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9-09-10李琼李娜王爽杨建伟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策略

李琼 李娜 王爽 杨建伟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的不断提速,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结构也在逐步完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农村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的发展与兴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滞后成为阻碍我国农村体育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这一现实,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农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公共体育;制约因素;策略

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一)农村公共体育投入力度较少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倡导体育与经济协同發展,城市体育在发展,农村体育也要随之发展,但不均衡现象尤为常见。我国在对城市的投入一直有优先的政策,这样使全民体育的投入处于短板状态,再加上竞技体育的冲击,使得国家投入到全民健身上的财政又大多用在了竞技体育发展上,用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上的财政更是相当之少,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二)村民体育需求低水平,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水平发展落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其次,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不适用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提供的很多产品的类型。再加上部分农村政府盲目扩大农村体育基础设置建设规模,并未深入调研当地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出现大量体育设施“闲置”。此外,广大的农民仍还处在为了生存而奋斗,还在焦虑状态,他们既没有空余时间参加体育,也未掌握运动技能知识,更缺乏运给与健康的那种状态,只是单单觉得劳动干活也是在运动也是体育锻炼,没有时间单独进行体育锻炼,缺少积极投身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现象更是广泛存在。

(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过多注重低位均衡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是依靠外力投入方式,统一的健身路径和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篮球场及乒乓球台,使得全国农村体育发展几乎是千村一面,毫无本土特色可言,更多的忽视了个性化区域化需求,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策略

(一)以民生为导向,不断增加资金筹集渠道

我国大多数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来源于政府部门,但单一的政府资金投入,会受到很大限制,不断呼吁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发展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呼吁广大人力和财力资本运作投入到农村建设的新天地,因此,我们要增加多渠道资金筹集,鼓励各社会群体进行融资,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中,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4]。

(二)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积极引导农民形成运动习惯

经济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村民对体育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关系着农村体育文化环境[5]。在一些经济稍发达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也不乐观,农村劳作之余的活动基本是玩牌、看电视等,特别是春节时期,吃肉喝酒玩牌,很少走动,更别提健身。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积极引导,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健身健康意识,加速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健身的意识。只有当思想意识真正提高想要健身健康层面的时候,人们才会主动去参加体育运动带给身体的好处;其次要通过开发新项目新服务,创造大家新需求[6]。利用现有的原生态的风光,自然优势为村民提供乡土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最后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对如何科学健身,怎么去健身,如何使用健身器材等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全民都参与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2]。

(三)发展差异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

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不应该是整齐划一、不可强求一律,而是考虑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不同的地理特点,开发和设计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农民特点、农村特色的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坚持与农业生产、文化活动及地方风俗结合起来,像一些地区根据当地资源风俗习惯开展游泳、拔河、踩高跷等打造具有农村差异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和“一县一品”活动,并逐渐形成传统与特色的体育[2]。

(四)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功能使用范围

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并不是没有,而是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在现有农村体育资源缺乏的状态下,我们必须重视体育资源,不断挖掘、发现、培养,使显性体育资源的功能得到发挥,做到物尽其用,在农村,一些乡镇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重视团建,会定期举办职工体育、职工运动会,但由于缺乏缺乏开展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场地设施只能被迫取消,而农村现存的体育资源闲,实属存在浪费体育资源的现象。因此管理农村体育场地管理的部门应保持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工会的信息沟通,积极主动向社会各部门各单位推荐提供体育场地服务的内容和项目[7],并协助帮助他们组织策划开展职工运动会或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及比赛,争取把场地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此外,在农闲期间,利用体育场地,农村妇女孩子老人可以场地跳广场舞,合理改造传统体育项目,降低难度,建立比赛制度,调动农民积极性,激起村民参与体育热情。开展各种形式的、突出当地传统体育特色的各式培训班等。不仅使农村体育场地资源为社会所共享,还能成为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文化的阵地[2]。

参考文献:

[1]郑丽,张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协同治理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20-24.

[2]汪文奇;金涛.从低水平非均衡迈向高水平均衡——对我国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9-15.

[3]杨伟(导师:赵元吉).昆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5-06-07.

[4]夏伟峰.龚正伟.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时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05-01.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