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9-09-10李想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目标,职业化教育的特点之一正是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问题,社会及企业对日语服务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依据职业化教育内涵,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提升师资力量,从而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日语服务人才。

关键词: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1 职业化日语人才培养内涵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发展路径之一是将学校的教育变得更加职业化,要以实际工作过程或生产项目为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化日语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以培养掌握日语语言技能,熟悉相关行业特征和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的日语服务人才为目标。职业化日语人才培养要给予学生从事日语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须的语言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职业化人才培养需要课程体系职业化、教学方式职业化、培养模式职业化以及师资队伍职业化。

2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2.1需求现状

当前,中日双边贸易持续发展,国内开展对日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擅长日语交流及翻译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同时中国和日本在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方面的交流日趋加深,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日语服务人才既要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能力,也需要熟知专业术语、行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旅游、外贸、商务、软件、翻译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胜任相关工作。

另外,文化方式决定国民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员工时,日本企业尤其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服务人才。因此,日语服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日语能力,也需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理解日本的文化风俗,了解中日国民在行为方式、行为内容、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再有,专业的外语人才能够提供高标准的外语语言服务,中日对外经贸交流不仅仅需要语言信息传达精准的高端日语人才,也需要高具备高水平外语能力的管理型日语人才。

2.2培养现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在转型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自身专业课程结构,但课程体系职业化特色并不突出,没有形成职业导向意识,对于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相对欠缺,实习实训基地和与职业能力对应的实践内容欠缺。

此外,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的考核方式仍以期末测试为主,过程性考核流于形式,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枯燥单调,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欠缺。日语专业教师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对于职业化人才培养特点缺少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需求脱节等等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亟需改进的问题。

3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人才职业化培养途径

3.1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职业化日语人才的培养,应该着眼于让学生在进行日语服务工作时,针对企业的各项具体内容能够有效地利用所学日语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日语专业课程设置需要针对职场对日语服务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优化,面向相关产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关注社会和企业对日语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把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融入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专业性和职业性。

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迅速地融入到职业化的日语工作中去,提高日语相关工作的可操作性,应进一步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学时。

另外,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离不开科学的职业化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期末终结性评价方式,形成全面考察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性考核机制,建立多元化职业评价体系,对构建职业化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对于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程性考核以阶段性测试、课前小测验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则需要建立独立于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协同合作,对学生日语实践能力、实践过程、实践成果进行公正客观考核与评价。

3.2教学方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职业化教学资源。

在教学模式上,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日语课堂,采取自主、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充分将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借助移动工具的使用,对学生进行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传达,打破日语学习在时间和空間上的限制性,保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打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职业化教材、职业化课程资源、实验实训环境等方面。传统的日语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职业化培养的需求。职业化日语教材的建设与选择应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实际能力与水平。教材内容要追求语言、材料、环境的真实性,以职业流程为主线安排日语教材内容,突出职业导向。

另外,依托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搜集国内外日语学习和教学内容,建立日语学习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外语实验实训环境和丰富的日语视听说资源等等,都是提高日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

3.3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的内外联动作用,加强高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让学生能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训练和指导,感受职业氛围。校企合作单位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技术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应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制度,加快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实现与相关日语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3.4师资力量

构建职业化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尽管日语语言能力扎实过关,但是缺少相关的行业经验。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日语专业教师师资提升机制,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方面,可以组织日语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和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中长期挂职锻炼,增强日语专业教师行业经历。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员担任实习实训导师,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日语服务人员相互交流。

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相关行业紧密结合,明确培养方向,立足与提升日语人才的语言能力、行业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做好为地方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保障工作。

本论文为2017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成果论文,课题编号为JG17DB257

参考文献

[1]李想,王雪,郭璐璐,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8.10.

[2]王斯芮,李想,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魅力中国,2018.7.

[3]王斌礼,新加坡高等教育职业化特征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J],2018.11

[4]杨兆冬,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新校园,2018.9。

[5]谢晓东,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化教育内涵研究[J],语言文字学,2018.7。

猜你喜欢

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