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学记》经典涵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2019-09-10李灿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李灿

摘 要:《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块传世瑰宝,“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是《学记》经典的精髓,它是指主课的学习和拓展性课程的学习相辅相成,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生活。因而,“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对于能够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鼓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引导高中学生乐学自教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提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藏息相辅”原则的三条建议: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精准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最后,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培育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藏息相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学记》是儒家经典名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全文分为21段,共千余字,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先秦时期我国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内容。文章从中选取“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加以分析,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情况,说明研读《学记》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1 “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

1.1“藏”的内涵

藏:怀抱,谓心常怀抱学业也1。结合《学记》当中写到的“时教必有正业”,可以这样理解“藏”的含义:把课堂上学习的正业、主课时刻潜藏在心中。根据《王制》里面的记载,春天万物复苏,学生思维活跃,需要用《礼》来引导;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学生身体容易倦怠,需要用《书》来规制;到了秋收的时节,就用《乐》来抒发喜悦的情感;进入冬藏的时,就教学生学习《诗》来吟诵。可见,要学好正业、主课,不仅需要安排好正业、主课的内容,还有根据时节以及学生身心状况来安排何时学习这些课程。

1.2“息”的内涵

息:停息,也就是在休息和游乐时也对正课的学习念念不忘。《学记》当中写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学习调弄琴弦,操练小调,就不能够精通音律;不学会广泛的譬喻,了解诗的比兴手法,就不能够理解诗的意蕴;不了解各种服装适用的场合,就不知道服饰礼仪,进而就不能学好礼节;不重视六艺的发展,没能陶冶学生情操,就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再看《学记》中写到的“退息必有居学”,我们可以将“息”理解为,主课之外的课程,也就是课外活动、拓展性活动。

1.3“辅”的内涵

辅:辅助,帮助。《学记》中写到:“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结合前面有关“藏”、“息”的论述,可以得知,通过在学校里面系统学习各种正课,在课外亦或是放假时,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进行课外学习,正课与课外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得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开阔视野,提升实践能力。是以学生即便离开了老师的帮助,仍旧可以坚守内心的信念。

总之,“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不仅指主课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更是指学生应该劳逸结合。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长时间学习主课,神经活动就会一直处于兴奋期,长此以往不利于主课学习和身心健康。而通过课外活动,抑制学生兴奋的神经活动,让学生神经活动处于放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有利于吸收、运用正课所学的内容。这也正是《学记》中所推崇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2 “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现实价值

2.1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

《学记》短小精悍,文约义丰,表明在传统社会教育主要以德育为主,以“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为例,言简意赅的说明课内与课外、劳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稳固,不仅是对于知识理解得稳固,更是能做到敬道,行为世范。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性,通过学习本课,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学记》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具有内在一致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落实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因此,考察《学记》,践行《学记》中的“藏息相辅”原则,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2.2鼓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定位为是一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这表明,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育学生品德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要与活动想融合。由此可见,在培育学生品德,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起着桥梁的作用,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力量,因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夯实基础。

2.3引导高中学生乐学自教全面发展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藏”、“修”是知识学习中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这二者作为一对矛盾,推动学生调节学习时间,汲取知识。从课程角度分析,“藏”是主课,“息”是课外活动,主课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课外活动是主课的补充,辅助学生理解主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因而,课外的活动是知识与社会生活的一座桥梁,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可以明白生活智慧。同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高中生的学习不能再囿于小课堂当中,脱离迅猛发展的经济社会,必须使书本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具备处理社会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藏息相辅”教学原则作为《学记》中的精髓,尽管时隔两千多年,依旧闪烁着光芒,为今天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有益的启示,可以视作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行动指南。

3 “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3.1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精准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了解學生情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可以从班级和个人两个角度分析学生情况。第一,研究“班级性格”。一个班级的学生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会形成独特的“班级性格”,有的班级整体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喜欢自己思考和探索问题,班级整体思维活跃,喜欢和教师互动;而有的班级整体氛围比较沉稳,班级学生勤奋,喜欢集体合作,但是性格娇羞,不擅长深入分析问题。针对不同的“班级性格”,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由浅到深。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时政性,即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需要把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时事,放在课堂当中,用教材的知识进行评述。因此,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非常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然后将时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组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时,面对的学生是高二理科生,该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已经具备学好哲学的心理基础;同时,高二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到一些哲学道理,但是没有对哲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且出于对“哲学”这一名词的刻板印象,都很抵触学习哲学。

针对这种班级情况,教师在讲解“生活处处有哲学”时可以采取以下二种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是哲学,哲学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向导。方式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举出富有哲学意味的成语、俗语、古诗等。比如:“刻舟求剑”的哲学道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擒贼先擒王”要求我们办事要抓住重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哲学原理。方式二:国家大政方针蕴含的哲学道理。比如: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采取旅游扶贫的方式、有的地方采取教育扶贫、有的地方电商扶贫、有的地方交通扶贫。在国家统一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各个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扶贫方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原理。

3.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打造生动活泼、有趣高效的政治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的实效性。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当中不仅要运用传统的讲授法,更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以此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意识的作用”时,首先,可以展示两幅对比图导入新课:一副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乘坐日本新干线,另一幅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带领16国领导人体验中国的高铁。从乘坐日本的高铁到邀请其他国家领导人乘坐中国的高铁,中国的火车从拥挤的绿皮车发展为宽敞舒适的高铁,取得举世关注的成就,这都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那么,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呢?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其次,可以梳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脉络,讲解意识活动的特点。①2004年国务院颁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5年开始引进国外动车组,攻克技术难关;2008年首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16修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勒出“八纵八横”的铁路网;2017年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复兴号”诞生。为了修建本国的高铁,我们国家确定了中国高铁要达成的目标,制定了有关高铁发展的规划,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②展示中国高铁的标志,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分析,得出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③展示材料,中国高铁是在引进国外动车组,吸收法国、德国的动车技术基础之上,最终才自主研发出属于中国的“复兴号”,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再次,展示工程师修改铁路的图片,并讲述到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是背后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共同付出的成果,这些劳动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逐步将图纸上的铁路网变成现实,施工环境差,劳动者们不断挖掘自己的身体潜能,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这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3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培育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情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迈入社会实践的课堂当中,这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能够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就是在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思想政治课的智慧,因此,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去看都江堰水利工程,了解这项工程的基本原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分别履行了哪些功能,这项工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通过之前的亲身体验,当老师用联系观的哲学原理来分析这项水利工程时,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也更能体会哲学智慧。

又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在劳动中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的公益活动,比如,参与社区读书公益活动、希望工程的捐赠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理解书上所讲的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越大,自身的价值就越大。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乐于奉献,无愧新时代!

社会实践大课堂作为第二课堂,能够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将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理念落于实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产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之情,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的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综上,品读《学记》中“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不仅要正确理解正课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更要懂得上好一堂“正课”,课前需要了解学生情况,深度解读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后教师要擅长收集各种社会活动信息,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建议,积极为学生开辟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另外,学校也应该主动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定期进入养老院服务,支持学生迈入社会课堂,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断迎难而上,克服挫折,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吴默闻.《学记》教育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8,3.

[3]江正杰.《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56-157.

注释:

[1]江正杰.《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56-157.

猜你喜欢

学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学记》中教育法则对语文优质课堂的指导意义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