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外来流动劳动力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9-09-10唐雨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城市管理上海市

唐雨

摘要:2018年末,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32679.87亿元,6.6%环比增速,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不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的矛盾使上海市对于外来劳动力具有强吸引力。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产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边际劳动力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减会对城市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上海市外来人口加强城市管理。

关键词:上海市;外来人口;劳动力;城市管理

一、上海市外来人口现状

上海改革开放深度持续拓展、国有企业改革、私有企业蓬勃发展、外资企业进入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轨道交通建设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增大,吸引了大量的流动劳动力流入上海,2015年后外来人口数量开始小幅度缩小,为981.65万人,2018年年末,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较2015年减少5.44万人,外来人员数量有所下降,基数仍然庞大。除了在数量和增速上的变化,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城郊成为外来人口首选偏好

城市郊区生活成本低,土地面积大,可容纳大量外来流动人口,上海的城市交通建设完善,减少了出行成本,城郊的经济文化与外来流动人口的原先生活环境相似度较高。因此,2017年末,浦东新区(235.09万)、宝山区(83.47万)、松江区(105.95万)、嘉定区(89.90万)、闵行区(124.59万)成为了外来流动人员聚居的首要选择。

(二)以家庭为单位进沪

“六普”中,全市常住人口23019148人,家庭户人口为20581448人,家庭户人口占该年总常住人口的89.41%。“五普”为88.34%,数值上“六普”较“五普”有所增加,家庭户人口比重较高且稳步增长,体现了外来劳动力以家庭为单位进沪已经成为了主流。

(三)外来劳动力人才素质偏低

2017年外来人口主要以80后为主体,受教育年限初中及以下最高,为42.2%,大专及以上的仅有32.6%,上海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与外来劳动力人才素质偏低之间存在矛盾。

二、上海市外来人口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上海的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趋于饱和,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得不到合理的分配,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会对城市建设产生边际效用递减,形成负的外部性,给城市的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同时会滋生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文化差异冲突问题、犯罪问题。外来人员对居住证办理的积极性不高,当遇到子女就学、医疗就医、办理驾驶证的时候才会去办理,会给统计、工商、教育、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二)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难和教学硬件设施不善

外来人员以家庭为单位进沪已成为主流,子女享受教育成为了新的难题,且城郊成为外来人员集聚地,而郊区的公立学校数量少,教师数量少,无法容纳下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员子女在公立学校就读,外来人员本身经济条件不佳,子女就读的私立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内容安排欠妥当、校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外来工农二代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应该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就读高中并且高考,而许多外来人员子女不愿意离开父母,九年义务教育后就随同父母经商、帮工,或处于闲散状态。

(三)外来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充分落实

外来劳动力主要就业的行业特征是劳动密集型、准入门槛低、可替代性高。且其文化素质偏低,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而企业出于节约用人成本,便存在不予外来务工人员缴纳社保的情况。劳动力享有接受再教育权利,外来人员整体处于文化水平较低的阶层对接受岗位再培训的意识薄弱与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无法独立支付再教育培训的费用,使得外来人员处于一个“再教育弱势群体”的困境。各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重视程度不同,注重的单位则员工再培训有声有色,不注重的单位则一成不变。追根溯源是制度约束力的缺陷,制度执行不充分。

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外来人员的权利保障、优化社会服务

政府建立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专项经费,并纳入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在外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方面,地方财政建立专项教育资金,扶持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教育环境条件,并提供多渠道使外来子女获得高中教育的资格,转变学校观念,提高对外来人员子女的接纳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力量,加强劳动市场监督,建立合法合规的劳动规范,依法惩处拖欠工资的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再教育,在合理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建设“再培训”信息网络平台或外来务工人员再培训公益中心,加强宣传工作,进行宏观引导,方便外来人员获取相关信息。

(二)从基础抓起,强化制度建设

在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范化過程中,最突出问题是医疗就医、子女就学、治安管理、租房出行四个方面,与户籍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外来人员均可办理居住证,但是居住证并不具强制力使得外来人员获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权益。外来人员集中的郊区建立社区卫生医院、村卫生部门组织,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医疗基金项目。外来人口居住环境人员混乱,“群租房”现象严重,潜在的安全危机较大,相关部门应尽到管理责任,组织一支专业化成熟的管理队伍,竞争制挑选管理人才,采用信息化管理分类技术建立流动人口的信息档案,形成流动人口数据库,因地制宜的发挥社会管理力量。

(三)适当调整人才迁移政策

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向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第三产业对上海对经济拉动效力日益显著,特别是金融、软件、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现行的人才迁移政策条件下,绝大多数本市毕业的大学生都难以达到毕业落户的标准,只能拿到长期居住证,使得人才缺失了心理上的稳定归属感,便会向外流失,影响了人才的聚集,对上海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不利影响。居住证制度对于人才来说在短期内具有吸引力,但长期而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本地户籍有着待遇区别,持有居住证的待遇还有待完善,提升居住证的内涵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来沪以及本市毕业的高素质人才留沪。同时,居住积分政策的条款也应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修改完善,提供多种形式获取积分的途径。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城市管理上海市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照片墙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浅析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数字城管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上海豫园街道外来人口高血压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