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水准仪数据格式研究及转换软件研制

2019-09-10胥辉龙薛蛟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胥辉龙 薛蛟

摘 要:数字水准仪能够自动读数并记录观测数据,不同的仪器型号产生的数据格式不一样。本文研究南方和中纬两种数字水准仪的观测文件格式,编制软件,生成计算报告与IN1文件。

关键词:数字水准仪;数据格式转换;Excel;IN1文件

1 研究背景

在数字水准仪生成的电子手簿中,用户可直接读取各测站的视距、中丝读数以及读数误差。但是不能计算高差,更不能控制各项限差。鉴于数字水准仪处理数据的不足,编制软件处理南方和中纬仪器的电子手簿,输出报告并生产IN1文件。

2 数据格式介绍

2.1 南方数字水准仪数据格式

南方数字水准仪文本比较简洁,能够从文件中直接读取起始点点号和高程,各个测站的前尺、后尺读数,前视后视距离,每个过渡点的高程以及标准偏差。手簿中每行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该行数据的ID,数据ID表示该行数据的属性,例如B表示该行数据为起始数据,G和I分别表示后视数据和前视数据。

2.2 中纬数字水准仪数据格式

中纬数据文体在第一行有每列数据类型说明文本,从左至右依次为:“PtID”、“Order”、“Height”、“Distance”、“StaffType”、“ReducedLevel”和“Type”。依次表示测站ID、水准测量等级、标尺读数、视距长度、标尺编号、高程和测量方式。其中“PtID”中遇到符号“@”表示一个测段的开始。

在程序编制中,根据文件的“Order”判断该行数据的数据类型,从而向Excel或IN1文件写入相应的数据。

2.3 Excel手簿数据格式

在生成的Excel中,表头有“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字样,并且记录日期、仪器、呈象程度、天气情况、温度、云量、风向、土质等信息。

2.4 IN1数据格式

IN1文件是标准的ASCⅡ文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高程已知数据,即已知高程点点号及其高程值。第二部分为观测数据,它包括测段的起点点号,终点点号,测段高差,测段距离和测段测站数,其中测段测站数为可选项。

第一部分中每一个已知高程点占一行,已知高程以米为单位,其顺序可以任意排列。第二部分中每一个测段占一行,测段高差以米为单位,测段距离以公里为单位。

3 数据转换软件研制

3.1 MFC工程与Excel的连接

在MFC中,添加需要的類库之后,加入相应头文件,创建Excel服务,并建立新文档。通过已知的数据格式读取数据文件,经过水准测量数据处理之后,将数据写入Excel,判断限差然后保存并关闭文件。

3.2 文件读写流程

建立MFC控制台应用程序并与Excel连接之后,开始编制代码处理数据。程序步骤如下。

第一步:获取一个观测文件,随之新建Excel或IN1文件以便储存数据。

第二步:读取一行水准测量观测数据文件,并判断该行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分为:测段开始信息、前(后)视数据、测段完成信息、其它数据,然后分别进入第三、四、五、六步。如果数据读取结束则重复第一步。

第三步:对于测段开始数据,则写入相应的测段开始信息之后进入第二步。

第四步:对于前视、后视数据,先写入对应的观测数据,并判断一个测站是否完成,如果未完成,则进入第二步读取一行数据,如果已经完成,则还需写入测站相关信息,再进入第二步。

第五步:对于测段完成数据,则写入测段结束相关的数据,并进入第二步。

第六步:对于其它的数据,报告文件错误,进入第一步处理下一个观测文件。

3.3 界面设计

根据界线,首先选择导出类型:导出到IN1文件、Excel文件或者Excel手簿转IN1模式。然后选择数据格式:南方TXT格式、中纬mdt格式。然后点击文件按钮选择文件路径,该路径下的所有对应的数据文件将被自动提取出来,通过双击文件名,或者按键(选中特定的文件)(选中所有文件)(移除特定文件)和(移除所有文件)选中将要转换的文件。在选择结束之后,就可以点击按钮完成对选中文件的操作。操作流程如图4.2所示。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研究南方和中纬数字水准仪的数据格式,编制程序处理两种型号的数字水准仪数据格式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将数字水准仪电子手簿中的数据转换到Excel或者能够在科傻软件中运行的IN1文件,检查观测数据的各项误差,直接得到各个固定点的高程。并且实现了将Excel手簿转换成IN1格式文件的功能。能够适用于精密水准测量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

参考文献

[1]朱慧,李桢.数字水准仪检校方法及其存在问题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13,15(4):88+28.

[2]姚灼伟.对DINI03电子水准仪与EXCEL的联合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79-280.

[3]刘经南,叶晓明,杨蜀江.数字电子水准仪原理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7):89-94.

[4]吴志猛.浅谈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278.

[5]吴克胜,雷顺文.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数据格式转换[J].安徽建筑,2011(06):184-18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