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铺排 意蕴无穷 回肠荡气

2019-09-16牛锐

下一代英才 2019年6期
关键词:弄堂烟火胡同

牛锐

在平常作文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同学写作文时思维展不开,内容发散不出去,因此写出的作文也就显得干巴巴的。但是一些同学把铺排式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值得我们学习。

铺排是一种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古代民歌中普遍运用的手法。铺陈,极力铺叙,尽意渲染;排比,则是由几个结构相同、字数相近、语气一致和意义相关的词句或段落,连续排列在一起的。铺排,由铺陈与排比糅合在一起而形成。

把“铺排式”手法运用到作文构思及行文中,这就要求习作者紧紧围绕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解读话题。

铺排手法主要有两法:一是同义相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可以用同义词句反复咏唱;二是异义相排,把表达不同意思的语句,用大致相似的语句形式加以表达。

作文时妙用铺排法来拓展思路是一种较好的构思方式,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构思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散点要有中心,要内在有“神”。二是巧妙选取,善于借一斑来表现全豹,叙事也好,记人也罢,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可以推得很远,不加截取会没完没了,拖沓冗长。三是善于浓缩,以一当十。

病文展示:

胡同的滋味

我的家乡居民聚集的地方大多都有一条一条的胡同。家乡的胡同是感性的,深入肌肤的,温暖地游荡在记忆的深处,而胡同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没有“暗香盈袖”的消魂,却一直缠在心间,退散不去,对家乡的眷念也如同曹雪芹对黛玉的偏爱一样,无关理由,却偏偏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作文开头直接点出“胡同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既呼应标题,又引入下文。)

其实家乡的胡同也只是贯穿在居民聚集区的一条条小巷,它既没有江南建筑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见证。它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和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几条或是水泥,或是石子铺的沟壑般的路底,再有就是一些老到不愿意搬进现代化高楼的老人。姥姥也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才得以闻着胡同略带潮气的味道长大。这种味道是深入骨髓的,没有诗人所谓的扑鼻清幽,有的只是老住户们一点一点积累起的烟火人气(这一段主要写胡同的情况,也稍点出一些胡同的味道,也即文中所说的烟火人气。)。

家乡的胡同虽然平常,但却意义非凡。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家乡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胡同这种家乡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家乡文化的载体。家乡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胡同两边小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这些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这一段其实也是强调了胡同里的邻里之情,烟火人气。文章到此已行文一大半了,但胡同的滋味就仅是这样吗?)。

我的家乡虽是一个小县城,但是这几年变化也很快,现在越来越多的胡同和平房区成为危房改造的对象:一方面是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另一面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要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在来自底层和上层双重的重压之下,家乡的胡同正在很快地消失,取代胡同的是现代化但没有建筑特色的高楼大厦和通衢大道(这一段内容好像与文章的标题“胡同的滋味”关联不大了,没有写出胡同的滋味)。

【文病原因】

本文的写作范畴是胡同,而写作的重点则是“滋味”。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滋味”是多方面的,酸甜苦辣咸都是滋味,滋味多了,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胡同的滋味”肯定也是这样,生活在胡同里肯定也是五味杂陈,因此本文要写的可谓是非常多。但这篇习作在这方面做的却不好,作文写时没有写胡同里的五味生活,对于“滋味”一词作者没有展开,没有铺张,这既让人感到单调,也让人感到可惜。因此升格此文时,建议使用铺排的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来展示胡同五味的生活,这样才显得有生活底蕴,作文内容也显得丰富多彩。

升格作文:

胡同的滋味

我的家乡居民聚集的地方大多都有一条一条的胡同。家乡的胡同是感性的,深入肌肤的,温暖地游荡在记忆的深处,而胡同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没有“暗香盈袖”的消魂,却一直缠在心间,退散不去。对家乡的眷念也如同曹雪芹对黛玉的偏爱一样,无关理由,却偏偏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

其实家乡的胡同也只是贯穿在居民聚集区的一条条小巷,它既没有江南建筑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见证。它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和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几条或是水泥,或是石子铺的沟壑般的路底,再有就是一些老到不愿意搬进现代化高楼的老人,姥姥也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才得以闻着弄堂略带潮气的味道长大。这种味道是深入骨髓的,没有诗人所谓的扑鼻清幽,有的只是老住户们一点一点积累起的烟火人气。

我最喜欢家乡胡同早餐的味道,它是那样的自然清新,带着新打的豆浆的味儿。老住户们大都起得很早,五六点钟溜了早儿后,就会打发儿孙辈的起床去买早点。豆浆油条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壶浆就够一家人美美地喝上一早。当然,这是很有讲究的。据说各早点摊的特色都不一样,都有自己最拿手的绝活。但当我在姥爷的注视下喝下他特意从桥头买来的豆浆后,似乎并没有尝到什么特别值得用心良苦的价值,可是我感到了温暖的味道。

到现在还让我念念不忘的味道,是胡同最里面百家糖的味道。这是一特有的讲究。我小时候作文获了奖去姥姥家报喜。可没想到,这消息就像是插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胡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爷爷奶奶们都挤到了姥姥家,一人给了我一颗糖,说是庆祝我的大喜事。说实话,那些糖真的不好吃。胡同里的住户大多不富裕,给的糖也大多廉价,但那百家糖的味道卻是让我一直难忘。尤其是来到这钢筋水泥把邻里关系封隔开来的新城区,那种味道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想念胡同的味道,眷恋胡同的味道,因为那里有家的味道,有烟火人气的味道。

【技法解析】

升格后的习作较好的使用了散点铺排的手法来构思行文,全文的主体是由三个分散的片断组成:家乡的弄堂、弄堂早餐的味道、弄堂里百家糖的味道。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的最能表现“有家的味道,有烟火气味道”的几个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用一条“弄堂的味道”的红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简练而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眷念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的主题。

猜你喜欢

弄堂烟火胡同
Fun in Spring Festival
烟火镇的盛典
弄堂里
烟火镇的盛典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
弄堂
弄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