此,对家长亦同。我们通过网络交流、调查问卷、谈话咨询等方式,将课程讯息在第一时间与家长交流,征询他们的建议,聆听他们的想法,及时补充或修正到课程预案中去。课程“小鸡成长日记”,孩子由一节科学活动引发了对鸡蛋的诸多猜想,我们将孩子们的猜想发放到家长群中,鸡蛋里有什么?小鸡从哪儿来?小鸡要多长时间才能发育好?小鸡先从蛋壳哪边出来?话题激起了年轻家长的强烈兴趣。

(2)引发家长参与。家长的兴趣被激起后,老师适时引导非常重要。老师们做出初步的课程网络图后,对家长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园,向他们讲述课程的起源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多样的蛋、蛋的成长、会变的蛋、蛋的游戏”等,其中“蛋的成长”希望能得到家长们多方面的支持。随即班级家委会发起倡议,在网上寻来孵化器,洋洋同学的奶奶自告奋勇送来一整箱鸡蛋,我们一一分发给各个班级,开始了我们的小鸡成长之旅。

(3)生发家长热情。怎样让幼儿园的课程成为家长朋友愿意并喜爱与孩子一起参加的课程呢?在课程实施前期的家长会上,我们将课程目的,对孩子发展的帮助以及家长的如何参与明确告之。消除陌生感,达成一致认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还要不断生发家长的热情,以让家长们更认真更投入更持久地参与课程,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我们借助微信群、QQ群以及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及时将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上传家长群,将孩子的行为分析给家长听;同时将家长的发现、感想等,在群中交流分享,家长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家长们的热情一次次被点燃,并相对持久。

2.支持参与,让家长深度融入生成园本课程

家长参加课程审议、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将有助于家园形成一致认识,并弥补彼此不足,实现课程建设的高质量。

(1)共参课程建构。为了让课程更具完善,在课程构建前,我们会组织老师进行课程磋商。班级老师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年级组、园长室成员会参加共同审议。在我们的课程中,课程建设人员还多了家长代表。在参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家长代表将家长们的建议、想法带过来,交流、汇报、补充,老师们合理选用,家长感受到被幼儿园、老师所重视,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跟老师们教育理念也更为贴近了,同时由于家长庞大的资源,课程也更为丰富。如鸡蛋进入孵化箱了,如何控制好孵化箱的温度、湿度?每一颗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什么样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如何鉴别这只鸡蛋能孵出小鸡?孵化中的鸡蛋会生病吗?这些专业问题是我们在课程审议时遇到的难题。与家长代表共同审议后,家长推荐来了一位技术专家,孩子、老师遇到问题了会在第一时间联系专家,专家也会定期来园察看鸡蛋的孵化以及后期小鸡出壳后的技术指导。如今,我们的小鸡已经五个月大了,一只只健康活泼。

(2)共生课程内容。小鸡课程开始了,由于前期家长们的充分参与,他们对课程倾注了很高的关注度,每天接送孩子时间,都会到孵化器前逗留,与孩子一起观察并记录鸡蛋的变化,同时留下自己的感想。我们的课程研究不再是老师们的一厢情愿、单枪匹马,而是与家长朋友们共建共存。“5月28日,多云,第35天,我生病了。今天我的肚子有点不舒服,总是打不起精神,小朋友们急了,有的说要挂水,有的说要吃药,还有的说要找医生来看一看,怎么办?”老师将这一段模拟小鸡口吻的描述发给了家长,庞大的家长资源发挥了作用,有请教小鸡专家的,有联系药店的。于是在家长们的策划下,我们的课程又衍生出新的研究内容。孩子们来到药店,详细地描述小鸡生病情形,最终在医药人员诊断下,我们买了止泻药、葡萄糖等,帮助小鸡渡过了危机。在潜移默化当中,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得到浸润、孕育。

(3)共为课程组织。课程是幼儿教育的载体,恰当运用,将会事半功倍。在我们的课程中,家长除了以往的参与方式,还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课程的实施。每天家长们会在群中上传观察到的鸡蛋变化,从鸡蛋一动不动到发现细微血丝,发现小黑点,小鸡在游动等,启发引导孩子用语言进行描述。“4月28日,蛋宝宝进入孵蛋箱中第一天,下午我来接珠儿,她兴奋地拿着记录本拉我去看,从这一天开始,放学观察‘蛋宝宝的变化、记录成了必修课。……在每天的观察中,珠儿对观察小鸡有了深厚的兴趣,逐步掌握了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5月21日,珠儿每天都会给我讲小鸡的故事:小鸡喜欢吃什么啊,今天小鸡有什么变化啊,我们今天带小鸡出去散步了……瞬间,我感觉珠儿长大了,懂事了,会照顾人了!”摘自小四班李珠儿和她妈妈的观察记录。这样在有意无意间,孩子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得到了练习和提高。

3.分享评价,让家长深度融入优化课程

课程评价的价值在于诊断、修正、完善。我们深刻认识到家长不仅是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还是课程的评价者,唯有如此,园本课程才能不断优化。

(1)精准点评,确立评价导向

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儿童教育者,他们对课程的关注点与老师的科学观察存在差距。课程进行到一个阶段后,我们组织老师与家长分享,老师将课程以观察记录、学习故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讲述。在叙述孩子行为的同时,结合《指南》以及孩子年龄发展特点,解读孩子产生此行为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正确观察孩子的行为,如何解读孩子的行为。如在科学领域,小鸡出壳前最后一周是生长变化最明显的阶段,老师们通过孩子对鸡蛋的探究,观察小班幼儿是否能主动探究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在观察中发现,全班38名小朋友,有28名能及时对蛋进行观察并及时交流观察结果,但也有6名幼儿不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师在分享时,向家长支招,可以通过赞赏、追问等方式,帮助孩子连续观察,培养做事的耐心。如用手电筒照一照你会发现什么?放在耳边听一听,你又会发现什么?同时建议家长以自身坚持观察的榜样来影响孩子效果最显著。

(2)分享成果,辐射课程影响

家长在课程参与过程中投入得越深,其评价也就越客观、具体、公正。在“小鸡成长日记”暂告一段落后,我们发放家长评价表,评价表中这样描述:“亲爱的家长朋友,回想您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探索旅程,有喜悦,有担忧……今天我们将和您一起分享课程,希望您能对本课程给予真实评价,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课程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我们请家长留下孩子在课程开展中的表现与收获,家长在课程参与中的收获与发现,以及课程的存在问题与建议。”我们可喜地发现家长们渐渐学会了观察,观察重点不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拓展到爱探索、担责任、有爱心、能坚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如家长在孩子表现栏里写道:“孩子能积极参与活动,热爱班集体,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奥秘,关注细节,对孩子成长有重要启蒙作用;孩子责任意识增强,能主动关心小动物;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让孩子参与到实践中去,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体会更深刻。”

(3)适时升华,优化教育观念

家长们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到幼儿在园里一天的活动,并亲眼见到孩子们正确的行为习惯,深深认识到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其对幼儿小学化教育的错误认识得到不断的矫正,科学的幼教觀也在不断形成、深化。如在家长收获栏,有家长这样写道:①及时了解到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以及孩子的学习成果;②在帮助孩子准备的过程中找到童年的乐趣;③加强了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促进亲子关系;④唯数学计算、诗词背诵的评价观是不利于孩子习惯养成的,拔苗助长会适得其反。课程评价的内容指引着家长正确的课程观、教育观,对幼儿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课程的组织实施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思考,对幼儿园课程活动也就有了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激情。

三、合作共赢,在融入中提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1.转化幼教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家长总是热衷于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孩子会背多少古诗词,会问孩子,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今天的作业得到几颗星啊?当孩子回答不如他意时,甚至会埋怨幼儿园只知道让孩子“玩”而不教知识。通过融入课程,家长从以往课程的旁观者到课程的参与者,再到最后的组织者,家长的教育观发生明显变化,了解到幼儿园的课程不仅仅是一节集体教学,而是包含在生活、游戏等一日活动中;认识到幼儿阶段,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地基,远胜于社培机构的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深刻认识到幼教是为孩子一生奠基的事业,急不得、躁不得,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从而端正心态,形成了科学的教育观。

2.获取教育经验

家长的经验来自课程的实际参与和感受。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真正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知晓孩子的需要。家长从教师的教育方法中学到科学的教育行为和经验。如家长惊叹于小班孩子能画出神态各异的小鸡 ,询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会了孩子。老师给出的是一段视频:将小鸡放养在孩子搭起的围栏中,孩子们仔细观察,拿着画笔记录下小鸡吃食、走路的样子。小鸡在孩子的笔下灵动活力,姿态各异。家长恍然,孩子的学习是在直接感知中得来的。家长们懂得了引导、鼓励,肯定、尊重孩子,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生长。

3.升华幼教认知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当家长亲自参与才能体会教育的辛苦,才会了解,支持,相互配合,产生参与教育的主体意识。当然,在课程实施中,收获最大的永远是孩子们,老师们顺应孩子的兴趣需要,提供相应的环境与活动的支持。健康领域:在“带小鸡散步”、去超市找鸡蛋美食、去药店给小鸡买药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力量和耐力;语言领域:在观察、记录、分享中,孩子们想说,敢说,有话说;社会领域:在“小鸡跟我回家”活动中,愿意承担照料任务,主动喂食等。孩子不仅收获知识经验,还享受着亲情,老师从中也获益匪浅。

在家长的共同参与反馈下,不断调整课程方案,使课程更具可操作性、可行性,不但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拓展了课程渠道,而且收获更多教育资源。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成为享受教育的过程,呈现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鹤琴.家庭教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3]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幼儿园课程融入构建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花籽开出幼儿园五彩课程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