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019-09-10黄国勤

农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业研究发展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如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不仅关系着农业本身的发展状况,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正式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文章从研究历程、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特点等4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从制定规划、开展示范和取得实际成效等3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进展,并从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指出了当前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趋势是:研究更加深入、实践更加广泛。通过对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规划和未来趋势分析,提出了客观而又新颖的思路,將对推进当前及未来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国;世界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l811002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Huang Guoqin

(Ecologic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nion of Ecological Disciplin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45, Jiangxi,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ys and whether they are sustainable affect not only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tself,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and other relevant industries. Therefore, all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1980s, while China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and mid-1990s. This article highlight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four aspects: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results and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discus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planning, 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al results. In addition, current problem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Finally the trend of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as proposed: more in-depth research and wider practice.

Key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Benefit,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China; World

0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发展如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不仅关系着农业本身的发展状况,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2]。因此,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本文拟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一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效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问题提出

“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是何时提出来的呢?

在国外,20世纪3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并相继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4]。由此引发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和普通民众广泛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任其继续下去,其后果将严重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措施治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人们通过分析、思考,认为“石油农业”(亦称石油密集农业、化学农业、无机农业或工业化农业)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祸根”之一[5]。于是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倡导发展“替代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6],以取代“石油农业”,从而避免产生上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但由于这些农业发展模式“过分”强调自然的作用,“全盘”否定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的投入,致使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力大幅度下降,不能满足全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农业可持续性”、“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理念[7],这也标志着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由“石油农业”、“替代农业”模式,正式走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新模式。

在国内,正式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词是在1994年3月。2018年2月24日,由《中国知网》(http://nvsm.cnki.net/kns/brief/)检索可得: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年第4卷第1期发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措施”一文,该文作者系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陶战。该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中国农业继续生存发展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措施[8]。之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

2  研究进展

2.1 研究历程

从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历程来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70—90年代):注重以理论探索为主阶段。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是对农业发展道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探索[9];在国内,则更多的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等进行探讨;(2)第二阶段(2000—2010年):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阶段。从2000年至2010年,是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十分活跃的阶段。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篇名,从《中国知网》查得,这一阶段共发表文献量2435篇,相当于年均221篇/年,是第一阶段年均文献量(109篇/年)的2倍。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不仅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索,还十分注重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注重应用研究,尤其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关键技术、实践案例等有较多分析和探讨[10];(3)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开展以實践应用研究为主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继续深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优化模式、关键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特别是在开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总结、提炼出一大批优化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11-12]。

2.2 研究内容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其主要集中于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多数研究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要更加注重节约资源、维护生态、保护环境,讲求生态环境效益,既考虑当前,又不忽视长远,既注重生产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又强调资源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性、环境的可持续。显然,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多目标性[13-14]。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如循序渐进原则、平衡协调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原则为: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相协同、坚持当前治理与长远保护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相统筹,等等[15]。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与综合评价。如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纳入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可有效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搞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和运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产效率、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价[16]。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与实践案例。至今,国内外已广泛研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至少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如:美国的低投入可持续农业(Low Inpu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LISA)、高效率可持续农业(High Efficiency Sustainable Agriculture,HESA),德国的综合型可持续农业,法国的环保型可持续农业,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等等。在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时,还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加以分析,使模式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生产实践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改善生态环境、改进种植结构、改变耕作方式、改良生物品种、改革管理制度等;关键技术有:多熟种植技术、合理灌溉技术、土壤增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17]。

(6)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与作用机制。影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原因,各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也各异。但总体看来,世界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均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共性”问题,亟待共同应对。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从世界范围来看,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当代世界农业的安全与发展,还对未来世界农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中国来说,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与措施研究,不仅事关中国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还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18]。要确保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战略对策与措施,如:科技支撑战略——发挥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人才兴农战略——发挥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对农业的主体作用、绿色生态战略——发挥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等等。

(8)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如南方稻区,应大力发挥稻田生产潜力,在消除稻田重金属污染、防控稻田面源污染、提升稻田土壤质量的前提下,大力生产绿色大米、有机食品,这对推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北方旱作区,应重点改善水利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潜力大、意义大,前景广阔[19]。

(9)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经验与借鉴。中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学习、研究、借鉴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与技术。先后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10)中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将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技术、效率、效益等与世界有关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这对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极为有益和有利。

(11)其他方面。除了开展上述10个方面的研究之外,还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对策;未来太空农业、宇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海洋农业的深度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转基因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与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建设方面的研究等。

2.3 研究成果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量研究和案例分析,己取得多方面的丰硕成果,如:

(1)论文。2018年2月24日,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篇名,由《中国知网》检索可得文献总量为4341条(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可得检索文献总量为14941条(篇)。

(2)专著。2018年2月26日,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图书名,由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http://book.cbelib.jxufe.cn/)网站共检索图书216条(种),这里列出其中有代表性專著60种(表1)。

(3)教材。2007年9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论》(黄国勤主编),在全国各高等农林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使用;2015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王龙昌主编),在全国相关高校有关专业的教学中使用。

(4)科研平台。2003年,由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组建“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科发基字[2003]464号),标志着中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研平台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5)奖励。根据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cxRv/kjjlcx/)公布的资料统计,从2001年至2017年,全国每年都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获奖,现将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18项代表性成果列出(表2)。

2.4 研究特点

总体而言,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研究范围广。借助《中国知网》,对现有发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进行检索、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涉及的“主题”有30多个,如: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等等。

二是参与国家多。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农业是基础产业、第一产业、战略性产业,关系到各国的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不但世界各国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世界许多国家组织也参与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之中,如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

三是发展速度快。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的文献(论文)来看,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篇名,20世纪90年代初,年发表的文献量只有几篇到十几篇,而进入新世纪,年发表文献都在150~200篇左右,2015年达到239篇。

四是实际成效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不仅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发展,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还促进了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生产实际效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增美。

3  实践成效

3.1 制定规划

制定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年5月20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对于从实践层面推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制订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意义重大且成效显著。

制定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各地按照《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精神和要求,制定了适合自己所在省(市、区)的具体规划,且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等。

3.2 开展示范

2016年8月19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农计发〔2016〕88号),并于2017年12月2日确定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名单(表3),标志着中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层面取得重要进展。

3.3 取得实效

通过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如:(1)全国唯一的省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浙江省,通过示范区建设,全省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远超全国到2020年达到75%以上的目标要求),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20];(2)秦皇岛市是河北省唯一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全市大力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率先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17年,全市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8万hm2,基本实现全市耕地全覆盖,示范推广有机肥320万t,带动全市减少化肥使用14777t;全市绿色防控面积扩大到53333.33hm2,主要农作物覆盖率达27%,带动全市减少农药使用275t[21]。通过推广农村清洁能源集成等示范项目,全市地膜回收率达到83%,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8.5%[22],均达到全省、全国领先水平。

4  未来展望

4.1 当前问题

尽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在研究方面,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概念不清。有不少论文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或“持续农业”)混为一谈,如论文题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實际在文中却只论述“可持续农业”或“持续农业”,这反映作者对二者概念没有弄清楚。实际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方向或农业发展目标,而“可持续农业”或“持续农业”只不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远远不止这一种,它还有许多模式,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精准农业”,等等。(2)理论不明。到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尽管有诸多论述或探讨,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3)研究不深。国内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感觉研究深度不够,许多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实践层面,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1)认识不足。尽管“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词提了很多年,国家也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但基层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有可无”,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实践极为不利;(2)措施不力。由于认识不足,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措施就很不得力、很不到位——要么根本就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要么采取的措施就是“简单敷衍”,难有实效;(3)效益不佳。在全国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成效就很难表现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成效。

4.2 未来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再上新台阶,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可以设想和预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将是:

4.2.1 研究更加深入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将更加深入。(1)更加微观化。即由目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过多的宏观层面研究,向着更加微观化的方向发展,将更加深入地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理、机制,及其内在特性和发展演变规律等。(2)更加综合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是由诸多因子综合影响决定的,或者说,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重视某一、二个因素或因子的影响和作用,而应全面地研究“因素群”、“因子群”的综合作用,即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要朝着“更加综合化”的方向迈进。(3)更加定量化。如果说,以往的、目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以“定性”研究为主,那么,今后的、未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将更加定量化,这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说“必要”,是因为一门学科、一个领域,起初研究、早期研究主要是以“定性”研究为主,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后,由于资料的积累及研究的深入,必然要朝着“定量”研究的方向发展,这对深化该学科、该领域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亦是如此;说“可能”,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定量化”研究打下了基础。(4)更加系统化。如果说,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零星的、分散的,那么,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必将走向更加系统、更加完整,即,“更加系统化”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又一趋势。

4.2.2 实践更加广泛 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应用上将更加广泛。一是“点”多。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层面的不断推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数量将一年比一年多、分布一年比一年广;二是“线”长。如果说,当前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线”——产业链条还比较“短”,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集中在种植业或农业——第一产业本身,那么,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延长产业链条,由种植业向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种、养、加三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将大大延长产业链条;三是“面”广,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深入人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将遍布祖国大地;四是“效益”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指出,到203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5  结语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战争和地区冲突等多方面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致使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和威胁,亟待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应对。

世界人民共同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共识,要对实现和维护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共同认识,即世界各国都应该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本国和世界各国的生存和发展,谁都不可能“例外”或在“局外”;二是共管,世界各国在管理、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是一致的、相同的,即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管理好、维护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应共同携手管理好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共建,世界各国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力所能及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只有这样,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才大有希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赵其国等著.赵其国文集[A]农业发展卷[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9.

[2]黄国勤.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张壬午.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J].北京农业科学,1994,12(4):38-42.

[4]張坤民主笔,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5]郭珍.石油农业、污水灌溉与耕地污染防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1-116.

[6]刘巽浩,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16(2):80-84.

[7]高旺盛主编,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陶战,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措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1):66-68.

[9]彭珂珊,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评述[J].北方经济,2001(12):39-42.

[10]曹明宏,雷海章.国外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与特点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2):20-22.

[11]何传新.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启示[J].中国农业信息,2013(3):18-19.

[12]李艳芝.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积极进展[J].中国财政,2017(4):14-15.

[13]杨文健,陈丽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5):1-7.

[14]李娜.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30-33.

[15]赵经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J].江西农业,2015(5):17.

[16]孟素英,崔建,张瑞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5):487-496.

[17]孙兆敏.宁南旱作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18]李子田,郝瑞彬,沈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6(1):21-24.

[19]探索分区域发展模式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解读[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10):14-21.

[20]翁杰,高晓晓,茅恩伟.农业可持续发展浙江迈上新征程[N].浙江日报,2017年12月16日(第003版).

[21]段妍磊.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6):169-173,183.

[22]陈引玉,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N].秦皇岛日报,2018年2月1日(第001版).

猜你喜欢

农业研究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