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一阁

2019-09-10陈付连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藏书图书馆价值

摘 要: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在宁波创建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立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早的私立图书馆。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典范之作,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天一阁;图书馆;藏书;价值

1 “公共图书馆”在的我国发展历史

“图书馆”一词源自日语,属于舶来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图书馆”一词的文献,应是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据《上海地方志》资料记载,1896年8月,由黄遵宪、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维新派机关报《时务报》(旬刊)。在《时务报》第六、七册所连载的译自日文的《古巴岛述略》一文中,首次出现“图书馆”一词。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是1910年正式开放的江南图书馆。但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我国最早使用“图书馆”名称,且具有公共性质的第一所图书馆应是通艺学堂图书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张元济与陈昭常等好友,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西学堂,后改通艺学堂。《通艺学堂章程》中规定,学堂设立图书馆和阅报处。《通艺学堂图书馆章程》规定,“本馆专藏中外各种有用图书,凡在堂同学及在外同志,均可随时入馆观览”,可见通艺学堂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大众化的公共图书馆。它的出现比江南图书馆还要早十三年。

我国官府文书中第一次正式采用“图书馆”一词的是《奏定大学堂章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订的《奏定大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大学堂当附属图书馆一所,广罗中外古今图书,以资考证”,并规定主管人为“图书馆经理官”。我国第一个采用图书馆名称的官方藏书机构则是京师大学堂图书馆。建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奏定大学堂章程》颁布后,改名为京师大学堂图书馆。这也是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之发端。我国最早的也是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图书馆法规是《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宣统元年(1909年),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奉旨筹建。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在我国正式确立并普遍推广使用图书馆名称。

2 天一阁的历史沿革

我国图书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藏书主要有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与私家藏书四大藏书形式。尽管官府藏书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但另外几种形式也是不乏特色。其中,私家藏书便体现了“诗书传家”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天一阁便是私家藏书的典范之一。

天一阁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其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寓意以水克火。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女性不能入阁,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但其中“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大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第一位登阁的外姓人,黄宗羲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天一阁也因而提高了在学者中的知名度。

但是,清末以来,时局动荡,战争频仍,天一阁的命运也进入了多舛之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中中天一閣藏书多有损毁。直到新中国成立,天一阁才算获得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就曾指示保护天一阁。解放宁波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派专人保护天一阁。之后,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天一阁,并使之成为事业单位。正如余秋雨先生在《风雨天一阁》一文中所感慨的:“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经多方访求,收回散失在各地的天一阁藏书,另外,还有许多藏书家主动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所藏之书捐献给天一阁。目前天一阁古迹已逾三十万卷,其中善本书就有八万余卷。现在国内外的学者名流,若到宁波必要一访天一阁。“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便是郭沫若于1962年10月登天一阁时题写的对联。

3 天一阁藏书特色与重要价值

天一阁缔造者范钦有多年的从政、治军实践,非常重视法律、邸抄、揭帖、招供、奏议、实录、律令、军令、律例、营规、国子监规、方志、科举录、诗人诗文集等当代史料,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珍贵独特的历史文献宝库。赵万里称 “天一阁之所以伟大,就是保存了有明一代直接史料”;顾廷龙亦称“每与好友叙谈,辄及天一阁往事,对东明先生广收当时之通行图籍,历年既久,咸成珍本,堪称其远见足识为不可及……”

天一阁又是收藏浙东文献和家谱比较集中的地方,地方特色和浙东学术传统十分明显。阁藏家谱五百余部,有四分之三是聚居于甬城(市三区及鄞州区)的氏族家谱,因而为宁波籍人士所喜爱和常用。此外,浙东乡邦文献尤受读者欢迎,其中亦不乏孤本。现今的天一阁,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982年,天一阁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0年底,天一阁古籍数字化平台建立,以馆藏善本为主的3万册古迹得到数字化,供在线查阅。总之,天一阁作为亚洲唯一一座具有四百四十年以上的历史,一直连续发展,从未中断重建,至今仍保持原貌原样的家族图书馆。是我国众多藏书楼中名副其实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无与伦比的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徐季子等编著.宁波史话[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2]李瑞良著.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余秋雨著.文化苦旅[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陈付连(197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现为淄博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藏书图书馆价值
小毛驴藏书
图书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去图书馆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