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生交互式研讨课堂教学研究

2019-09-10国强项建弘李秀坤万建赵宇宁

科教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

国强 项建弘 李秀坤 万建 赵宇宁

关键词 输入输出理论 交互式研讨学习 大学生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5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eminar-based classroom teach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interactive seminar-based learning model, this paper aims at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such as the superficiality of students' self-centered transformation, the spontaneous, blindness and absolut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eachers' role as guides. Input-output theory and seminar-based classroom complement each othe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Input-Output Theory; interactive seminar learning;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所謂输入输出理论与交互式研讨教学模式,理论框架为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Swain的输出假说和Long的交互假说。其重点在于教师从多个途径向学生提供适量优化的可理解输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吸收,并为学生提供能力输出的机会,使知识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综合素质。

1 研讨式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研讨式教学模式实际的效果与理想的效果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评估方式三个角度剖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学生向“自我为中心”转变的表面化。从研讨式课堂教学程序上看,从确定选题到形成研究成果,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但是在整个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精心准备课堂研论,对研究与讨论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并且能提出非常精辟的见解。这部分学生变传统的记忆学习为发现学习,实现了“自我为中心”的转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研讨式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态度懒散,在课堂讨论中不愿意参与其中,且从不发言;讨论问题时,成员之间可能会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发生争执,缺乏合作精神,没有形成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时,就拿一些在网上随便下载的“所谓资料”在小组或课堂上充数,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连深入理解都谈不上。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形式上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实质上是课堂的客人,没有在本质上实现“自我为中心”的转变。

(2)教师作为引导者作用的自发式、盲目化。从课堂教学程序上看,实施研讨式教学后,教师把课堂主体的地位还给了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从表面上是完成了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角色的转变。但我们发现在一些研讨式的课堂上,似乎又走上了另一面,教师没有做好引导者,有放任自流之嫌。学生的课堂研究和讨论,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自己并不清楚。在研讨式教学实践中,过分重视“讨”而忽略了“研”,教师在学生做完研讨宣讲后,没有对他们的报告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点评,因此不能很好的发挥辅助作用,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3)绝对的教学评估导致的片面化。教学评估是一项复杂且针对性较强的综合评价体系,绝不是只靠考试成绩或只靠研讨式研究成果可以完全体现的。从评估主体上来看,一元化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带有主观色彩,教师很难发现研讨小组里在幕后收集资料、进行知识总结的工作的同学。从评估内容上来看,尽管研讨式教学在课堂上有序的实施,但有些教师并没有将研讨式研究结果纳入学生最终的评估体系之中,没有实现从侧重考核内容知识转变为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估。从评估方式上来看,教师只关注学业成绩,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智能的发展,仅从“静态”角度展示学生学习发展和积累过程。而这种“静态”片面化的评价方式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大学生学习动态发展历程以及其他能力的潜质。

2 用输入输出理论与交互式研讨学习指导大学生课堂教学

2.1巩固学生在研讨式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输入输出理论与交互式研讨教学模式理论对实际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教师、学生与交互式研讨内容是一种三维的互动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是主体,学习的对象:一是以书本为知识输入载体的显性课程内容,二是以教师等为输入载体的隐性课程知识,于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客体,但与此同时,学生又要全面而深刻地掌握课程内容,最终达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综合能力输出。实际上,这一过程不仅是作为客体的课程内容在不断地被主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成了一个极富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主体的过程。

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研讨式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后,为避免学生向“自我为中心”转变的表面化,首先研讨课堂组内每个成员必须认真研究和讨论原始输入性资料,对成员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交互式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思维的领域中,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智慧的碰撞好比播种,它能激发参与者的创意及灵感,进而萌发新的智慧。

2.2强调教师在实质性层面做好研讨式教学的引导者

建构主义理论是“研讨式”教学法形成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溉者。在输入输出理论的指导下,为保证原始知识输入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应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队伍的师德培养是交互式研讨课堂教学理论得以实践的前提,这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应提高导师作为大学生培育者这一神圣职业的责任心,协调好导师传授知识与大学生知识输入方面的关系;再次是导师的专业能力,导师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始终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输入保持强烈的的欲望与求知的积极性。教师不光是要给学生输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在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里互提设想,互相撞击,以求得思维上的跨越。

2.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由单纯的教师评价变为多元化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涉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从而更客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使其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自我,提高研讨式学习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在评价内容上,交互式研讨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果性评价,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输出以及创新能力的获得,从侧重考核专业知识转变为对输出能力的评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为其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最后,评价方式不再一锤定音,而采取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估标准体系,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关注研讨式学习过程中输出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式教学中的每一项活动,从“动态”角度展示学生学习发展和积累过程。这种“动态”评价,不只是关注学生期末的一个成绩,而是关注学生整个发展过程的能力输出,关注学生的进步、成长,从而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学习趋势以及获取的成绩。

3 输入输出理论与交互式研讨教学对大学生课堂教学的意义

输入输出理论下交互式研讨教学模式为大学生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然而,研讨式课堂教学的缺点与本身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高等院校发展层次不一,办学定位“学科优势”人才培养规律和人才培养规格也存在差异,不利于研讨课程教学的推广。

其次,这种学习方式最初是与“英才教育”联系在一起,对于优等生更为有利,不太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在课堂教学视野关注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0人左右,人数太多教师会顾此失彼,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学生体验集体的促进力量。如何克服研讨式课堂教学法的本身局限,如何提高大学生教师、导师和广大大学生的质量意识、革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大学生教育各关系方全员参与的态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与实践完善。

*通讯作者:国强

基金项目:2017 年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SJGY20170514);2017 年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互联网 + 的电路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编号:SJGY20170515)

参考文献

[1] 王书蕊,丛璐.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互动教学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2011(08).

[2] 李珂,刘赛红.浅谈研讨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式教学文献综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

[3] 黄梅.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现状述评[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03).

[4] 唐洪俊,刘竟成,曹杰.研讨式教学实践与体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5] 唐春红.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2).

[6] 张雯.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高中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扬州大学,2012:硕士,72.

[7] 冯文全.对“教师是主導,学生是主体”命题的多学科视角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7(10):19-24.

[8] 管英俊,刘军,王滨,等.导师背景国际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6-18.

[9] 胡艳芳.论头脑风暴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9(18).

[10] 沈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167-168.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