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匠心之运续接文明片段
—— 大同市博物馆文保六十年

2019-09-16唐慧娟

文物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彩绘文物保护壁画

文/唐慧娟

图一

大同市博物馆1959年成立以来,历经六十载。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完成历史性改扩建,逐步发展成为集展览、收藏、研究、科技保护、公共教育、国内外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伴随博物馆的发展,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力量不断壮大,从起初的简单修复、兼职修复逐步发展到今天的综合保护、专业修复。博物馆重要文物司马金龙墓陶俑的保护修复,见证了馆文物保护修复的发展历程。

一 科保工作 初露头角

博物馆历来重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早年在工作繁重、人员紧缺的时期,也从未间断这一重要工作的持续和发展。1988-2006年期间,馆里派遣工作人员分别参加了全国文物鉴定与保护培训、全国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研究)骨干培训、全国古陶瓷修复技术培训和全国青铜器修复技术培训等多个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技术培训学习,带回当时先进的保护修复技术和成熟的保护修复理念,在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中实践应用,使得一批残损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2008年搬迁至红旗广场后,在办公场所紧缺的条件下规划出专门区域成立技术室(图一),由2名专职修复人员和3名兼职人员组成,正式从事馆藏文物的修复技术工作。期间,司马金龙墓陶俑完成乳胶粘接、石膏补配,达到“修补复型”初级研究阶段(图二)。

同时,与国内文物保护修复权威机构合作实施多项保护修复协议项目,主要涉及陶瓷器、铜器、铁器、壁画等多种质地文物。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多项馆藏残损陶器、残损铜器保护修复项目,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完成“马辛庄北魏墓葬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完成“大同云波里北魏墓葬壁画保护修复”项目。

二 注重科技 茁壮成长

随着国际、国内文物保护事业的迅速发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博物馆经多方筹措、努力、争取,通过培训和进修培养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承担残损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后又逐年招收专业技术人员,于2012年改扩建修复区域并配备基础修复工具、设备,成立修复室(图三)。到2014年,博物馆承担文物修复的人员(包括兼职人员)共11人,其中高级职称者1名,中级职称者4名,初级职称者3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0人,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6名。所有人员均参加过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不同质地文物的修复专业培训或曾在国内知名修复单位进修学习,涉及陶器、瓷器、石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彩塑、壁画和古籍等多种质地文物,且都以优秀的成绩圆满完成培训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保护修复技术证书,有着技能齐全的文物修复队伍。博物馆于2014年1月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业务范围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壁画、石刻砖瓦、书法绘画、钱币、古籍善本、玻璃、琉璃类文物。

期间,博物馆多批次购置相关保护修复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分析检测设备和修复设备工具两大类。分析检测设备主要有便携X光机、显微放大照相仪、纸张纤维检测系统和色差计等。利用各类显微镜观察文物细部和微观结构;便携式X光机观察文物内部情况和细部结构纹饰,这些均为文物修复提供依据和保障。修复设备工具主要有修复工作实体设备:修复工作台、净化工作台、修复专用洁净屏、通风橱、显微放大镜、防护面具、整体头部保护镜、装裱台、装裱墙、书画装裱机、拷贝修复台等;各类文物清洗设备——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洁牙机、刻磨机、文物清洗槽、文物专用喷砂机、高压热气清洗机等;修复材料——B72、Ac33等;修复工具:修复工具组和组合工具组以及其他修复所涉及的设备:文物干燥箱、恒温恒湿箱、多功能电焊机、精密喷笔、大功率无铅焊台、文物复制仪、电热风笔等多种设备工具。

博物馆技术人员实施保护修复的技术有陶瓷器的清理、粘接、补全;彩绘陶器的表面清理、残损部位的重新粘接、彩绘层封护和补全上色;彩绘泥俑的清理、加固及封护;石器的表面清理、脆弱部位加固、断裂部位粘接;彩绘石椁、石棺床的清理、加固及封护;铜铁器的表面有害物清理、脆弱部位加固、断裂部位粘接、器物缓蚀及表面封护;鎏金铜器表面清理、金层回贴和加固、脆弱部位加固及断裂部位粘接;金银器的表面有害物清理、脆弱部位加固、断裂部位粘接等保护修复工作;壁画的地仗加固、画面清洗、壁画加固、地仗缺损填补、局部全色、表面封护、制作过渡层、蜂窝铝板背板的处理及安装新的支撑体等,其修复专业能力涵盖文物本体有害物质处理、断裂文物的粘接、文物缺失部位的补配、变形文物的矫形、脆弱文物的渗透加固、文物的表面封护和文物环境监控等各个方面。

为满足御东新馆展览要求,对司马金龙墓陶俑进行展览修复,主要包括不当修复处理、表面清理、彩绘封护、拼对粘接、补配复原等程序(图四、图五)。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保护修复能力的极大提升,得益于馆里先后派遣多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国铁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山西南部彩绘泥塑保护修复技术培训、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和全国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培训等多项技术培训学习。先后与国内多家高水平文保机构合作开展保护修复项目,选派工作人员跟进学习,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完成“馆藏珍贵书画修复项目”;与云南化石修复领先机构合作完成“馆藏天镇甲龙的保护修复项目”;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完成“大同关帝庙出土窖藏鎏金铜佛造像的保护修复”和“大同东风里整体搬迁辽墓壁画保护修复”;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完成“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和云大金代壁画保护修复”,并完成大同市科技局课题“大同馆藏金代壁画表层胶膜去除研究”。

三 努力攀登 更创佳绩

图六

图七

大同博物馆御东新馆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场馆环境,配置有综合修复室、书画修复室、分析检测室、除菌室、样品前处理室、摄影室、鉴赏室等,修复工作面积近1000平方米,配备了空调和通风设备,工作环境清洁无尘(图六)。于2015年成立科技保护部和文物修复部,随后不断配备和更新保护修复设备,分批次购置了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热释光年代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离子色谱仪、红紫外照相机等分析检测设备,以及文物激光清洗机大型文物修复设备(图七),这些设备使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分析检测能力,如显微组织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物质结构分析、微观形貌分析、图像数据分析、材料性能研究以及影像文字记录与编辑,能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文物信息,揭示文物的内部、微观结构和微小细节,研究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和相关价值,实现对文物的二次发掘,为文物修复提供依据和保障。科技保护和修复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文物的资料提取、绘图、记录、档案整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详细的操作流程,保证了每件文物修复资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图八

图九

2016年实施了馆展厅空气净化、展柜恒温恒湿工程,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效果评估及调整优化。2017年实施低氧恒湿库房建设项目,提升博物馆预防性保护能力。

同时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现有专职人员1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其他人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涉及文物保护、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考古、建筑、艺术等多个专业。专业人员注重学习交流,近年来参加了全国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培训、全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全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培训,分别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及其他技术先进单位开展了“大同市博物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丝织品保护修复”“北魏‘毛德祖妻张智朗’彩绘石椁保护修复及复原”等多个项目合作,学习书画、丝织品等相关保护修复技术。并参加了“古代材料研究专题研讨会”“201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论坛”和“中国古代漆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第六届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应用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全体会议”,多次团体参观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学习其相关配置、工作流程和运行经验。

近年来,完成御东新馆基本陈列展、北魏明堂遗址陈列展、西京风华——大同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馆外展“西京印迹——大同辽金文物展”,联合展览“从平城到敦煌——甘肃与大同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浑源彝器及诗经中的青铜器特展”等展览中残损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其中新馆基本陈列又对司马金龙墓陶俑进行科学分析、釉料彩绘成分确定、原材料原工艺做旧处理(图八)。现部分陶俑在馆内魏都平城展厅京都平城单元展示,其俑阵依照贵族出行仪仗规制,表情生动,气势恢宏,再现了当时贵族的出行盛况,恢复了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图九)。

在完成大量馆藏残损文物保护修复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对馆藏北魏金饰铺首、北魏金银器、北魏玻璃器、北魏蜻蜓眼分别进行科学分析和制作工艺研究;对北魏张智朗彩绘石椁颜料、北魏彩绘陶俑颜料、东风里辽代壁画颜料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对馆藏南郊北魏墓群出土漆器残片进行制作工艺和成分分析,完成的文章《大同地区出土漆器残片初步分析》入选《中国古代漆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受邀作大会发言。

在分析检测方面,对青铜器、玻璃器、陶器、银器、漆器等不同种类的文物用X-荧光光谱仪进行无损数据分析,截至目前共记录1000余组XRF数据;对修复过程中去除的残渣进行收集,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和微区元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采集EDS数据1100余个,初步建立了北魏陶器的彩绘颜料层、北魏铅釉陶伎乐俑、鎏金青铜器、蜻蜓眼玻璃珠等不同类文物的形貌及元素含量的微型数据库;对有机类的物质如贴金铜铺首上的金胶、鎏金及贴金铜铺首的腻子层、漆片上的彩绘层等用红外光谱仪采集IR谱图信息100余个;并采用热释光测定陶器如北魏釉陶伎乐俑、北魏瓦当、骑马俑等,以期建立不同年限的陶器类文物的古计量及年计量的数据库。

同时编写博物馆多项重要保护修复项目总结报告,分别为“北魏‘毛德祖妻张智朗’彩绘石椁保护修复报告”“大同市东风里辽代壁画墓整体搬迁及保护修复报告”“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的保护与修复”“大同关帝庙窖藏出土铜造像保护修复”“大同城墙明代铁炮保护修复”。

四 展望未来 争创一流

(一)开展专业研究,建立馆校合作

与相关单位合作,积极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与国内文保机构合作,选取优势方向,采用承担子课题或进修方式,开展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随后围绕中心项目,系统进行拓展和深化,逐步开展馆文物科研课题。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和学术交流,学习国内高水平单位、机构的建设经验,成为区域高水平的文保机构。同时以项目为依托,加强馆与高校的合作,在实践中夯实理论,优势互补,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整合人员技术力量,发展优势方向

根据现有人员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特长,整合馆内文保人员,充实科技保护硬件设备,结合国内科保形势,根据地方文物特点,确定自己的优势方向,并做大做强,在优势方向争做一流队伍。

(三)加强学习交流

通过技术交流和项目实施,与国内优秀文保机构保持长期广泛深入合作,学习其先进技术和要素细节。同时积极参加专业会议,掌握国内外发展现状,了解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接触保护修复新理念、新方法。并持续派送技术人员参加专题技术培训班,学习实用技术方法,提升整体保护修复技能。不断学习理论和技术,增长技能和才干,勇于挑战和践行。

回首昨天,大同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在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专业人员的积极进取下,经历了从早期“修补复型”的初级阶段,到满足基本陈列的展览修复阶段,再逐步过渡到以分析检测为基础、注重文物价值挖掘的研究性保护修复阶段,推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展特色文物的相关保护研究工作,并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馆文物保护的综合实力,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文物保护修复机构。

猜你喜欢

彩绘文物保护壁画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彩绘“未来之星”
名胜古迹
帮壁画“治病”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