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中医温病学说防控非洲猪瘟

2019-09-10李飞翔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瘟疫畜牧业

摘要:非洲猪瘟于2018年8月传入我国,并大规模爆发至今,对我国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打击。中医药不仅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可以防治“瘟疫”类的烈性传染病,不仅能在人类的疾病上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医药;非洲猪瘟;瘟疫;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0.054

0 引言

非洲猪瘟于2018年8月传入我国,并大规模爆发至今,对我国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1年多的非洲猪瘟大规模传播证明:“温疫”(传染病)已成为中国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杀手,尤其是目前发生的非洲猪瘟更是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一场可怕的灾难。在目前防控形势如此严峻,没有特别有效防控手段的情况下,结合中国传统医药技术,思考中医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上可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医药在经过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实践中,证实中医药不仅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防治“瘟疫”类的烈性传染病,能在人类的疾病上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1 “温疫”概念和发生原因

现代医学和兽医认为: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仅发生在人类中,在畜禽中更是常有发生。早在先秦时期各种史书和医书均有记载。在中医药发展中更常见到其身影,在中医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即指出:温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发病与气候有关、临床表现相似等特点,并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晋朝的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中即专门有“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一章专论瘟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明清两代更有著名温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和瘟疫名医周杨俊的《温热暑疫全书》中对瘟疫的描述更为具体:“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换成中兽医的话:“一畜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1]。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即传染病的定义。古今中医、中兽医讲的:“温疫”,是指现在的传染病,特别是指急性、烈性一类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现在所发生的非洲猪瘟等病[2]。

“温疫”致病的原因,虽然是感受外邪温毒,但其发病与机体内在因素,即正气虚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外邪必须在机体正气内虚,抗病能力减弱,不能低于外邪的情况下,才能侵入机体而发病。如果正气很足,邪气不可能侵入,瘟疫也就不会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离不开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原)、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只有这3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起来时,传染病才会发生与流行[3]。

2 “温疫”与非洲猪瘟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中,黄帝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活兽慈舟》一书中,曰:“瘟疫流行,传染乡井市镇,或瘟人染畜,俱当避之。”《温疫论》中说:“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这些典籍记载的都说明瘟疫之病,自古有之。温疫发病急骤,能相互传染,蔓延迅速,无论人与动物的年龄如何,染后症状基本相同。并且在这些典籍中也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手段。温病学说不仅在人类疾病上可指导现代医学搞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兽医学上面也可给予更多的启示,在实际临床上也可有更多的借鉴。

而在实践中也多次证明:“温疫”(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一病原、同一动物、同一敏感性,其临床表现基本一致。在中医理论中,鉴于古人科学手段的不足,古人把传染源概括为不正之气,其实也不失为一种非常聪明的作法,不同病因(病原)、不同动物、不同毒力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如猪瘟与猪丹毒,鸡瘟与猪瘟,急性与慢性等都不一样。而古人对不正之气也提出一些预防方法。一方面从外部防范,类似于现代的隔离手段,另一方为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古人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通过现代的实验室分析证明,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各品种家猪或野猪,造成猪只高热、出血、呼吸困难、发疳等症状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感染可快速在猪只群体中迅速蔓延。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2种传播方式。被感染猪只之间的接触传播为直接传播,同圈饲养的猪只之间的快速传播通常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传播通常通过媒介物传播,包括蜱类昆虫和蚊子叮咬的传播,也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传播[4]。

非洲猪瘟这种疾病其实应该归类于瘟疫类疾病中的一种。我国中医和中獸医对瘟疫类疾病的防治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非洲猪瘟的防控。

3 防控

从国际形势分析,非洲猪瘟在多个国家爆发,并且没有有效的疫苗防控,疫情很难得到根除,从防控时间分析,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用时较长,大多为5~36年时间,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从2018年传入我国以来,基本全国各个省份均有疫情爆发。

中医温病学理论中“治未病”理念是防控“温疫”和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黄帝内经·素问》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前。上医治未病,在疾病形成初期即进行防控是最有效的手段。中医理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是这样的思想。在畜禽饲养的中重视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即以预防为主(包括饲养管理)。“温疫”、非洲猪瘟的防控也如此。要把预防放在首位,非洲猪瘟的发生多是急性的,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故最好的办法只有提早做好预防。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可以把预防“温疫”与非洲猪瘟归纳总结为3句话、9个字,即扶正气、祛邪气、避毒气。用现代兽医学观点分析,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御“敌”(病原微生物)于国门(养殖场)外。传染病发生与流行必需必备的3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要防控传染病(非洲猪瘟)必须想办法阻断3个环节中的任何1个,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和流行。

扶正气,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这一方面中医药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从脾胃分析,可通过饲喂补充气血的食药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如由防风、黄芪、白术等组成的玉屏风颗粒,增加畜禽的机体抗病能力。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基础营养和免疫。

祛邪气,这方面从做好生物安全体系,着重杀灭环境中的有害病原和微生物,减少猪只感染机会。再者,做好生物防护。

避毒气(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御“敌”于国门(养殖场)外),做好养殖区域隔离,彻底杜绝外部传染源进入。远离疫毒之气,是预防“温疫”的好办法。

4 结束语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伟大宝库,瘟疫学的思想能有效指导,以度过各种疫病难关,应从中医药的宝库中汲取知识,在兽医疫病中增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任应秋.任应秋各家学说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兽医科学,2008.

[2]杨进.新编温病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李任先.中医预防医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李文兵,赵小平.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概述[J].湖南兽医药,2018(6):21-23.

作者简介:李飞翔(1983-),男,河南孟州人,汉族,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瘟疫畜牧业
中医药,在战“疫”中前行
发展低碳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Bian Que
瘟疫算个啥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个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没有疫苗,古代大瘟疫有多恐怖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