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9-10罗静李世友仝艳民

消防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防工程新工科实践能力

罗静 李世友 仝艳民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教育战略的提出,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消防人才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提出了消防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构建了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以期为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消防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能力

消防工程是研究火灾规律、预防火灾、控制火灾的一门学科,其关系到了消防工程高级人才的培养。消防工程是工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新工科”建设为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就要把以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突出人才培养途径,才能实现专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消防工程高级人才培养、促进我国消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工科的提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提出了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这对工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引领全球教育的中国模式和经验的形成,迫使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再提升,把工科人才培养纳入到主要战略地位,这就是所谓的“新工科”建设的背景。新工科的提出,为工程教育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即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管理与技术人才。为此,高校各个相关专业,要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型创新人才,为实现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共计18所,这些高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急救援类高校,主要培养消防指挥、消防执法监督的警官。这类高校消防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灭火救援和消防监督执法;第二类是地方院校,这类高校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进行的消防人才的培养,而课程的设置主要偏重于“防火”。通过深入了解消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消防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新形势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需要防消结合并能承担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把生产与消防结合起来,确立培养“兼收并蓄,警地两用”的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在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通过四年消防工程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及专业应急救援队从事消防工程设计、施工、检测、评价、维护保养及消防管理、消防教育、防火监督及灭火救援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通过对社会消防工程人才需求的相关调查,结合消防工程专业现阶段的发展,将消防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分为“防”“灭”“管”“评”四个方面。“防”主要是指具有建筑防火设计、工业企业防火、电气防火的技术和能力;“灭”是指能够正确利用消防设备进行火灾扑灭及火灾事故应的有效处理能力;而“管”主要是具有从事单位消防安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消防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评”主要对火灾隐患与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这些专业能力的要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和支持。为此,消防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围绕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2.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及课程体系

依据教育部与学校教學大纲制定要求,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双创”教育、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其中理论课程又包含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特色课;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了公共选修课、第二课程、学校的特色“永椿”教育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从而夯实了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中关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了实践教学、双创教育和永椿教育。具体内容如下表1。

表1 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实践教学课程计划

3.课程改革与设计

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需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共计完成171学分才能毕业。理论教学共计要求完成108个学分,主要包含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双创教育、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共计63学分。本次课程改进和设计,突出了实践教学,体现了应用型专业的发展特点。首先就是实践教学方面,学分占比25.1%,对相关的主干课程实践教学时间都在2周以上。例如,《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其次,就是体能和消防技能达标改革。为了更好的适应消防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建立了配套的体能和技能达标训练机制,其中体育和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新生需要到消防部队进行严格军训,并按照消防官兵训练的要求进行科目的训练与达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消防工程专业学生拟参考消防队管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最后,就是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了更好地的培养消防人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建立了“学校+企业”共建消防工程实训体系。学院以实验室为主,企业以实训基地为主,从而实现校企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实训考核标准是以“消防设施操作员”为制度,所有毕业生要参加全国统一“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取得对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消防人才,我校进行了消防工程专业“资格证培训制度”研究与完善,把学习考核制度与社会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落实到具体的培训中,从而实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

四、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机制

1.消防工程“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机制

高校应坚持“产学研用”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应对下,积极构建校政、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等。首先,要有合理的制度作為保障。消防工程专业应依靠应急管理部门、消防队等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建立先进应用平台,也可以同消防公司、消防技术培训中心和建筑企业等建立合作基地,进行技术合作。其次,学校与安监、消防部门以及企业消防专家成立的专业学术委员会,定期进行消防行业发展的探索以及社会消防工程疑难问题的探讨,为学校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最后,建立学生社团消防协会、开展消防安全大讲堂活动,进一步拓展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视野,丰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定期邀请相关消防专家对师生提供学术讲座。这样就能加深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也让师生的学术水平得到提升。

2.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是消防工程专业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建立相应的实验平台,从而满足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以我校消防工程为例,消防工程专业依托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实验室,建立了“两室两中心”的平台,即为消防工程专业实验室、森林防火实验室、消防工程技术中心、消防工程实训中心为基础的实践平台。消防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火灾发生发展模拟和火灾事故原因鉴定为主要内容;森林防火实验室主要以森林可燃物理化性质和燃烧性能、林火行为模拟为主要内容;消防工程技术中心主要是消防科研成果的展示、转化,还有相关的教育展板、图片、图书及音像资料等,主要以技术转让为主;消防工程实训中心以建筑消防设施安装、检测、维护保养为主要内容。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消防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建设所需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技能强的师资队伍。为此,就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人才的培养提供基本的条件。首先,教师要跟班实践。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师需要到消防企业进行一定周期的实习,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并给予考核,此项制度将成为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培养的重点环节。其次,就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不仅要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消防工程专业教师,还要在消防行业和企业中聘请消防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兼职人员可以定期为师生开展讲座、交流,成为学生的专业导师,提升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院校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最后,就是要求一定数量的消防工程专业教师具有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资格证或者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双师型人才共6人。

五、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校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下,高校要积极完善办学机制,构建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当中,促进对消防工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消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张俊芳.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238-239.

鲁宁,徐茂,方璐,吴亚楠.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4):18-20.

姜学鹏,徐志胜,朱国庆,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2):1691-1693.

刘海波.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02):72-74.

刘盛.消防工程公司经营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33-35.

资助项目:云南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142);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yb201817)。

猜你喜欢

消防工程新工科实践能力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探索
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的设计研究
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分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