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9-09-10董红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内涵素养课文

董红丽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践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重视对课文内涵的挖掘、延伸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內涵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长远性的积极影响,而语文教学正是开展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基础的语言知识和传统道德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十分必要,然而语文科目的综合性较强,导致教学存在一定困难。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实践,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强化个人文学素养,提高品位与内涵,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文字美,要使学生具备欣赏美文的眼睛。审美能力对提高文学修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能分辨美和丑才能写出同样优美的文学作品,将自己感受到的生活美形成语言文字。在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去认识课文中的文字美,让学生初步获得语言方面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段落写句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段朗读和分析,让学生对比一下每个段落之间有哪些相似点,随后让学生圈出课文中提到的“小溪”“小路”等关键词语,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修饰这些词的。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再为学生安排仿写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文中格式续写一段内容,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在此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使学生认识到课文究竟美在哪里。随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样式进行仿写,能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使学生结合课文发散思维,多思考美文中的亮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不仅能用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艺术类科目和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文学素质的必要能力。

二、重视对课文内涵的挖掘

语文教材内的课文不仅包含了最基础的生字、词语知识,还蕴含了重要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带领学生深度挖掘课文中的内涵,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蘆》这一课时,很多学生能明白种葫芦的人十分愚蠢,他只在乎葫芦而不重视保护葫芦藤,最终是他的懒惰和愚蠢导致之前的付出全都白费了。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看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是不是这种相似的现象呢?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要怎么做呢?光靠考试前的复习吗?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不是也很重要?通过让学生深人思考,学生就能明白教师的意思,也就学会了用课文中的内涵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很多学生对课文感兴趣是因为其中的故事滑稽有趣,比如学习《坐井观天》,学生认为青蛙明明呆在狭小的井中却非常自满,青蛙的表现非常愚蠢。但是学生并不理解生活中导致人自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就要启发学生想一想:你曾经在什么情况下非常得意?通过这个问题的启发,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把自己的眼光放长远,不能只满足于目前的成绩,看问题也不能太狭隘,必须具有开阔的眼光,才不至于像青蛙一样。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人思考,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语文水平。

三、延伸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也能从生活中获得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教学,使学生收获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为学生引人一些优质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同步提高。比如在教学《江南》时,为了使学生多了解古代诗人对景色的描写技巧,可以为学生引人《忆江南》《望洞庭》等诗词,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对比,掌握对景物描写的技巧,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开阔眼界。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为三年级学生推荐《草房子》《格林童话》等书,建议学生每日在家阅读几页。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与家长建立交流群,倡议学生每天在群内阅读打卡,使.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延伸教学不仅要抓住课上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教师要做到合理引导,使学生自愿阅读。长期坚持后学生的文化内涵会自然提升,不需要教师的督促也会主动阅读。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小学阶段的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能受益终身的良好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以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昱婷.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文教资料,2018(30):58-59.

【2】章可欣.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猜你喜欢

内涵素养课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