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融合实践探究

2019-09-17刘敬贤

教育界·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刘敬贤

【摘要】小学学段美术课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孩子们喜欢在色彩和线条中遨游,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最合适不过了,美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独特促进功用也赋予了美术课程融合德育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德育融合;渗透体现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陶冶人身心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之一。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习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术学习中所追寻的人文精神,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的精髓,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是指引每个人未来道德品质的灯塔。

一、课程本身蕴含着德育内容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教化人心向善的,美术课也不例外,每一册教材中都蕴藏着德育内容。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快乐的小鸟》,在“我学会了什么”环节中的要求之一是“我能爱护小鸟,还能画出小鸟”。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应遵循这一课程要求,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小鸟的不同形态、色彩和花纹,还应该提及环境保护意识,爱护鸟类的法制常识和高尚情操,增强一年级小学生对自然生物、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心,为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奠基。再如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老的交通工具》,这一课介绍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展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其中《步辇图》还昭示了唐朝时期强盛的国力。在讲授这一课时,我还介绍了郑和下西洋和他的船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无疑,这些都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现,德育教育使美术课堂绽放异彩。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应是循序渐进的, 教师要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的美术教学,使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的强度、广度、深度更立体到位。

1.在新课导入中融入德育

在岭南版六年级的《神州大地之旅》这课,我给学生播放了视频《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带领学生沿着“首都北京—古都西安—丝绸之路重镇敦煌”这条线路,领略祖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第一站首都,有北京故宫、天坛、长城等,第二站西安有兵马俑,第三站有敦煌莫高窟及飞天壁画。教师要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进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倡导“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感和自然生态的美术教育价值观,引领学生用关注和尊重的目光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比较,带领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美术技能学习中融入德育

美术技能学习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岭南版六年级《编本小书送母校》《师恩难忘》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母校以及尊师重道的人文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体验到了分享、合作、创作、实践的快乐和成功。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抒发情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充分提升学生的情感触动,并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3.在美术作品中融入德育

岭南版美术教材中的作品都蕴含着不同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比如五年级下册中蒋兆和的《流民图》,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日军侵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事实。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4.在美术实践中融入德育

教师在组织学生水墨画写生时,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在写生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和幸福生活,渗透爱家乡、爱生活的思想。

在禁毒、心理漫画、科幻画比赛中,教师要制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主题,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

5.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

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感望与能力。”岭南版每册书的第一个单元都是欣赏评述,这个单元收录了古今中外各类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呈现光与影、形与色的世界。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培养了美好的情感,净化了心灵。

三、校本课程、社团、校园文化中渗透德育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自然进行融合,使德育渗透其中。美术课有无限宽广的空间供美术老师施展。

美术馆等就是一位好老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漫画馆参观欣赏。校园文化长廊有不同主题的美术作品和图片,教师可以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各种德育渗透,寓潜移默化的德育于美术教育中,才能种下那颗美好的种子,开出绚烂的花朵!

四、学校德育教育策略在美術活动中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他要求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学校正是培育这些精优品质的沃土,美术学科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德育教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比如我校很重视传统节日,美术课堂会安排绘制手抄报课程,让学生制作以尊重自然、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在查找资料、编排版面、设计插图的过程中,爱国情愫顺势而生,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观念也油然而起。美术课堂还应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学生为学校设计关于“爱护花草”“文明有礼”“注意安全”等方面的标语牌,把这些德育观念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学校最大的愿望就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希望学生如花草树木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拥有这样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国家必定有美好的未来。

五、美术教育对人格的滋养所产生的后续影响

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情感性,优秀的美术作品就是我们寄托情感的花房,是交流内心的途径,是抒发感情的方式。对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使其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美术教育所实施的是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蕴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带给学生极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 当学生与美术作品交流时,教师在一旁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以滋养。

总之, 美术学科作为长期设置的教学科目, 它牵引着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培养和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所以不能单单将其列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让其与学生的心智成长、情智发展联系起来, 融合德育,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艺术成长环境, 培养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EB/OL] .http://tv.cctv.com/2018/10/16/VIDEWeUykEgxUlGAh7yRlefm181016.shtml,2018-10-16.

[3]蔡艳.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读书文摘,2017(17):367

[4]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梁小忠.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02):235.

[6]蔡建惠,郑敏霞.基于德育与美术的融合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9(02):81.

[7]范欣.渗德育于无声处,促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5):156.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之我见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对策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