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运动对体育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9-09-10李骥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院校拓展训练

李骥

摘要: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下,校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众多高校已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拓展运动对吉林体育学院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起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院校;社会适应能力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吉林体育学院60名人文学院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拓展训练对体育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所选材料主要来源于书籍与网络,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搜集与“拓展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文献。

2.实验法

文章以8周拓展训练计划为主,选择吉林体育学院60名人文学院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定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拓展训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本次实验以广泛使用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为工具(下文简称为“量表”),其中包括人际交往技能、生活自理、文化环境、服从技能、表达意愿五个方面进行测试,回收率100%,从实验回收量表中总结并对比得出结论。

参照上述教学设计,对实验组进行拓展训练教学,对照组按照教育教学大纲进行常规教学。教学实验时间为期8教学周,授课时长90分钟,每次课程2学时,共计2个月。

3.数理统计法

通过统计学原理、SPSS19.0和Excel表格对实验形成的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并抽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在实验前期借助《量表》对两组分别进行了测试,根据量表所规范的得分情况可分为5个级别:一是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仅有5人(量表得分在35-40分之间),占总人数比重为8.3%;二是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0人(得分29-34分之间),占比0%;三是社会适应能力一般的人,5人(得分17-28分),占比8.3%;四是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人,15人(得分6-16分),占比25%;五是社会适应能力很差的人,35人(得分5分以下),占比58.4%。

由上述数据可知,绝大部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只有少数学生较强,可见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实习和步入社会的工作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工作环境适应速度和毕业之后择业等种种问题,影响深远,因此对体育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至关重要。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1进行数据T检验得出的数据中可看出,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基本情况差距较小,符合实验基本要求。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情况分析

经过8周的实验教学表明,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详见表2:

由表2可知,通过实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表达意愿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在文化环境适应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服从技能上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而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两组的这种差异也直接反应到学生的实习过程之中,经历过拓展训练的学生对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快适应实习环境,积极表现。这说明,通过拓展训练教学,体育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三、結论

在8周的教学实验研究中,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表达意愿能力和服从技能,其中以服从技能的提升最为明显,这种表现在实习过程中尤为显著。通过实验前后数据的比对可知,拓展训练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科学合理的将拓展训练与常规体育训练进行充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艳,单保海,彭杰,许立新.拓展运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活力,2014,6.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院校拓展训练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