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美术表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

2019-09-17张涵潇

教育界·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探索能力初中美术创造性

张涵潇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初中生思维活跃,独立性强。他们追求用画笔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美术绘画是一项多思维的艺术创作,学生对美术活动都有浓厚兴趣,但天赋各异,能力有别,所以绘画的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本文试从“培养学生美术表现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初中学生的美术活动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创新工具、学习大师作品等策略优化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表现;创造性;探索能力

初中美术课堂主要以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主,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往往会发觉,在一节课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绘画作品一般,表现能力欠缺,呈现效果差强人意。我们都希望学生可以创作出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作品中蕴含着他们的想法。有时候,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一、对初中美术课堂现状的认识

曾經有个实验,让美国、日本、中国的幼童分别来画鸡,结果美国和日本的孩子都有把鸡画成三条腿的,而中国孩子笔下的鸡却几乎都是两条腿的。学生对已知科学认识到位,却缺乏对权威知识的质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自身的表现力难以提高。当我们去观察一幅画的时候,学生用稚嫩的画笔表达出的内心情感,虽与实物相去甚远,但作品中蕴含着的童真色彩以及学生本人的心理感受,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

美术绘画是一种由多个器官同时参与的创作实践,大部分的课堂中教师都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依葫芦画瓢”的现象普遍明显。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中指出:“学科知识不是指储存的一堆事实,而是指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去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待学生具备了一定思考能力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画作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具有鲜明创造力的作品往往能够深入人心。

二、 “美术表现”目标下的有效教学方式

1.让有效的教学情境陪伴学生的课堂

一个独具匠心的教学情境能为一节课添砖加瓦。众所周知,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经常会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叫作“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索,探究并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尔》中就记载了一个情境教学的真实实例。爱弥尔不会辨别方向,有一次教师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由他自己辨别方向,在森林里,爱弥尔又累又饿,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老师教育他:“中午的树影朝北,应根据树影辨别方向,寻找回家的路。” 这是老师运用了大自然中的情境,指导学生处理问题。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总是充满着丰富而又生动的精神内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去创设情境。如:在《泥土的味道》这一节课的授课中,我先让学生自主利用平板查阅泥塑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接着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利用电子书包这个软件的互动功能,给学生发送相关微课视频,让他们通过观看微课,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并在现场通过远程电话的方式,与制陶大师进行对话,并观看大师制作一个陶器的过程。学生兴趣很浓,互动热烈,在操作环节,我给予学生大量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现力,用各种不同的“由泥成型”的方法,设计出一个造型精美且富有内涵的杯子器皿。最后,他们通过平板将杯子的造型上传到大屏幕上,同学之间进行互评,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这节课上我将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陶器实物引入到课堂中,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课堂效率很高,学生的美术作品各不相同,表现力极强,充满情感。

2.让创新的工具材料为美术作品添彩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借助于材料所获得的最初感觉经验,在他们的思维中起到关键作用。”在一些乡村学校,美术作品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术工具的欠缺,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美术工具很昂贵,使得我常常去寻找一些廉价的材料用于创作或教学,因为我坚信,艺术应该属于每一个孩子。我在辅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竞赛的过程中,事前收集了一些废旧的衣服布料,一些干枯的树枝,以及一点柏油马路上的废旧砖块。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指导孩子们用石灰粉和水混合,形成具有黏性的胶,涂在画布上,从而形成画面的底。接着,我将颜料和这些胶相混合,形成黏稠度更高的颜料,这样调配出来的颜料更为厚重,色泽更鲜艳。我将一些树枝、砖块、布料、塑料袋等分别贴在画布上,再进行绘画,从而形成女孩、天空、农村等不同风格的画面,既丰富了美术语言,又使得作品更具表现力。

3.让优秀的大师作品为孩子插上翅膀

庄子曾说过,眼光的高低在于心智。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缺乏美育、美学熏陶的基础下成长的。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学生在美术馆里看到的,不一定会对他们当下有较大的帮助,但一定能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美术表现力。我有幸在上海欣赏了日本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设计展览,感叹于其作品生动的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这位大师非常擅长运用“圆点”这一元素进行创作,她运用了大大小小不同造型的点,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创作,色彩独特,令人印象深刻。我将她的绘画作品仔细拍摄下来。在讲授平面构成——“点、线、面”这一课时,我把这些图片呈现在PPT中,同学们顿时惊呆了,纷纷感叹道原来一个个小小的点还能创造出这么多有故事的画!平面构成是一堂比较深入的美术课,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离不开点、线、面这三要素。在表现环节,同学们在掌握了平面构成知识的情况下,又在大师的作品中明白了点线面三者的潜在联系,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画作中模仿成分较多,但都画得有模有样,在事先没有做示范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美术表现力。这让我更加坚信,原来经过艺术的熏陶,每个人都可以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4.让中国民族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学生们知之甚少。剪纸、中国结、版画、篆刻、扎染蜡染……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当我们去仔细观察时,不难发现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古人们的智慧。和谐的配色、精美的花纹、独具匠心的设计,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地方有很多。

在讲授“蓝印花布”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授课过程中,我将古今中外各种蓝印花布的图案呈现给大家看,有的图案蓝白分明,排列整齐;有些动物图案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学生的兴趣被这些从未见过的蓝白色块调动起来了,他们依据蓝印花布的精致花纹,纷纷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在空白的布包上、枕头套上、白色文化衫上加入这些元素。蓝印花布的图案被运用到了生活用品上,赋予了他们特殊的时代意义。在讲授“美丽的书”一课时,我惊喜地发现有些学生以废旧牛仔布作为封面底色,在上面通过贴纸的方式呈现出蓝印花布的一些特色纹样,经过灵活运用,一本具有民族特色的封面设计就这样诞生了。

三、提升美术表现力,丰富学生精神家园

美术表现是将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整合,是青少年与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而由青少年阶段获得的美术表现素养,将在他们未来生活中产生更多精神性和适用性的效果,帮助他们提升表达和创造能力,获得幸福的人生。美术教育应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在学习中应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展示自身的表现能力,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把传统的注重技巧的教学转变为注重美术表现思维的训练,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板报评比是一项常见的班集体之间的竞赛活动,传统意义上的黑板报大多以口号为主,如今,富有创意的黑板报层出不穷,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黑板上除了要体现本期的主题思想,还应该更多地展示班级里学生风采,通过布置美术课堂优秀作品、学生课外活动的精彩瞬间、前沿的国内外优秀事件,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打开他们思維的天空,充分挖掘同学们美术表现力的潜力。通过育人环境感染他们,启发他们,让美术教育成为班级文化成长的土壤,让班级文化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增添一些墨香。

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让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获得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自觉运用美术表现力,去创造生活中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 .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2] 奚传绩,尹少淳,主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腾守尧.义教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探索能力初中美术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