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罗建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培养小学数学

罗建国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被重新定义,教学要求也相应提升。本文基于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层面,探讨并形成几点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是思维能力获得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对学科内容的深入理解比较欠缺,不适合开展要求较高的思维能力培养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逐渐成型,相应的学科认知也得以完善。这时教师应开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这一培养融人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形象思维作为重要的思维类型,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关键性意义。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是一种基于表象的特征的直观性思维。不同阶段的个体具备不同水平的形象思维。在小学的初期,学生仅能对部分物体的性质进行提取和归纳。而进人高年级小学生开始具备形象归纳所有同类事物的能力,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发展的方面。这时及时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进行有效引导,通过适当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应用满足培养需求,能够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获得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1】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特点

由于形象思维能力存在一些显著特征,体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同样显示出上述特征。教师必须对该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应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象性

作为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应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性是其显著和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图像、方程式、图形等多种直观性内容,直观形象的表现更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形象思维能力进行思考。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数学思考本身就是从研究对象中提取抽象内容,利用思维对形象进行处理。因此,形象思维是充分发挥这头像的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使学生掌握认知形象,把握形象,处理形象的能力,才能够实现形象问题的抽象化解决【2】。

(二)非逻辑性

小学生往往利用立体思维来处理数学知识内容,相应的逻辑体系的应用并不多见。而非逻辑性作为发散思维的重要基石,能够使学生更轻易地摆脱逻辑困境,尝试从各个方面多个维度来思考问题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三)粗略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解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时往往会将教学知识进行细致归类,系统梳理,着力构建庞大而又复杂的知识体系,希望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其中尤为重视对细节知识的把握。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要求学生能够粗略地进行问题思考,对问题形成模糊的看法,采用非定量的形式进行问题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实现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应用,取得与定量思维存在显著区别的学习效果。

(四)想象性

想象性同样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性质之一,这体现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联想延伸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并掌握部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会尝试搭建知识之间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借助想象能力来进一步拓展认知疆域,在想象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甲。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数形结合

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知识教学辅助工具。单纯通过知识讲授和理论灌输的形式,很难使学生充分投人到学习过程中,而仅仅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讲授效率过低。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这两种教学这两教学形式的特点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与互补。举例来说,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尽管通过列方程式的方式能够完全将题目明晰讲解,但是对小学生进行形象记忆来说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绘制图形的形式来表述解题过程,再辅以具体的数学文字表达,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化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相比其他阶段较强,对于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长期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打造更为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实现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为了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高效专注,到时可以通过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举例来说,在讲解有关无限小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无限小数的体现,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无限小数的应用及其本质,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来打造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培養气氛。

(三)建立知识联想的桥梁

尽管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初步掌握知识,但相应的更容易遗忘所学知识。想象性作为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性质之一,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创造知识和想象未知空间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想象性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能够进行知识串联来实现想象的延伸。举例来说,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对三角形及其他图形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图形性质间的差别,进而同已知知识产生联系,为未知知识开拓想象空间,实现知识的前后串联,融会贯通,实现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教学模式的探索,既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立足教学实践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活动,促进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数学教学情况,在了解形象思维能力几大基本性质的前提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其能够以直观形象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具备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整体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金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55-156.

【2】张觉小学数学教学要着力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8(27):44-46.

【3】王秀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形象思维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46-147.

猜你喜欢

高年级学生培养小学数学
漫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体会
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