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学对计算机科学教学的影响

2019-09-10卜子力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方法

卜子力

摘要:本文首先对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原理进行深入认识,并将其运用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中,对提升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大有裨益,以提升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水平及质量。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方法

一、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概述

1.认知心理学的涵义

认知心理学主要从认知学习理论入手,利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阐释学习的过程,此过程的基本原理是把信息输入到大脑内进行加工和储存,通过整合、分析提取信息、输出信息,来探寻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着重研究新知识的输入与存储以及从大脑记忆里提取信息的过程,从而形成科学的学习认知观。同时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认知结构的组织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新组织与发展的。即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相互作用,新旧知识会导致认知结构的同化,其结果是对已拥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持续分化与整合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灌输知识,而应该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通过已拥有的认知结构如记忆、学习观念、认知动机和策略等把新获取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重新组织与变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2.计算机科学的涵义

计算机科学主要是通过计算与信息处理来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把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转化成各种具体的主题结构,如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人工智能等软硬件,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与问题的学科。通俗来讲,計算机科学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算法与逻辑运算,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来处理信息与通信问题,所以,其是对信息进行研究和处理的科学。

3.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时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补充心理学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此,首先,通过信息加工对计算机科学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能够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指引方向;其次,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结论进行深入分析,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科学的教学质量。最后,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融合后,促进形成当前热门的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相关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这种新方式分析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过程。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心理学教学是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

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教育,是让学生先通过课堂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往往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使得教学成果难以达到预期。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与人们的认知规律是相违背的,因此学生无法有效吸收课堂知识用于实践。假如老师在授课时,能将理论与实践案例结合起来讲解,能让学生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分解成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容易吸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践性的学科,以侧重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切入点,先让学生认识到实践应用,再把这个认知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则更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

三、认知心理学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中对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

认知心理学对计算机科学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将两者结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力的高层次计算机人才。

1.认知心理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很多专业领域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知识更迭换代太快,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更甚,所以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应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着想,运用认知心理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对滞后性的课本知识进行摒弃,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信息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及时关注行业发展的资讯与动态,充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运用认知心理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动机

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科学学习时所激发的学习动机称为认知动机。当学生认知动机不协调时,学生个体的思维与认知动机就无法达到和谐统一,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个体会对原有的行为和信念持怀疑态度,不自觉地想要改变现状。当思维与认知动机之间的不协调力度增大时,个体就会想方设法去降低或解决不协调的认知动机,使之保持平衡。而当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无法来解决新知识和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导致紧张、失衡的感觉,这种感觉也会激发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问题得到解决时,紧张感会消除,自信心会增强,并产生愉快的感觉,形成自我奖励效应,促进学生更乐于自主学习。反之,当问题无法解决时,紧张感增加,会产生郁闷、怠倦的感觉,进而逃避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采用认知心理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强化学习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过程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动机,有力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成效。

3.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要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要以遵循内部认知规律为基础。教师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应激发学生的内部认知,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强化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学生通过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达到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目标。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独立”是指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还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自主”是指学生主动支配学习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效”是指学生通过高效的思维,培养善于学习的能力。通过以上能力的提升,把学生们都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结语:

总之,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计算机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等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成果对当前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启发和挖掘,通过持续改进以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并进行吸收和转化利用,为推动计算机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体系的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彦雄.心理学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05):128.

[3]王金妍.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天工,2019(2).

[4]黄玮华.高职教学中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J].信息与电脑,2017(14).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美国《CSTA计算机科学教师标准》评介
试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新英镑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浅谈运用认知心理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