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念下的数学交流

2019-09-17祝瑞印

教育界·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分析新理念

祝瑞印

【摘要】新理念新气象,学习的新风貌与方向已经定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上,也就是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阶段面向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来填补各行业的空缺,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时期学生们还正在接受启蒙教育,这时候为强化学生的素质素养,避免学生“读书无用”,已然充分地贯彻了生活教育理念,围绕陶行知的教育新看法,多维视角展开了生活的教育探究,本文以此为导向展开系统分析。

【关键词】新理念;数学交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分析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虽然陶行知与我们并非处于一个时代,但陶行知本人已经先行于教育的前列,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先驱理论,而生活教育是其理论的轴心所在,生活化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志气,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获得乐趣、满足、信心,当代数学教育,应钻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将其贯彻到数学教育中,渗透生活文化,实现数学高效教育。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基础认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一直倡导实事求是。生活教育看似简单,即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文案、契机,导入生活的元素,让教育充满生活气息,实际上从深层次的含义来说,这是对传统“死读书”与应试教育的一种强烈反对。小学时期学生们创造性、想象力都隐含着各自的天分,但在传统教育下,学生们天性的翅膀还来不及翱翔,就被剪除,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去记忆、去计算,这样的教育虽然短暂地展示了高成绩、高分数,但到了社会上,学生们集体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我国发展尤其关注创造性人才、德行人才,以往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国家的发展要求。陶行知教育理论紧密的围绕生活概念,将社会、家庭、学校均作为生活教育的场所,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读懂、真正思考,他们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用。对于数学来说,学生面对抽象的知识可以转化为直观的应用,学生面对逻辑性的问题,也能够举一反三,抽丝剥茧的具体了解这个问题的意图所在,还可以自主的化解同类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成果才是喜闻乐见的。

二、新理念下的数学交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的必要性

1.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的课堂上,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问题,而不是学生能否结合问题获得答案。以相较于学生正确的回复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的心理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打破课堂的藩篱,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从学生生活的习惯、生活的经历出发,让学生很快就感到了数学中熟悉的气息,这样一来学生徜徉在数学的场景中,必然可引发思维的发散,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消弭不安情绪,让对数学的畏难感受逐渐消失于生活认知状态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域,他们走进更加宏观的生活领域,将数学问题置于生活视角去辩证,此时得到的结论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从一个机械化的学习状态,转变到主动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下,完成了潜移默化的能力转变、认知转变。

2.渗透德育思维

教育应关注素质问题,素质教育应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的教育虽然是主流文化的必然,但这不意味着数学的课程就要墨守成规,就要一板一眼。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将数学与生活糅合起来,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释放,数学的探究空间更加轻松、自由,学生们不仅吸收了数学的知识营养,还看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体会到数学的必要性,自然的受到了德育教育。生活化教育形式,让学生看到了劳动的意义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实践中去,在数学的具体生活问题分析中,学生具备了数学的品德。

3.强化学生的理解

数学理解可以是浅层面的,可以是深层次的,可以是问题本身的,可以是系列化的,理解的要求不同,教学的形式也不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数学理解,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理解不能仅看到表面的信息,而要在一个问题上产生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的思维联想,学生要想透彻理解数学问题,可基于生活层面,透过数学的表象看本质,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在数学的化解过程中产生创新感悟。

三、新理念下的数学交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措施

1.生活即教育

数学、生活、教育的结合,需要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教学素材,教材中虽然已经展示了部分的生活知识信息,但教师还应依托教材问题,围绕教材的核心要求,丰富数学的生活信息量。计算问题均可以迁移到生活的视角中,通过商店售卖、家庭理财、学生的零花钱分配、切蛋糕、分糖果等,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数学的教育,期间家庭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真正的生活教育不应是“为读书而读书”,应为发挥自身的价值,体现家庭价值,进而体现社会价值。

2.社会即学校

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刻板的成功观已经过早烙刻进年轻人的头脑里,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校园生活日益枯燥,物化的需求和各种压力冲淡了学生本来应该“务虚”的青春。学生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以数学的度量眼光去走入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教师可适当地将社会上的数学疑问导入课堂,鼓励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观察其中的数学真理,例如社会上来往的车辆,交通红绿灯的60秒等待时间,交通的限速中蕴含的数学真理等,在社会的领域中,开辟出属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空间,发现更多的新观点,同时也实现了数学的德育影响,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树立远大的志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通过社会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体现个人的存在意义。

3.教学做合一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学习如果不落实到具体的做法上,学生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陶行知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现代教师容易将小学生当作是一无所知的人,因此在课堂上就滔滔不绝的讲解,企圖学生能够彻底听懂,缩减了学生的动手实践与主体思考机会,而教师若能够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将学生置于主体的角色上,在几何的问题上,鼓励学生动手创作模型,在计算问题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合作找寻不同的化解思路,这样的学习过程酣畅淋漓,学生也乐得自在。

四、新理念下的数学交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注意问题

1.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视角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小学生生活的视角更是天马行空,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进行教学,而不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导致“对牛弹琴”,教师应不断的反思自己,并尽可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在生活中挖掘出学生喜欢的一些事物当作是数学的互动元素,彻底地激发学生的生活学习热情。

2.教学互动的力度把控

生活化视角下,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能够对应性的展开因材施教的教育。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生活经验少,数学的累积过于薄弱,面对数学问题,始终感到茫然无措,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答案,这时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结合学生的表现,帮助他们消除疑难杂症,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数学的生活线索,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去盲目探索,在明确的数学生活方向下,把握好课堂的力度,使得生活化教学真正得到实践。

综上所述,新理念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恰好的契合,而生活教育理念是新理念的重要论点,小学数学的教育应紧密的围绕陶行知的科学教育要求,围绕学生展开一切的教育活动,积极地推动学生走上主动的数学探究舞台,让他们从社会、家庭生活中获得数学的感悟,在吸收数学知识,获得计算意识的同时,还受到数学的充分熏陶,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郑敏. 新理念下的数学交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探索[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2):175.

[2]王英梦. 生活中的数学更能扣人心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06(01):243-244.

[3]張燕萍 . 生活数学教学的土壤陶行知教育理论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 2018(1).

[4]李松华. 生活中的数学更能扣人心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3(9):6.

[5]范勇. 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感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以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教学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4(8):111.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分析新理念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新理念下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