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视域下徽州民居的文化影响研究

2019-09-10刘静雯康宁王诺怡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影响力

刘静雯 康宁 王诺怡

摘 要:本研究采用社会学的理论视域,结合国内有关徽州民居文化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徽州民居丰富的文化意涵,并进一步思考徽州民居的文化影响要素,以期在社会学的学科意义上深度挖掘民居文化的本质,提升徽州民居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徽州民居;文化意涵;影响力

徽州民居是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蕴含着古徽州地区人民的生活哲学,无论从其外部建筑景观还是历史内涵来看,都包含着深刻的研究意义,具备地理意义和人文内涵的双重意涵。古徽州地区颇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家户相连,共同营造出一幅人民自得其乐,共享生活轨迹的徽州山水画。本研究基于此,首先关注到宏观的徽州文化中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再观细节,运用社会学家齐美尔、布迪厄相关的文化理论,进一步探究徽州民居中所產生的文化影响。

1 纵观徽州文化

人类正经历着一场现代化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了提升劳动效率的机器与科技,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同样面临着从自然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型。古时人们观望山水地理,运用阴阳五行,择取理想的聚落地点,而随着旧制度的彻底解体,相对闭塞隔绝的传统徽州聚落也随之出现了变革。正如贾芳芳在其论文中所论说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状况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推动云平台建设、开发数字文化产品等[1]。站在当代的视角下,我们博古通今,纵观徽文化的发展历史。徽文化附着中国历史脉络而生生不息,古时吴越文化和楚文化交织着构成徽文化衍生的土壤,徽州地区接纳了大量的迁移人口,也正是因为这些来源多样的移民(如中原移民)为徽州地区带来了发展的生机,儒释道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众多具备卓越才能的学者、思想家,以及名扬内外的徽商,新安文化由此生成[2]。徽州民居文化包含众多维度的形态,不仅有民居外观所呈现出的宗祠庙堂、门楼石牌,还表现在每一处建筑细节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深刻寓意。

2 徽州民居的社会学意涵

民居在自然区位与人文区位因素的双重考虑下选址并修建,民居建筑为徽州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安生立命、繁衍生息的净土,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其全新的意义。构造民居的主体是生活于其间的人,即社会学家齐美尔理论中的行动者创造、吸收、控制客观文化的过程,这种不断根据需求创造的能力可以被辨析为个体(主观)文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客观文化,文化要素不断的具有独立性的精神动力,从而产生“超越性的创造能力”[3]。徽州民居从生存功能的承担者,逐渐在不同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成为了融入了更多理念寓意的生命体,对生活于其间的创造者形成了感知的反作用。具体表现为徽州民居外观建筑上的马头墙,因其外观似“马头”,被人们赋予了“五岳朝天”的崇敬之意,以及象征着宗族的勃勃生机。“漏天之井”构筑于民居厅堂内部,由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实际作用,扩充到“四水归堂”的美好寓意。

具有独立生命的客观文化在创造之后,对生活于其间的人们不断形成交互的感知作用,巩固人们对于共享的地域文化的理解,为代代徽民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物质实体。与此同时,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们之间通过互动构建起了持久的社会网络,产生了社会学家布迪厄所提出的交叠的社会资本。徽州民居的存在以符号的形式构筑起了集体性的资本,资本之间可以完成相互转化,给予共同生活地域的人们以社会支持。人们在民居文化的指引下开展特色社区文化的传承活动,复兴传统庙会活动,致力于提高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提升徽州民居独特的文化影响力。

3 再观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是古时徽州地区人们所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在历史的作用下不断被赋予现代性的因素,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历久弥新。古徽人将民居作为人与自然联系的天然媒介,充满着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尊重,而今的徽州民居为了迎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使用坚固牢靠的建筑材料取代陈旧的木质材料,民居内部的空间设计融合了现代商品房的特征,徽州民居的代表性地域将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作为旅游景区开放,大力发展民居旅游产业。这是现代化模式下带来的必然结果,徽州民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活力,旅游经济的开发或许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传承手段,但我们更应当加以关注的是在人们对民族的文脉记忆愈加模糊的前提下[4],如何提升徽州民居对人们的文化影响力。

齐美尔在辨析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同时,提出了一种“文化悲剧”的理论。在我们使用旅游经济的方式发展徽州民居的同时,也应当反思,民居是否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文化意涵,而仅仅被当作经济效益的再生产者。当先人出于生存需求创造出民居后,民居作为物质实体,逐渐成为了生存于其间的人们的凝聚力量,形成了文化的感知力,客观文化由此发挥了积极正向的功能,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更应当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挖掘,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民居文化代代相传,从而提升徽州文化的影响力。

我们应当在徽州民居被赋予全新意义的当下,反思其真正的文化意蕴,发挥徽州民居真正的文化影响力,如此才能避免走向齐美尔理论中的“文化悲剧”。

本项目由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201810742018

参考文献

[1]贾芳芳.大数据时代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01):72-76.

[2]宣晶 文汇报记者.多维度解码徽文化[N].安徽日报,2019-04-19(010).

[3]George Ritzer,Sociological Theory,McGraw-Hill Inc.,1992.

[4]沈怡奇,解丽君.论徽派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美与时代(上),2018(09):37-39.

猜你喜欢

影响力
《微型计算机》2019年度品牌影响力调查获奖读者揭晓
My Hobby
《小溪流》荣晋2016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排行第39名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星空榜
2015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影响力榜单
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ENGLISH ADOPTSMORE CHINESE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